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走进莫高窟

张培胜
2018年08月09日08: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莫高窟靠近我,还是余秋雨帮的忙,《文化苦旅》中的那篇《莫高窟》激起心里的澎湃——什么时候可以与她相见?那时,我在上中学,莫高窟与我只能在梦中相见。经年累月,莫高窟只是梦中一境。

  我终于有机会走进莫高窟,见到了梦中的她,她像一个永远不老的老人,站在黄沙中,在世人眼里捉摸不透。

  敦煌城外以南,戈壁滩荒凉得怕人,突然冒出来的公路如一条绸带向前伸展,是给沙漠一片光亮,是给黄沙一个惊喜。在戈壁与沙漠交界地段,突然出现大片绿荫。我知道,这就是莫高窟了。没想到莫高窟已穿上绿衣了,没有想象中的荒凉,绿意映入眼帘,盎然生机腾在心底。

  在这里,移动每一步似乎都怕打搅古人的生活,慢些再慢些。了解到莫高窟的前世今生,辉煌历史的底蕴,灿烂文化作背景,中华文化的沧桑镌刻石窟里,印刻在万千中华儿女的心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莫高窟从古人走来,伴着沉郁悲壮的底音,始建于前秦时期,到隋唐丝绸之路繁盛时代达到鼎盛。元代后衰落下来。明嘉靖七年封闭了嘉峪关后,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敦煌更是变成边塞游牧之地。几百年来,莫高窟不断遭受着大漠风沙的侵袭,不过,这都远远比不上人为掠夺给她带来的惨重伤害。

  20世纪初,各国劫掠者的无耻抢夺,让这座佛教宝窟遭受了无情的损毁。后来,觉醒的国人从睡梦中惊醒,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她没有淹没于黄沙中,再也没有分割在他国的手中,而今,莫高窟没想象中那么荒凉凋敝。作为背景的鸣沙后山虽显寂寥,但山下窟前却是路道平敞,有笔挺的白杨夹道。各窟依次排列,高处栈道连接,整饬规矩。

  走进莫高窟16、17窟,这是王圆箓发现宝藏的地方。1900年,居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又一说是其助手)在清扫洞窟时,偶然发现16窟洞壁上那个封闭隐藏的小门,门内就是闻名天下的藏经洞。里面赫然保存着历代佛经、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1907年至1923年,闻讯赶来的西方冒险家们,花了很小的一笔钱,陆续从莫高窟劫走文物4万多件。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约40个博物馆、图书馆,都收藏有莫高窟藏经洞的文物。难怪陈寅恪先生在莫高窟外一块石碑上题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1700年的洞窟建造史,可谓1700年的文化发展史、社会变迁史。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现在,她拥有的492个洞窟,除展现精湛的建筑艺术,无处不在的绘画、音乐、舞蹈题材,彰显着各个时代的民俗风貌和经济、文化、生活特色。

  事物带着残缺,更显出珍贵与伟大。长城断断残残,诉说中华历史的沧桑,也应证了中国人的善良与勇敢。莫高窟的残缺,表明了侵略者的贪婪与无耻,展现了中华璀璨文化。如今,沙漠中那片绿阴,为莫高窟营造出一个安宁的家园。

(责编:鲁婧、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