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黄土高原入画来

刘静平
2018年07月20日09:09 |
小字号
山沟沟里的红火,圪梁梁上的春(国画) 220×180厘米 2014年 刘静平
山沟沟里的红火,圪梁梁上的春(国画) 220×180厘米 2014年 刘静平
原标题:黄土高原入画来

  “一铺滩滩杨柳树一片一片青,一丛一丛山桃花啊呀呀呆好像胭脂云,一弯一弯清泉水甜呀么甜津津,一山一山好风景啊呀呀呆着呀看不尽。”——山西民歌《杨柳青》

  山西有许许多多这样动人的民歌。歌里唱的是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质朴情感,在山沟沟的广阔场景烘托下,尤为真切。听着传唱了数辈人的歌曲,我重温小时候那些记忆中的画面:一望无际的干涸农田,大大小小的沟沟坎坎,看不清何处传来的山曲儿萦绕在我的耳边,令我心头发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这片黄土地之所以使人感动,令人着迷,不仅仅因为那苍茫的地貌风光,更是因为黄土地孕育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而且这份感动越发历久弥新。我爱这片黄土,我要用笔墨丹青来表现它的厚重、激荡和这里的生活。

  黄土高原与这里的民歌多少年来已经融为一体,成为这一地域不可分割的文化,因此,黄土高原也是我山水画创作中的主要内容,自然而然地就与这里诞生的民歌有一种亲和力。

  我在创作时,一是在采用传统技法上,寻找适合黄土地气质的水墨艺术表现形式,抓住地貌特征进行组合,构成大气丰富的画面。民歌高亢大气,黄土地含蓄而苍茫的风貌荡气回肠,两者的节奏与旋律相吻合;二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或题目就是受到民歌的启发,有的标题直接就是歌词。例如《山曲儿爬上圪梁梁》《我在圪梁她在沟》《一铺摊摊杨柳树》《窑洞洞点灯满山明》等,这些标题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添了艺术魅力。

  历史赋予山西厚重与质朴相济、贫瘠与繁华交替的命运。经历票号、商队的艰辛创业之后,山西作为中国革命根据地的摇篮之一,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动人的故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革命老区题材的作品时,我着眼于地貌多变而统一的特征:土黄色的基调赋予了她朴素无华和含蓄的视觉格调,随四季与光影不同呈现出多变的风采,而窑洞等主要传统建筑富有地域特色,给人以强烈的典型印象。落墨要在这些特色的基础上,体现出老区地域特点和精神气质。如《黄土高坡》《山曲儿爬上圪梁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红色家园黄土情》等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我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对黄土高原的感情和笔墨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种感人的意境,表现了这里居民的典型生活场景,从而抒发了对乡土的思念。

  一位老者看过作品后对我说:“它们能使我安静下来。”我想这是因为黄土高原的气质打动了他,这也正是我在作品中所追求、所要表现的东西:

  其一,突出黄土地原生态的鲜明特点。革命老区多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地貌多变,纵横连绵,沟、坎、梁、塬、峁、台等丰富独特。四季分明,繁茂与贫瘠并存,苍凉与滋润相济,极富感染力。我要把老区原生态山水的丰富性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结合起来。

  其二,技法上采取丰富的表现方法。黄土高原所固有的苍茫之感,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技法表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整体感差,易支离,但这也正是其独特之美。我力求用多变的笔墨,加强色墨结合,形成独特的笔墨语言,表现出老区山水的内在动人之美与感人之情。

  其三,吸收原生态民间艺术元素。黄土地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民间木版年画构图饱满,色彩饱和度高。我在创作中尝试把这些吸收到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来,从而丰富中国山水画的审美与表现力,使这些作品更接地气,更具有人民性。

  作为三晋本土成长起来的山水画家,我对拥有这片热土深感荣幸和自豪。“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我还能对养育我的三晋大地做些什么?那就是用饱满的笔墨丹青去表现她美丽的自然风光,再现这片黄土地的坚实性格和时代风貌,把我内心深处对黄土地的感恩和热爱之情尽情挥洒。(作者系山西画院专业画家)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