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故宫馆藏明洪武时期陶瓷欣赏(一)

2018年07月17日16:57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盘心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盘底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明洪武,高8.1cm,口径46cm,足径26.7cm。

  盘折沿,弧壁,圈足。里外青花装饰。内底菱形开光内绘竹、石、灵芝纹,开光外绘卷草纹。内壁绘缠枝牡丹、石榴、菊花、山茶四季花卉纹。折沿上饰青花拔白(即青花地留白装饰)忍冬纹。外壁绘缠枝菊纹,近足处绘莲瓣纹。圈足以内无釉露胎,呈火石红色。

  此盘形体硕大,青花色调淡雅,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纹饰构图疏朗简洁,盘心主题纹饰中的竹、石象征着文人士大夫的高风亮节,灵芝则代表长寿,寓意吉祥。

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

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碗底

  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明洪武,高16.7cm,口径42cm,足径22.7cm。

  碗直口,深弧腹,圈足。内外均以釉里红为地作留白装饰,俗称“釉里红拔白”。内底一周回纹边饰内绘折枝牡丹纹,内壁绘缠枝莲纹。口沿内外绘卷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含朵花纹。圈足外墙绘回纹。

  此器造型硕大敦厚,纹饰画工精细,线条细腻流畅。此种釉里红拔白装饰技法与洪武时常见的白釉为地的釉里红器装饰方法正好相反,颇为少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碗心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碗底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釉里红装饰。内外口沿均绘回纹,内壁绘缠枝菊纹,内底双线圈内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外墙绘回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的造型和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洪武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其釉里红纹饰的发色,在传世或出土的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称得上较为纯正。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高8.5cm,口径45.7cm,足径26.9cm。

  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细砂底呈火石红色。通体施白釉,里外绘青花纹样。折沿处绘缠枝菊纹一周,共18朵。内腹绘缠枝石榴、菊花及牡丹纹。盘心绘折枝莲花一枝,周围绘4组如意头云纹,云纹内各绘一折枝菊花纹,云纹间由缠枝纹相连。盘外腹绘缠枝菊花8朵及莲瓣纹。

  此盘胎重体大,形制完整,反映出洪武时期制瓷的风格与水平。所绘花卉纹饰笔法流畅,充满活力,特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味。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

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

  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高8.6cm,口径45cm,足径22.1cm。

  盘菱花形口折沿,瓣形的弧壁与花口对应,圈足呈梯形,细砂底,泛火石红色。盘胎体厚重。图案采用釉里红线绘装饰技法,颜色鲜亮。盘心为主题纹饰,内绘折枝牡丹纹,盘心与内壁转折处绘两两对称的花卉图案,装饰繁缛,勾绘娴熟。

  明洪武釉里红器装饰以植物题材为主,其植物种类之繁多,内容之新奇,是以前各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件洪武釉里红大盘纹饰富丽多彩,釉面发色纯正鲜艳,较好地体现了明初釉里红的烧制成就,在品种、数量都不甚多的明初釉里红器中堪称珍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长流一面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另面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曲柄一面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栀子花等纹饰,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足内满施白釉,无款。

  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鲜艳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明洪武,高14cm,口径14.6cm,足径4.8cm。

  高足碗撇口,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通体内外施高温铜红釉。碗心锥拱一朵折带云纹,内壁模印云龙纹,二龙均为形象一致的五爪龙,作追逐状,以两朵云纹相隔。高足内施青白色釉,无款。

  过去人们将这件红釉高足碗的年代定为元代,但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新的资料不断出土,人们采用类型学的方法,从以往定为元代的瓷器中逐渐辨认出一大批属于明初洪武时期的官窑瓷器。这件红釉高足碗无论从造型、釉质还是从所饰云纹、龙纹的特征看,虽有元代风格,但又不尽相同。与元代同一类型的高足碗相比,其胎体变薄,碗的底部更瘦(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景德镇出土陶瓷》,图版125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出版,1992年)。特别是所饰云纹和龙纹,与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洪武官窑瓷片标本上的云纹、龙纹风格完全一致。因此,这件红釉高足碗的年代应定为明代洪武。1979年景德镇珠山曾出土这种洪武红釉高足碗的残片(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景德镇出土陶瓷》图版188,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出版,1992年)。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底部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明洪武,高32.2cm,口径8.7cm,足径11.9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内口边绘青花卷草纹,颈部自上而下绘蕉叶纹、回纹、卷草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上下分别以下垂如意云头纹和变形莲瓣纹做边饰,圈足外墙绘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玉壶春瓶是明代流行的瓶式之一。这件洪武玉壶春瓶纹饰层次分明,布局疏朗,青花色泽沉静,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其造型与后世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同类器相比,瓶口外撇的程度较大,近乎于折沿,颈部略显粗长,腹部重心偏低,因此显得敦厚稳重。

(责编:潘佳佳、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