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孩子学美术:别为一杯水失去一片海

潘利国
2018年07月13日10:42 |
小字号

  前两天,朋友圈一位家长晒了一幅孩子画的素描,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画的这幅静物素描非常专业成熟,就这幅画而言,已经具备了参加艺术类院校中、高考的能力。我以为孩子至少得十六七岁了,后来一问,孩子才十岁多一点。这让我很吃惊,我问他孩子几岁开始画素描的,他说不到六岁就开始画了,已经画了不下几百幅素描了!很显然,这是个有超强自律和耐心的孩子,在这个年龄就能把素描画这么好,在技术上一定下了不少功夫,投入了不少重复性劳动。

  我在为这个孩子竖大拇指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沉思:孩子这么早就投入大量时间学习素描这种强调理性和技能的项目真的好吗?孩子在素描技能明显超越同龄孩子的同时,是否失去了其他一些更宝贵的东西呢?

  有不少儿童美术培训班设课按照的是专业大学里的分科模式,门类齐全,这种分班也是以技能发展为导向的,孩子在相对窄的范围内的确在技能上能更快地进步,家长也更容易得出孩子进步的结论。

  此外,还有个家长把他七岁孩子的画发给我看,画的是抽象油画,画布上有堆涂有滴洒,色彩丰富,用笔自由。我问他,孩子学了几年了?都是画的这种吗?家长告诉我,孩子上的是一个国外留学回来的画家开办的少儿油画工作室,画了两年了,每次都是这种抽象油画(丙烯)。他还告诉我,这个工作室收费很高,但很多家长都趋之如鹜,孩子画出来都像大师,比一般儿童画班高级得多。单就一门课来说,让孩子接触材料,体验抽象艺术,本没什么问题,但所有孩子都这么画而且每次都这样画的时候,这就有问题了,难道其目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个抽象画家?

  以上绝不是个例,用专业性、技能性美术教育取代全面性素质美育教育的大有人在,而且还颇受欢迎。

  很显然,上述例子中,孩子通过技能的强化和重复式学习,在短期内得到一个明显的进步,似乎很有收获,然而,如果是长期的这种单一学习,孩子得到的只能是一杯水,而失去的可能是一片海。

  我不否认技能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它主要体现在专业阶段的学习上,而孩子早期的绘画技能学习真的不重要,也没太大意义,事实上孩子早期美术学习中掌握的那些技能在日后基本上没什么太大作用,但却可能会干扰到他们吸收更健康全面的艺术养分。

  事实上,不止是童年时期,就是进入到成人的专业学习阶段,如今趋势也是愈来愈重视深层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现和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在近年来的美院毕业作品展上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新颖、大胆、独特,具有思考性的学生作品越来越多,以技术和基本功为主的作品不再是主流。

  话说回来,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深知综合素养“那片海”的重要性,但无奈的是,那片海又似乎太虚幻太缥缈,不容易得到,而知识技能“这杯水”则近在眼前,触手可得。索性人们也就忘记了“那片海”。

  宽泛综合的艺术素质教育的确不容易在短时期内见到明显的成效,但从长远角度出发,我们不得不学会抛开表面结果,从底层逻辑出发,从孩子画的背后分析他们是否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滋养。

  在孩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不妨从这几个方面衡量:一、在孩子画中是否看到了自由丰富的想象(想象力);二、画面中的形象是否具有具体丰富的感受(感受力);三、是否具有好的画面感(审美);四、画面是否过于拘谨或过于混乱无序(气质);五、离开老师后是否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命题创作(独立思考和表达);六、是否想画就能画没有恐惧和障碍(自由主动);七、是否能画出更多不同的题材内容(知识面)。

  以上七点,不一定都做得到,但至少我们知道这是应该努力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学画的过程中哪怕画了很多漂亮的画,但如果没有解决或涉及上述方面的能力培养,根本上说是失败的,只能算是得到了暂时的一杯水,而失去的却是潜在下面的一片海。

  作为美术老师不应该只是用单纯的画家思维去教孩子,更需要从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具有逻辑的体系和引导方法,力求让孩子在成长期得到丰富全面的养分。

  这也许很难,但这是我们的责任。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