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苏庚春与黄宾虹

朱万章
2018年06月06日08:41 | 来源:中华读书报
小字号
原标题:苏庚春与黄宾虹

  “余小时得晤宾虹老人。先生学识渊博,精于画理,为人直介。此《画学篇》是其晚年遗墨,未曾发表。贵忱兄论之详矣,拜观一过,谨题,苏庚春”,这是书画鉴定家苏庚春(1924—2001)题黄宾虹《画学篇》的一段话。“贵忱”为苏庚春曾经供职广东省博物馆的同事王贵忱,喜藏钱币、古籍、碑帖等,著有《可居题跋》等。黄宾虹(1865—1955)于1937年应北平古物陈列所邀请赴赴京鉴定故宫南迁文物,同时兼任国画研究室导师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在北平生活至1948年。黄宾虹寓居北平期间,除鉴定书画、绘画创作与教学之外,喜寻访古旧字画,以为传移模写学习之用,如遇心仪作品,则不惜重金购求。1945年,黄宾虹在致女弟子朱砚英的信札中说:“年来燕市古书画日有所见,有甚佳者,常得寓目。拙笔因之时时变换,复悟古人全重内美,只在笔墨有法,不顾外观粗拙”,可知其访求古画之勤。又据1948年8月18日《申报》副刊《自由谈》所刊铢安《故都二老》记载:“他(黄宾虹)的物质生活简单之至,然遇琉璃厂人送字画来,只要真是上乘,他不惜重价收购,比人家买他的画,出的价高多了”,可知其蒐集字画之不遗余力。其时,苏庚春为北京琉璃厂古画宝号贞古斋的少掌柜,协助其父苏剔夫征集、鉴定、买卖古旧碑帖、书画。作为在琉璃厂享有极佳口碑、且以古旧书画为经营方向的贞古斋也就成为黄宾虹饱游饫看之地。苏庚春认识其人,当就在黄宾虹寓居北平时期。其时,黄宾虹已届耄耋之年,而苏庚春正值青春年少,两人的交游,当为店家与客人的关系。苏庚春曾经告诉笔者,早年印象中,黄宾虹穿着长袍马褂,由人陪着,经常到其店中看画、买画。有时候遇到店里收到重量级的书画名品时,就会由店员亲自送到黄宾虹寓所鉴赏。如合乎其心意,黄宾虹就会买下来。

  与苏庚春同为河北乡友、在琉璃厂经营古旧书画、碑帖的鉴定家马宝山(1911—2004)与苏庚春有过数十年的深交。据其子马国庆见告,马宝山、苏庚春都与黄宾虹很熟,他们常常在一起谈书论画,对一些新见的古书画互相交流鉴定心得。黄宾虹比苏庚春年长六十岁,属典型的忘年交,故苏庚春有“小时得晤宾虹老人”之说。黄宾虹擅长做墨和鉴定古墨,而这一点恰恰是苏庚春的短板,因而黄宾虹就教他怎样做墨,以及怎样辨别墨的优劣。遗憾的是,在黄宾虹的书信、日记、画迹及其他任何文字资料中,并未见到和苏庚春相关的只言片语,或许作为一个年仅弱冠的晚辈,苏庚春并未引起黄宾虹太多的垂注,这应是在情理之中的。近日读另一书画鉴定家、学者朱省斋(1901—1970)的《朴园日记》,记述于1957年5月11日到北京琉璃厂的宝古斋赏画。此时,经1949年政权更替后,琉璃厂古玩店于五十年代中期进行公私合营,贞古斋荡然无存,而苏庚春则进入国营的画店宝古斋就职,成为书画门市部经理。朱省斋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一个人独往阔别已久的琉璃厂蹓跶,在宝古斋小坐,阅画甚多。掌柜的苏君招待甚殷,好似面熟,据他说他从前就认得我,可是我却想不起来了。宝古斋是现在琉璃厂售卖古代字画的总汇,藏有明清东西数百件,目不暇给……”,“苏君”即苏庚春,时年三十四岁。“据他说他从前就认得我”,大抵便是指苏庚春在早年打理贞古斋与其相熟。据苏庚春曾对笔者言,在三、四十年代的北平,虽然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但喜欢到其画店选购字画的名家却是络绎不绝。黄宾虹即是和朱省斋一样到其店中鉴画、赏画和购画的名家代表。除此之外,早期名家尚有张大千(1899—1983)、余绍宋(1882—1949)等人,晚期则有张申府(1893—1986)、章伯钧(1895—1969)、郭沫若(1892—1978)、朱光(1906—1969)等人。他们都是在书画、文史或政界享有盛誉者。

  黄宾虹于1948年后定居杭州,直至1955年归道山,苏庚春则于1961年顺应组织安排南下广东履职,担纲广州南大门的书画鉴定重任。两人虽然再无机会谋面,但在苏庚春的著述和书画题跋中,则屡次提及黄宾虹。苏庚春编著的《苏庚春中国画史记略》,在谈及晚清时期山水画时,专门谈到黄宾虹:“黄质,字宾虹,安徽人。工书法,善文学,擅长画山水,间亦作折枝花卉”,文虽不长,但可看出苏庚春对黄的嘉许之意。《苏庚春中国画史记略》撰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其时苏庚春已经是名满南国的书画鉴定家,对中国绘画史早已了然于心。在书中,苏庚春将黄宾虹作为前朝(清代)山水画作家列入,与常见画史中将黄作为二十世纪山水画代表截然不同。在书画鉴定界,常有厚古薄今的风气。记得苏庚春就曾对我说过,鉴定字画,以鉴古为上,至于1911年以后的书画家,就不必太费心力。苏庚春将黄宾虹纳入清代画史的考察对象,自然是别有深意在焉。另一方面,或为早年苏庚春获识黄宾虹时,黄早已是业界认可的山水画名家,且前半生活跃在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故将其视作晚清山水画名家,亦无不可。黄宾虹的一件《秋江放棹图》,并无款识,仅有白文方印“黄宾虹印”,所绘为岸边枯树与江上扁舟,悉为干笔皴擦,老笔纷披,很有清初山水画家程邃(1607—1692)的遗韵。苏庚春在拜观此画后,欣然捉笔题跋曰:“秋江放棹图。黄宾虹先生原名质,字朴存,曾署向予。中年更号宾虹,后以号行。安徽歙县人,一八六五年出生,初学画于陈春帆,后力攻山水,以新安派为宗,受李流芳、程邃、程正撰及髡残等影响,兼法宋元,屡经变革,遂自成面目,此帧虽有钤章而无署名,应是其晚年之杰作。如此简笔者尤为可宝,庚春识”,显示其对黄氏艺术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黄画鉴定的自得之意。

  苏庚春长于鉴定明清书画,但由于时代特征不明显或多弟子、亲友参与作伪等诸多因素,苏庚春和其他鉴定家一样对二十世纪名家并非个个精通,甚至偶尔也有输眼之时,但唯独对其有过交游的名家如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启功等从未走眼,堪称精鉴。曾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笔者曾随一藏家持黄宾虹山水册页请苏庚春掌眼,苏庚春打开第一页,即连连摇头,口中不停说:“不对,不对,宾老的笔墨不是这样的”,随后,藏家请益再三,苏庚春即一一道出赝鼎之缘由,并拿出印制的画册与藏家道明何为真,何为伪,阐幽抉微,穷其奥旨,藏者及我均心悦诚服,获益匪浅。现在忆想起来,很显然,这是和苏庚春对黄宾虹本人、笔性及其画学风格的熟悉分不开的。

(责编:鲁婧、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