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潘鲁生:传统工艺振兴与设计创新

2018年05月07日15:22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中国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长安论坛现场

传统工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了生产、生活、审美的活态文化体系。从国际社会看,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深刻持久的过程,诸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德国“包豪斯”等,倡导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衍生出今天兼具创新品质与美学价值的产品体系。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重视工艺造物,传统工艺凝聚农耕文明的丰厚积淀,作为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累积的造物经验,创造了灿烂的工艺文明。从近现代发展趋势看,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艺术被作为重要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资源,纳入中国现代文化构建中。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传统工艺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抓手,在国家经济建设时期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工艺经历了理论的深化和保护实践,形成一系列植根中国现实并具有中国文化使命的系列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一系列引导和促进传统工艺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使传统工艺真正在文化复兴的意义上受到重视,开启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迎来文化振兴发展的机遇。

潘鲁生作主题演讲

一. 当代为何振兴传统工艺

乡村是孕育民间传统文化的母体,保存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基因,是传统工艺的富集地。国家在推动现代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乡土文化生态也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中国乡村长期以自耕自足的农业社会形态为主,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又儒释道合一的传统价值观,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问题: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缺失,减弱了乡村文化发展后劲。传统村落空间、民俗民艺样式等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资源流失加剧。等等引发当代农村的乡风民俗、伦理道德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调研开封汴绣工艺

我在长期调研中发现,传统工艺面临严重的发展困境:传统工艺品种数量大幅减少,大批优秀工艺资源已消亡或正处于消亡边缘;传统工艺传承人存量不足,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大工业发展,致使不少以使用功能为主的传统工艺品被新材质、新形态的工业产品取代,传统工艺及其技艺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物质载体、文化语境、情感温度与生活关联;由于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与设计创新能力欠缺,贴牌代工、来样加工盛行,品牌竞争力不足;传统工艺产业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功利化问题,导致传承力、原创力下降;同时,由于缺乏工艺质量体系监管,存在诸多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问题,制约了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东阳木雕“水漫金山”中的人物形象

面对当前问题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战略呼唤传统工艺价值回归。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方针,将乡愁、记忆、自然环境、文化生态等具体而深层要素纳入规划和考量;社会倡导“工匠精神”,重视民族文化创造力和专业精神的重塑;新时代“美好生活”需求主导人民消费结构升级,传统工艺所蕴含的经济边际效用、生态循环意义、生活审美意蕴和人文社会价值等特点,恰好契合和满足了消费转型过程中民众对创新转化的心理需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内涵既包括物质上的富裕,更包括精神上的富足,农村是传统工艺的富集地,“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拓宽传统工艺发展空间。

二. 我们如何振兴传统工艺

笔者认为,传统工艺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应遵循“保护、传承、创新、衍生”四项原则。首先,保护是基础,要突出原汁原味,续存文化种子。具有鲜明民族历史文化特色但处于濒危困境的传统工艺必须加强抢救和保护,保护不能局限于工艺本身,还需修复其赖以生成和发展的生活土壤。传统工艺的保护涉及政策立法和文化生态修复,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手工艺人、专家、公众以及社会各方要共同行动;其次,传承是关键,要兼顾个体与集体,构建传承体系。促进艺人传承与公众传习,激发民众对于传统工艺的主体参与感和集体存在感,使广大民众、万千生活主体成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的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发展者。

竹编工艺品《海螺》

第三,创新是生命,要融入当代生活,重塑工艺文脉。创新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植根传统,唤起平常生活文化的美学价值,唤醒传统美学精神、生活态度。要以传统工艺资源为重点,开展战略性、生态性、生产性和创意设计研发,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传统工艺样式,以传统工艺文化资源转化当代设计语言,以品牌设计转化传统手艺代工,在设计实践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第四,衍生是趋势,要跨界融合,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促进传统工艺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培育和发展以工艺设计与体验为核心的创意农业、创意生活产业、创意生态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同时,探索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多元发展路径,例如当下“互联网+”、“数字制造”等技术平台正在改变传统工艺商业模式,衍生工艺设计制作新路径。

三. 促进传统工艺设计创新

当前,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等新的发展机遇下,传统工艺的经济叠加价值更为显著,内贸发展潜力较大,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我国传统工艺产业发展,一是构建工艺美术产业创新体系,全面拓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建议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创新链”建设,制定“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关注传统工艺产品及服务,引导传统工艺产品在研创、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系统化发展,并不断完善工艺美术产业配套政策措施,健全“中国工艺美术产品质量标准”,实施“工艺美术市场分级认证机制”,建设“工艺美术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

二是,推进工艺美术“产教融合”,构建“产学研创”互动发展机制。开展部校共建,建设“国家工艺美术研发创新中心”,推进工艺美术产业链、人才链、学科链有效对接。开展“大国工匠国培计划”试点工作,形成适应工艺美术产业升级以及产业融合所需的“大国工匠蓄水池”。成立“国家工艺美术扶贫公平贸易机构”,健全我国工艺美术公平贸易机制,为相对闭塞贫困地区的工艺美术生产者提供公平贸易信息,引导公平贸易发展。三是,发展工艺美术产业“民生工程”,推广“一村一案”的“手艺农村”扶贫助困工程。在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农村工艺美术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经营模式。针对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实施“传统工艺美术复兴计划”,开展创意研发、交流培训等文化帮扶。在有条件地区建立“农村工艺美术研发培训基地”,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促进高校师生、企业设计师和手艺农户等开展交流协作,倡导“设计服务民生”。四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在文化自信与开放中推进国际合作。在工艺美术产业发达地区,如广东、山东、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地构建“国家工艺美术产业离岸文化交流中心”,拓展海外市场。打造“闽台两岸工艺美术区域合作试点链”“以浙江为龙头的南太平洋沿线工艺美术区域合作试点链”“以广东为龙头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工艺美术区域合作试点链”“以山东为龙头的东北亚工艺美术区域合作试点链”“以云南为龙头的东南亚工艺美术区域合作试点链”“以河南为龙头的中英沿线工艺美术合作区域试点链”和“以陕西为龙头的中亚工艺美术区域合作试点链”等7个工艺美术产业隆起带,设立外向型工艺美术合作机制试点区域,构建工艺区域合作机制。同时,要引导我国本土工艺美术企业品牌建设由追求质量向追求品质升级,加强工艺美术自有品牌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并通过合作与并购品牌提升国际化运作能力,深层次发掘工艺美术品牌的国家气质,用国际市场认同的语言诠释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推进中国品牌的民族文化特质国际传播与认同。

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守护民族造物文脉根基,保护民族工艺文化基因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以设计创新提升传统工艺产业发展水平,并促进相关业态融合,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发挥传统工艺的文化实践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生活方式升级,增强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及文化意义。

论坛嘉宾合影

参会人员合影

按:“丝路精神—中国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长安论坛”于2018年4月21日一22日在西安举办,论坛以“中国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为主题,汇聚国内、国际艺术设计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为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促进中国与亚欧文化交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走出去做出积极贡献。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在论坛中作“传统工艺振兴与设计创新”的主题演讲,本文根据发言内容整理。

(责编:赫英海、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