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大展看汉代人如何吃鱼、烤肉串
原标题:汉代人如何吃鱼、烤肉串?汉画大展(精品巡展)了解一下?
近日,中国汉画大展(精品巡展)第一站亮相贵州美术馆。自贵州美术馆去年9月开馆以来,展览不断,精彩纷呈,但以拓片形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该展还是第一个。本展主办单位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先生多次来到贵州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是贵州文化艺术界的老朋友了,因此笔者于展前专访了陈履生先生,请他来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展览,以及怎样看展。
笔者:陈先生,这次展览有别于我们大家通常看到的艺术展,是以拓片的形式展示汉画之美,在文化传承保护呼声日渐高涨的当下,这样的展览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和意义吗?
陈履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保护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多,特别是经过了二十世纪的现代化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很多传统被颠覆,也有很多文化遗存的内容被淘汰。因此今天,当我们面对高楼大厦时,突然发现,曾经跟我们厮守在一起的很多文化内容,已经悄然从我们身边流失。这种现象警醒了我们关于文化保护的紧迫性和迫切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下对于文化保护是一个重要时机和节点,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或许会造成永久的遗憾。这次汉画大展作为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不遗余力的通过展览的形式向公众推广汉画的知识,以及有汉以来悠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非常庆幸的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博物馆对保存其中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包括汉墓等,在保护、陈列、研究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因此,中国汉画学会作为民间社团,所做的工作实际是一种补充。这次展览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工作,旨在让公众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在当下的积极意义,认识到如汉画这类的文化遗产在当下被保护、被传承的重要性。
笔者:不久之前,汉画大展曾在北京山水美术馆展出,之后我看到了很多相关报道,印象最深的是韩美林先生在参观展览时说:“在老祖宗们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前,我简直要跪下来了!”能让韩美林先生如此激动,这次展览一定有很多亮点吧?
陈履生:之前我们在北京山水美术馆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中国汉画大展,一共展出了587件(套组),让公众过足眼瘾。但也因为展品太多,一整天的看展时间都显仓促,有人要来多次,有人自带干粮。所以这次贵州展是汉画大展(精品巡展)第一站,我们挑选出154件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另外,这次展览不同于汉画大展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布展更为讲究,重新设计了裱图的方式和展览布局,让每一件作品都更耐看、更好看。第三,很多公众认为汉画大展(精品展)巡展第一站应该去汉代文化很丰富的地区,可以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而贵州恰是一个没有汉画的地区。这也是本次巡展的一个亮点,是因为想让夜郎国的传人能够更多了解汉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贵州自古远离中原地区,较少受到汉文化影响,今天的贵州公众也只是在贵州博物馆类似的机构中能够了解一部分汉文化,这次展览的来到也应该能让贵州公众对汉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笔者:这次展览之前,很多方面都做了预告,我也收到很多方面的反馈说要带小朋友来看展,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您认为怎样看展才能让小朋友们更深刻理解展览所要呈现的文化内涵呢?
陈履生:让更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是这次展览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希望能让下一代对中华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但儿童来看之前,最好先做一些功课,了解一些汉代历史和文化的基本常识,另外最好能了解一些汉代艺术的基本特点、造型及汉代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样看展时,具体的图像和抽象的知识相结合,才能融会贯通,才会更有深度。尤其汉画中很多造型和儿童画很相像,这也可以启发孩子们的艺术天性和创造思维。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看了这个展览,能够更加尊重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笔者:相比油画学会、国画学会,汉画学会对普通公众而言比较陌生,您能向公众介绍一下汉画学会的由来吗?
陈履生:中国汉画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正式经民政部批准是1989年,但1985年时就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当时就发现以文博单位为主体的一批汉画工作者像游兵散勇一样,分布在各个博物馆中,并且在博物馆中也不为主要业务部门。所以他们迫切需求能成立一个团体,聚成合力。在这样的需求下,中国汉画学会成立,隶属于文化部,第一任会长是冯其庸先生,我是第三任会长,目前会员有500人左右,基本汉画相关的单位都是我们的会员单位。汉画学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年会,云集国内外汉画研究工作者,影响力逐年扩大。这次展览另一重要目的也是让更多公众了解中国汉画学会的存在及目的。在汉画大展及精品巡展之前,我们还曾组织汉画展品到国外进行展览。通过不断的“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汉画的基础知识,认识到中国汉画的独特内容,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也影响更多的人热爱和理解悠远流长又博大壮丽的中华传统文化。
汉画如同没有文字的“汉代百科全书”,在我们有了对汉代历史文化的基本认识后,对照汉画更能够深刻理解汉代雄浑博大的历史文化体系及丰富精彩的社会生活面貌。对于如何更系统的解读汉画大展,陈履生先生总结了“吃、住、行、艺、乐”五大方面。
“吃”在汉代
“行”在汉代
“住”在汉代
“艺”在汉代
“乐”在汉代
观展后感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汉代的生活已经这么发达了。你看他们吃着肥美的鱼,烤着羊肉串,火上还煲着汤;出行有“宝马”,安居在“别墅”,闲时歌舞一曲,练练琴,舞舞剑,不然就看看杂耍,逗猫遛狗消磨时间,这样神仙般的生活,简直令我等后人羡煞。据陈履生先生说,这样的画像石和画像砖都是存在于汉墓之中,汉代流行的“厚葬之风”,让他们把生前的欢乐和渴望都刻在墓石上,希望能带到来世。这样看来,一个歌舞升平、富足稳定、安居乐业的社会,应该是不管哪朝哪代,哪个社会的人都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吧!这应该也是汉画大展(精品巡展)的另一个重要意义:以古比今,不忘初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