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济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再次发掘

李佳霖
2018年04月27日08:27 |
小字号
出土的玉器
出土的玉器
原标题:济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现了夯土墙、壕沟、墓葬、祭祀坑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骨器等文物,自2016年发掘以来,济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成功入选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的典型代表

  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西北20公里处,分布于焦家、苏官、董家和河阳店等村庄之间,时代主要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该遗址在1987年当地文化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1992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6年和2017年春夏季,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与博物馆学系对该遗址进行了2次发掘。在发掘区南区,考古队员发现了夯土城墙迹象以及环绕城墙的一圈壕沟。随后,考古队员在该区域布设了南北长约50米的探沟,对夯土城墙和壕沟进行了解剖。

  “从发掘的地层关系看,一些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大型墓葬把夯土城墙直接打破。因此夯土城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可以确定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芬表示,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城址年代为大汶口文化之后的龙山文化时期,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的典型代表。

  大汶口文化距今6500年至4500年,在距今5000年至4000年,已经有古城初现,实属惊喜。而在王芬看来,遗址所处的位置,赋予了其更加不同寻常的意义:遗址周围分布着不少后李文化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而在其南部5公里处,就是著名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城址——城子崖遗址。“加上夯土城墙、环绕城墙的壕沟和一大批高等级墓葬,以及大批量的玉器、白陶和彩陶的发现,昭示着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成为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意义的都邑性聚落。”王芬说。

  大墓棺椁俱全 礼器齐备

  考古发掘显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聚落功能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人员发掘出大小不一的215座大汶口文化墓葬。大型墓葬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有2座为重椁一棺,20座为一椁一棺,随葬品有玉钺、玉镯、白陶杯等。中型墓葬数量比较多,葬具为一棺,在墓主头端和脚端放置着陶鼎、陶罐等,随身佩戴小件的玉石、蚌类装饰品。小型墓葬规模较小,大多数没有葬具,随葬品也几乎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陶器、骨器等。“这些墓葬的葬具使用率超过60%,这在全国同时期的其他墓地中极为少见,说明和其他聚落遗址相比,焦家遗址的等级比较高,而且从墓葬体量、葬具、随葬品等情况来看,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现象。”王芬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15座墓葬中,有104座墓葬都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玉器。玉器可分为礼器和装饰品两大类。礼器多为玉钺,装饰品大多为玉镯、玉环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对这些玉器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认为大汶口文化不重视玉器的看法。这就意味着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开始,可能受到与良渚文化持续交流的影响,玉器在礼仪系统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李新伟说。

  “遗址出土的玉刀和玉钺的形制、穿孔方式、在孔中填小玉粒这样的细节等,都与山西陶寺墓地相同。”李新伟认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处的时代是距今5000年到4000年这个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千年。这个千年的晚期,形成了对应尧舜传说的陶寺文化,这个千年结束后,又形成了与夏王朝对应的二里头文化。“早有学者指出,在这个千年之初就开始的大汶口文化快速西进,对后来陶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该遗址正在泰山之北麓、古济水之滨,沿济水西上,经过太行八陉中最南端的轵关陉,可以直接到达侯马,进入陶寺文化的核心地区临汾盆地。焦家遗址的发现再一次明确提醒我们,陶寺文化形成过程中,东方礼制的影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

  填补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

  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的空白

  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另一个亮点是发掘出116座大汶口文化房址,为研究当时的居住单元、社会组织等问题提供重要资料。“鲁中北地区之前很少对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对当时人类的居住形态、社会关系等的了解和研究比较少,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对该时期房址的系统发现,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王芬说。

  王芬介绍,时代较早的居住期分布着比较有规律的半地穴式房屋。房屋有分群分组现象,面积在5平方米至15平方米之间,门道方向不固定。功能有储存、手工业作坊、居住之分。有些还发现了保存比较好的灶址。时代较晚的居住期房屋在空间分布上成列或成群分布特征明显,根据形制特征又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段:早段为基槽式地面建筑,单间,面积为15平方米至20平方米;中段为基槽式两间或三间的地面式排房;晚段为柱坑套柱洞式的地面建筑,也是东西向两间或三间排房。中、晚两段房屋的单间面积多在6平方米至10平方米之间。“从半地穴式房屋到地面建筑,一方面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有关系,开始古人的建筑技术有限,后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垒墙能力的提升,变成地面式建筑。另一方面受到文化交流的影响,比如周围有更先进的建筑技术影响了这里的居住方式。”王芬说。

遗址北区墓葬分布图
遗址北区墓葬分布图
(责编:赫英海、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