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俞越
2018年04月03日08:25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瓯塑
瓯塑
原标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再次开启。时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说,非遗“活于民间、死于庙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时代、融入生活”。雒树刚表示,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主要体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精神。一方面进行抢救式保护,记录老工匠、老艺人的技艺,培养青年传承人,避免人亡技失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注重进行生产性保护。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利用好,保护好的目的是要使文化遗产活起来,发挥其文化价值、教育熏陶功能。

  近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专职专家祝汉明,请他谈一谈从目前非遗保护实际中如何做到“见人见事见生活”。

  非遗是“长”在人身上的

  “见人见物见生活”,人是最为关键的。祝汉明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在人身上、手上,长在传承人的脑子里,这是一种技艺、手艺。”无论哪一种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主体都是代表性传承人。

  每一项非遗项目,都是靠着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有些技艺需要几年、几十年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才能传承下去。目前,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传承人,由各级政府公布非遗项目,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是经过各级文化部门、业内专家评审、推荐、认定,最后才公布。这些传承人是业内公认的、比较具有影响的,又熟练掌握相应门类的技艺的人,比如龙泉青瓷徐朝兴等。截止至2017年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到1110人,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数量比达到103.2%。

  “记得曾经有一位老师讲过,我们现在不是讲故事的人没了,而是听故事的人没了。”祝汉明认为,许多非遗项目岌岌可危的原因,不仅在于项目本身,而是因为欣赏、喜爱的人群逐渐消失,就如同传统戏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媒手段的不断丰富,可供观众选择的选项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了戏迷,戏曲便不可能传承下去。

  “在2017年3月,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不仅要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还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实施重点。”祝汉明表示,从传承人扩展到传承人群,从一个人掌握的手艺,到一群人欣赏、掌握,既有讲故事的人,又有听故事的人,这样非遗项目将会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

  传统手艺应随时代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工业化、机械化、城镇化,这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有些传统技艺失去了传承、发展的空间。

  “传统文化不仅要保护,更需要传承,可以说发展是最好的保护。”说到这个问题,祝汉明给我们举了桐乡蓝印花布的案例:曾经非常普遍的蓝印花布,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各种纺织物、化学染料逐渐代替传统的工艺,甚至颜色更丰富、鲜艳,面料更舒适,它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了。“但是,桐乡蓝印花布的传承人依托古镇乌镇的旅游市场开发,开发出如布包、桌巾、头巾、靠枕等许多产品,从传统的服饰运用转向于‘饰’,特别是家居类的软装修。而且蓝印花布的技艺也有所拓展,从传统的靛蓝,拓展到植物染色,从单一的蓝色,分化出80多种色阶,在色彩的层次上更加丰富。”

  如何把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现代生活?祝汉明认为现在在文化部指导下,以“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为目的的传承人培训,就是很好的方式。许多非遗传承人,尤其是手艺方面的传承人,他们的技艺精湛,但是文化程度不高,所见所闻有局限,紧抱着“我师父是这么教的,我就这么做”的传统思想,看不到时代的变化,无法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发展。因此,必须要拓宽他们的视野。2017年8月举行的浙江省非遗传承人群培训(雕版印刷技艺)就是一例。将3个与印刷有关的技艺类项目(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杭州“雕版印刷技艺”、温州“蓝夹缬技艺”)的传承人群一起培训,因印刷术在3个项目中的共性,使学员间产生良性的交流互动。

  “我们也会带他们去看同门类的非遗项目,如做青瓷的传承人参观白瓷的制作,当然,也邀请美院老师系统地讲解美术知识,艺术是相通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从其他门类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祝汉明解释道。

  三方对话,连接手艺与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祝汉明向我们介绍了几个浙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成效的方式。

  举行“三方面对话”,让非遗传承人与创意设计机构(设计师)、业内专家学者、文创企业三个方面进行对话。“非遗传承人有传承了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精湛技艺,但技艺与时代有些脱节,而创意设计机构(设计师)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取元素;专家学者既有理论,又有古今中外的知识面,把相通门类的传承人与国内本领域相对前沿的专家进行对话,有助于促进开拓眼界;正真把产品推到市场上、落地,需要企业的品牌支持。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整个产业的推动。”

  此外,祝汉明认为,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根基非常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又是植根于农村,因此,非遗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是理所因当的。“我们认为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离不开美丽非遗,支持鼓励把非遗项目与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效果很好。”在桐庐的古村落中,非遗项目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做成产品,不仅带动一方老百姓致富,更是展现了一村一景的文化特色。祝汉明认为,“就像桐庐合村的绣花鞋,从不起眼的手工艺品,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和美丽乡村在软件、硬件上形成相互促进,非遗不是为保护而保护,而是要在乡村振兴中呈现出独特的作用。”

陈爱华 绣花鞋
陈爱华 绣花鞋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