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压轴《国家宝藏》:南博文物与安徒生童话的故事

2018年02月07日09:09 | 来源:雅昌艺术网
小字号
原标题:【雅昌专稿】压轴《国家宝藏》:南京博物院文物与安徒生童话的一段故事

  南京博物院

  导言:南京博物院43万余件文物将“六朝古都”的文化历史收藏其中,也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经历2月有余,《国家宝藏》第九期介绍了南京博物院,袁弘、秦海璐、张晨光分别带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和《坤舆万国全图》三件文物。而此前,雅昌艺术网也曾以【镇馆之宝】,系列报道了博物馆中受关注那些文物。

  【镇馆之宝】坤舆万国全图: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

  【镇馆之宝】竹林七贤砖画上怎么会有八个人?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安徒生童话的灵感起源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总设计师是明成祖朱棣,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代皇家寺院——大报恩寺的标志性建筑。作为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的地标,它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

  这座琉璃塔以“高耸云日”、“通体琉璃”和“佛灯永明”三绝将中国古代宝塔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建筑技术上,南京在当时的明代是琉璃技术的集大成,这座塔能够反映当时大明朝的建筑成就,但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中。

  琉璃塔拱门的位置

  9层宝塔共有64套拱门,每套拱门还烧制两套备件,总共192套。后来考古工作人员根据史料记载,用1958年在南京中华门外明代琉璃窑遗址上(位于今雨花台区)发现的琉璃构件,并结合民间征集的构件,修复组合成今天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也是现今唯一一套完整的琉璃拱门。

  在“前世传奇”故事中,由秦海璐演绎的绣娘,除了讲述一段与志要修满99座佛塔的田氏兄弟的爱情等待,并在其中向荷兰画家纽霍夫科普了这座琉璃塔。

  百位僧人来保持琉璃塔佛灯永明

  大报恩寺塔其美在塔形,平面八角,塔高九层;塔的覆瓦和拱门都用五色琉璃构件,塔共用2000两黄金做成。门上装饰的动物分别为大鹏金翅鸟、龙子龙女、飞羊和白象,这种动物造型叫做“六拏具”,是藏传佛教美术的一个特有造型,每一种形象都自有寓意。全塔共悬挂铜制风铃152个,塔内置油灯144盏,昼夜通明,名为“长明灯”,每昼夜耗油达64斤。

 

 

  拱门局部

  在琉璃塔修建过程中,还需要提到一个人,便是下西洋的郑和。在郑和完成第六次下西洋之后,便投入到琉璃塔工程之中,其中下西洋结余下来的100多万两银,也投入在修建里。

  将琉璃塔带入西方的纽霍夫

  那上文为什么会提到荷兰画家纽霍夫?因为是纽霍夫将琉璃塔的形象传遍了西方。1656年,纽霍夫随使团前往中国,回国后,纽霍夫根据访问中国的经历出版了《东印度公司荷使晋谒鞑靼大汗》一书,并配有150幅插图,也让西方知道了这座会唱歌会发光的“南京瓷塔”。

  国外的建塔基本以琉璃塔为参照,但中国塔层数基本是单数,西方仿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的塔为10层,也便是因为纽霍夫当时画错了。

  1656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游经南京时所绘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另外,如果你知道安徒生童话中《天国花园》的故事,里面风妈妈的儿子东风飞到中国,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瓷塔响起了叮叮当当的音乐。这里安徒生幻想的瓷塔便是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坤舆万国全图》:开启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

  《坤舆万国全图》是一张世界地图,长380.2厘米,宽168.7厘米,原图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中期著名数学家、天文物理学家李之藻共同绘制。

  它首创性地将中国放在了世界地图的最中央,这种布局在中国地图学中沿用400年,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现在国内所看到的世界地图的构图就是受它影响。而它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意大利人利玛窦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他绘制了一幅标有西方文字的世界地图,当时大明朝的疆土在地图上面积不大,还置居最右边。公元1601年,利玛窦获得批准,进京朝见万历皇帝,进贡的礼物中便有一张世界地图。

  此后不久,“前世传奇”中由张晨光演绎的明朝官员李之藻,建议利玛窦根据大明朝绘制的地图结合西方地图,重新绘制一张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再次献给万历皇帝,这就是《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中,利玛窦和李之藻通过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等的航行记录,在地图上标志了当地风俗和盛产信息。例如,当时地图上描绘的印度为“黑人国”,不产铁,产金、银、象牙和犀牛角等详细信息。

  地图上在各大洋中,绘有16世纪不同类型的帆船9艘,在各个海域中,还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15头,南极大陆上还绘有陆上动物大象、狮子、驼鸟、恐龙等8头。地图中的插图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地图变得形象生动。

  所以,这幅地图结合了中西最先进的地理研究成果,堪称当时世界上最为精确、内容最全,也是最科学的一个世界地图,与现在的世界地图也很接近。后来,利玛窦把《坤舆万国全图》寄到欧洲,当时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但从李之藻的提拔中也可以看出,现今还有许多国家没有被标注,“有的是因为古今名称不一样,有的是因为方言的译名不一样。例如,现今澳大利亚没有被标注,是因为当时还没有被发现”,但是不管怎么说,《坤舆万国全图》对地理学还是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贡献。

  地图以不同颜色区分五大洲(当时还没有发现大洋洲),山脉以写景法描绘,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则以深绿色绘出水波。在地图圈外还绘有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食图、月食图等小图,包罗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目前还有一幅以《坤舆万国全图》为蓝本绘制的地图:《两仪玄览图》,现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图上又将山脉摹成绿色。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古代隐士大集合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自六朝时期,1960年在南京西善桥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所发掘,长240厘米,高88厘米,由近300块砖块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人物组图。

  砖画上刻有8个人物,分别是由魏晋名士和著名隐士组成,“这套砖画在墓室中原本分布南北两壁,一面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面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前世传奇”中,袁弘演绎“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当时竹林七贤生活在动荡时期,因不满司马氏的统治,他们隐居于山林之间,清谈玄学,纵情高歌,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这幅砖画不仅是魏晋时期的图像记忆,它更代表了一种对独立思想和精神的追求。

  “竹林七贤”认为人生在世,唯有活出真我才是重要的。而相隔700余年的春秋时期隐士荣启期也出现在作品中,是因为满足墓室两壁画面对称的需要,也反映了当时“仰慕同趣”的社会风尚。

  砖画中线条非常流畅,而且是把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的情怀,在画中很好的表达出来。八人席地而坐,或开怀畅饮,或弹琴度曲,或仰天长啸,尽显名士的超然高韬,潇洒风流。

 

 

  据介绍,一般在砖画或者壁画上作画时,先要有一个原本。而“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从线条和画技上推测,底稿有可能出自于东晋画圣顾恺之的技法和画风。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对于书画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孙位的唯一一件存世真迹《高逸图》,其实画面上有4个人,当时宋徽宗收藏时也没认出这四人是谁。直到“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以后,才辨认出《高逸图》中的四个人主要是山涛、王戎、刘伶还有阮籍。

  所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在中国的文物史上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责编:潘佳佳、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