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金城《秋山雨后》:精研古法 博采新知

张涛
2018年02月07日08:47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金城 《秋山雨后》赏析

秋山雨后(国画) 118×42厘米 1924年 金城 中国美术馆藏

开栏的话:近代以降,随着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步伐,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近现代中国美术置身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宏大格局之下,深刻聚焦中国社会巨变,不断借鉴、融合、创新,呈现出蔚为大观的局面。其中,近现代中国画植根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汲取西方新的艺术元素,开辟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新境界,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

在中宣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近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其中,《翰墨流芳——近现代中国画精选》收录了近现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200多件经典作品,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介绍文字,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般讲述了近现代中国画的故事,勾勒出近现代中国画传承发展的轨迹。为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报特开设“翰墨流芳”专栏,精选丛书中部分人物、山水和花鸟作品,作专题刊发,以飨读者。

金城出身浙江南浔,南浔本就是江南富庶之地,豪门大户极多,当地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的说法,金家的财力即属当时的“八牛”之一,其财力之雄厚可想而知。金城的祖父、父亲均从事商业,且与洋商洋行多有过往,视野宏阔,观念开明。金城之父金焘于1902年将金城、金绍堂、金绍基三子送往英国求学,就读于King's college。金城在留学期间遍览欧美各国之博物馆及古迹遗址,眼界学养得到极大开拓和积淀。归国后于1905年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议员,1906年改任农工商部商务司,后历任大理院刑科推事、监造法庭工程处会办、民政部咨议等职。入民国后,金城先后担任国会议员、国务院秘书、蒙藏院参事等职。丰富的经历造就了金城博通中外的宏阔视野,并成就了其极富远见的画学观。他后来成为北平画坛领袖之一,于1920年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并担任会长一职,开班授徒传灯示范,在民初北平画坛影响巨大。

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此幅《秋山雨后》为纸本设色,纵118厘米、横42厘米,画于1924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金城是中国画家中较早接触西画者。在他留学的20世纪初,正是法国印象派影响欧洲艺术的盛期,这对西方艺术怀有浓厚兴趣的金城产生了影响。他认为西方艺术与中国宋代绘画的精神暗合,由此他主张工笔为中国画学的正宗,而写意为别派。金城的山水画除了大量临摹古画外,许多创作都包含着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真实感受。这幅《秋山雨后》就同他在题跋中所言,极为典型地采用了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又小变古法,采取近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甚至将传统绘画中用留白表现的天空也染了颜色,一改人们通常把他视为传统派或保守派的形象。《秋山雨后》初看似乎属青绿山水,但细看又间有泼墨泼彩技法,尤其是远景中的巍峨群山以及天空阴云密布的表现方式,又极具西方水彩画的技法因素。因此,并不能将其与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等同观之。联系到由其所倡导成立的民初北京最大的绘画社团——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宗旨“精研古法,博采新知”,金城此幅《秋山雨后》,可谓既精研古法又博采新知的典范之作。

《北楼论画》

金城可谓绘画大家,于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且长于理论总结,是近现代画坛不可多得的多面手之一。1920年,金城应北大画法研究会邀请出席演讲,讲述内容被整理后以《金拱北演讲录》之名发表于《绘学杂志》,金城过世后其子金开藩又将此文改名为《北楼论画》,重新刊发于《湖社月刊》。此文可以看作是金城结合自己数十年绘画创作的思想总结,系统地陈述了中国传统画学的变迁过程,并且认为由晋至元为中国画学的全盛时期;详细阐释了中国传统工笔画与写意画的优劣利弊,并极力推崇工笔画为中国画学的正宗;最后提出画学三要素:“一考察天然之物品,二研究古人之成法,三实验一己之心得。”同时身处事事讲新求变、各种革命主义纷争的民初时代,金城却反其道而行之,极富远见地提出了“画无新旧论”:“世间事物皆可作新旧之论,独于绘画事业无新旧之论。我国自唐迄今,名手何蔑有,各名人之所以称为名人者,何尝鄙前人之画为旧画,亦谨守古人之门径,推广古人之意,深知无旧非新,新由是旧,化其旧虽旧亦新,泥其新虽新亦旧,心中一存新旧之念,落笔遂无法度之循,温故知新,宣圣明训,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意概可知矣。”

在一个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世界观占据主流舆论的社会氛围中,这样的理性声音实则既珍贵又寂寞。面对西学的强势入侵,尤其是面对一些文化旗手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攻击诘责,尤其针对论说中国画至近代衰败之极的言辞,金城有着非常犀利尖锐的正面回应:“凡百事业,既在社会上有一种地位,必然具有特殊之精神,始能磨炼而广大之,否则以口舌之长宣传鼓吹,无真实之精神,不久即退化而至劣败之地位。即以国画论在民国初年,一般无知识者对于外国画极力崇拜,同时对于中国画极力摧残。不数年间,所谓油画、水彩画已届无人过问之地步,而视为腐化之中国画反因时代所趋而光明而进步。由是观之,国画之有特殊之精神也,明矣……吾国数千年之艺术成绩斐然,世界钦佩,而无知小子,不知国粹之宜保存,宜发扬,反觍颜曰艺术革命,艺术叛徒,清夜自思得毋愧乎。”言辞虽稍显激烈,但是很明显,金城是站在一个民族主义者的立场来诠释中国画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的。除去亲自参与书画实践,金城还广收门徒,同为其门下桃李、堪称民国北京画坛第二代画家中之翘楚的胡佩衡、惠孝同、陈缘督等人,即为金城门下桃李,且在各自的画学道路上对于金城的思想多有承继与发扬。(标题为编者所加)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