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古朴大气!东晋青釉贴塑佛像纹盘口壶

刘东
2018年02月07日08:44 | 来源:收藏快报
小字号
原标题:古朴大气!东晋青釉贴塑佛像纹盘口壶

  东吴至两晋时期,是我国青瓷生产的一个高峰,浙江地区早期越窑青瓷代表着那个时代瓷器的最高水平。但与东吴、西晋相比,东晋以后越窑瓷业生产略有下滑趋势,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一书中认为“东晋南朝时,越窑瓷业比较分散……已发现的窑址数量比西晋大大减少……装饰花纹也大大简化”。由此看来,两晋之交时期似乎是青瓷生产的一个转型期,本文就来介绍一件东晋初期的青釉贴塑佛像纹盘口壶。

  图1:东晋青釉贴塑佛像纹盘口壶

  这件青釉贴塑佛像纹盘口壶(图1),高10.3、口径9.9、底径7.9厘米,1966年安徽省巢县峏山公社大阳生产队出土,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壶作盘口,口沿微上卷,短颈,鼓腹,假圈足。通体施青釉,胎体青灰色,胎质坚实。肩部饰一周戳印的团花纹,又饰弦纹三道,腹中部装饰模印网格纹,并对称贴塑四个佛像图案,下腹部饰弦纹三周。据这件文物的原始记录记载:出土时,墓砖上见有“永昌六年十二月”铭文。但永昌年号只有两年,是否为“永昌元年”之误读,今已无从查知。若为永昌元年(322),则此器可视为东晋初期青瓷的纪年标准器。

  图2:东晋青釉网格纹水盂

  此墓葬同时出土的还有2件青釉水盂,其中一件水盂(图2)器身也装饰有网格纹。未见有青瓷辟邪、青瓷羊之类的动物雕塑件出土,符合《中国陶瓷》书中所说的“(东晋)做成动物形状的器皿亦大大减少”。网格纹是这一时期最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应该是在东汉时期麻布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纹饰较为简洁。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纹饰,就是这件盘口壶肩部戳印的一周团花纹,有学者认为是梅花纹样,我曾注意过隋代的青釉瓷器上也常见有这类相似团花纹样,显然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从器型上看,盘口壶是东晋、南朝时期开始大量出土的器物,并一直流行到隋代,隋代的盘口壶则器身加长,高大挺拔,这是盘口壶的流变趋势。而所谓“假圈足”,是指从器物外壁看似为圈足,但实则为平底,只是在器物腹部之下出现了一个实足,足底并不挖空。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时期,“假圈足”的器物都很常见,直至中晚唐时期,陶瓷器制作中才开始出现“挖足”的工艺,先后出现了“玉璧底”“玉环底”,最后出现“圈足”。因此,在陶瓷器鉴定时,看它们的底足,是断定一件器物年代的重要方法。

  东晋、南朝是非常崇尚佛教的时代,杜牧就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著名诗句。这件青釉盘口壶上出现贴塑佛像纹图案,正反映了当时佛教盛行这一史实。纵观这件东晋青釉贴塑佛像纹盘口壶,器型规整,胎质坚实,纹饰独特,保存基本完整,是一件珍贵的东晋越窑青釉瓷器精品。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