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大众审美缺失了什么

王子阳
2018年02月06日08:48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众审美缺失了什么

什么是艺术?为什么对它不了解的人,总感觉它脱离大众,高高在上?为什么对它很了解的“专业人士”,又常对艺术嗤之以鼻?

艺术是很宽泛的一个抽象概念。当简单了解一些艺术史,就能感受到每一个时代流行着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艺术载体与流派,并与其时代的精神面貌相呼应。人类文明发展到当下,所有的艺术流派与表现手段几乎已穷尽,唯有文化与思想是不断突破和进化的。

当觉得自己不懂艺术时,其实是因为接触得太少,因为中国这几十年来过于强调实用主义,美育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民众的审美与个性不足。但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人的文化,更容易出现表现这个时代的先锋艺术家,他们在不断地打破与重构,正与巨变、暴富的时代相映衬。

当觉得自己对艺术入门时,内心却容易矛盾和恐慌,总觉得自己的思想意识太浅显,对未知世界了解得太少。艺术门类何其纷繁多彩,审美品好千差万别,择一善处而为,能找到一块自己的心灵净地,就是人生一大幸事,也算享受到了文化。

当艺术进入到“专业与高深”的境地时,肯定是曲高和寡,唯己才是“真艺术”,进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种状态无法去品评,喜欢和认同的人顶礼膜拜,反感和异议的人则嗤之以鼻。其实在文明开化的时代,多去发现、去包容、去感受不同的文化艺术之美,才不算辜负。

若爱文化、爱艺术,就选择一方自己喜爱的“文化水土”,尽情地去享受,这也是目前中国这个时代状态所需的精神追求,改革开放两个二十年了,物质不再匮乏,匮乏的是精神文化需求。二十年一个周期,凝聚着一个人最美好的黄金时期,创造并享受着自己的每一个二十年。当艺术眼界和审美从装饰跨入到文化这道门时,必须要经历一段苦行僧般的旅程,既是一场洗礼,又是一次升华!

是不是好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载体只是一个基础,最关键的是思想的主张与观念的传递,正因如此,传统艺术进入了当代艺术,这里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只有以虔诚之心交流学习和思辨,才能找到有归属感的那一片文化圣地。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学会汲取前人沉淀下来的艺术技法,再在内容上寻求与当代人的精神文化契合点,作品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抑或深思!

当无艺术基础的人,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其直观感受也是相当丰富的,不单是视觉的感受,也会有思绪的遐想。

人类创造了文化,并享受它的一切。艺术也应如此,各类风格与派系各竞风采,然而审美品位却有高低。前人曾把审美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艳俗、含蓄、矫情、病态,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在艳俗与含蓄之间,人们对自己的审美品好不够自信,其不自信,源于对某种知识缺失。

要想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需要学习相关的艺术知识,简单的绘画史脉络必不可少,艺术是如何一步步由古典写实主义到印象派,再由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的?西方绘画艺术史的大体脉络: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学院派,突破传统与认知的印象派,追求个性诉求与创新的现代艺术,强化观念的当代艺术。

当了解了简单的绘画艺术史和绘画知识后,加入自己的主观喜好,将自己的解读视作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就会逐渐形成自我的个性化艺术审美,而品位的提高在于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以及对各门类艺术的包容和优劣取舍。艺术流派之间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不同时代追求的人文精神不同,需要不通的艺术表达。当绘画技术水准和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到达一定程度时,资本与人脉在艺术背后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有时金钱引领着时代的审美偏好,更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与画风。前些年中国的油画市场,由写实画派人物题材作品占主导地位,一段时间又逐渐转向追求自我的观念性当代艺术……风尚的变化反映某种趋势,自然也会影响大众审美的变化,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对于个体而言,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更多的自我思考,才能深入了解其作品的内涵,并得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