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年画收藏乐陶陶

李喜庆
2018年01月15日09:11 | 来源:石家庄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年画收藏乐陶陶

  ■《春牛图》

  ■《吉庆有余》

  ■《红灯高举》

  ■《身体锻炼好》

  我与年画结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刚刚当上老师,每到年末,班里的学生就会自发组织起来,以班为单位给任课教师每人送一张写着新年祝福的年画,因为珍惜这份师生之情,我就把这些带着新年祝福的年画收藏起来。久而久之,我对年画收藏有了兴致,渐渐地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年画。

  年画,又称“喜画”。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的“门神”画像,到隋代后期随着木刻书籍的产生亦发展为木版年画,到宋代木刻又取代了画像,到了明代开始流传到民间,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达到鼎盛。到了抗战时期,解放区创作了不少年画佳作;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河北武强、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等众多年画类别。

  我收藏的年画中有一些特色鲜明。如《身体锻炼好,干劲冲九霄》是上世纪50年带初期印制的开展体育运动的宣传画,在金色的麦穗和全民锻炼的背景下,年轻的36号运动员正在练习跳高,向人们宣传进行体育锻炼的必要性。《要节约闹革命》这幅年画是配合上世纪60年代的增产节约运动而印的宣传画,看到工人师傅缝补麻袋的认真劲儿,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上世纪60年代的卫生健康宣传画,葡萄架下,鸡冠花前,少年儿童正在用毛巾擦手,向人们宣传了勤洗手的重要性。《新学年》则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少年儿童的朝气蓬勃,他们跟着大人扛着劳动工具,去植树的动人情景。而《高举红灯,前赴后继》是“文革”样板戏的缩影,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这些年画记录的特殊历史,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我更注重对传统文化年画的收藏,一是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其他如财神、灶王、八仙等;二是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群仙祝寿等,如我收藏的一组《吉庆有余》年画,画中一帮大胖娃娃,戴着红肚兜兜,骑着金光闪闪的大鲤鱼,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相当招人喜欢;三是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是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西厢记》等;五是市井风格,如《春游图》《赛龙舟》《鲤鱼跃龙门》等,如我收藏的《春牛图》,画中幸福的孩童,肥壮的黄牛,嫩绿的柳枝,活泼的飞燕,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些日子,我到古玩市场转悠,淘得一幅《小英雄打虎》的年画,让我心潮澎湃,想到多少年来自己收藏年画的艰辛和快乐,感到了生活的充实和幸福。 李喜庆

  责编:黄春丹 编辑:牛珍涛 美编/制图:会静

(责编:鲁婧、王鹤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