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陈少珊:工笔画的本质也是意象的

2017年12月12日09:04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陈少珊:工笔画的本质也是意象的

  《花溪清逸》 纸本设色 邱逸曼

  《密林深处》 纸本 李夏夏

  《憩》 纸本设色 罗喜东

  《幽霭文禽》 纸本水墨 陈少珊

  近日,“妙笔写心——陈少珊师生工笔花鸟作品展”在珠江美术馆举行,这次展览展出陈少珊教授和他的学生李夏夏、卢剑强、邓海林、罗喜东、邱逸曼、余江玲六位同学的作品,这是他们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对生活与艺术的见解。展览期间,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陈少珊教授,就工笔画的创作和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陈少珊:1992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教材教法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8年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十百千工程”文艺培养对象。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室副主任兼中国画教研室主任。

  广州日报:您作品中对物象细致入微地刻画以及画面具有的构成因素等,都与西方造型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但在整个绘画意境上保留传统绘画的意蕴,在两者间把握有什么心得体会?

  陈少珊:我们这代人大部分接受学院造型教学的严格训练。从物理的精确程度显然有所提高,不过固定视点的观察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合中国花鸟画造型训练的需要。传统观察方法更注重默写、在运动中观察把握形体,更注重“离形得神”,对整体神态的把握以及画者的独特感受。我们所接受的写实造型训练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确对着物体可以较精确如实的描绘,但负面影响也不小,容易机械照相式的片面刻画,不得要领。要知道,工笔画物象中精微的细节是经过精挑细选和再造变形的,是以意造出的“象”。当然写实与传统两种造型观察方法在创作和教学中也是可以调和的,把写实用于收集素材,记录品类场景以备忘,当有某种创作动机产生的情况下,就应有选择性地描绘刻画,把所想所知画进去,此时默写、默识,“移花接木”等传统造型方法更能派上用场。

  广州日报: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很多人会把它和写意画对立起来。但纵观中国绘画,无论工笔画和写意画都具有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作为一名工笔画家,您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陈少珊: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其本质都是写意的。工笔画家切忌画地为牢,认为某些技法是写意的,不是工笔的,这样极容易限制工笔花鸟在传统与创新方面的突破。工笔写意同样注重意象的营造,“得意忘形”、“得鱼充筌”所不同的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体现在风格上大致工笔比较精谨,写意比较粗放。

  广州日报:任何绘画都离不开相应的技巧作为支撑,但工笔画的技巧如果把握不当很容易出现过分追求制作效果的倾向,在创作和教学中如何平衡制作性与绘画性?

  陈少珊:我认为,没有制作就成不了画面,写意也有过分制作的。技巧是工笔和写意都需要的手段,关键在审美水准。审美不高,容易匠气——写意画体现出刻板累赘,工笔画则容易过分制作。绘画是要通过制作来实现的,挥写和传统的晕染也是制作的一种。机械制作主要指“非笔制作”,即各种拓、拍印的肌理制作。制作如果能和思想感情结合,恰如其分为创作主题服务,那是好的,是必要学习的技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绘画手段是需要发展的,传统的方法也是前人创造的。

  广州日报:工笔画群体较大,也是全国性大展中的占主要比重的画种,一些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按一定的程式学习一段时间也容易见效果,这也是很多人诟病现代工笔画的原因之一,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陈少珊:工笔画群体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展览机制、收藏机制和对艺术片面认识造成的。比如收藏,很多收藏者非常关注工作量,也即体力,而非脑力。参展的工笔人物作品看起来如同古典油画那般密密麻麻,这不是工笔的错,是导向的错。重笔墨或空灵的作品经常被否定,看不懂,扣上“守旧”与“传统”的帽子。

  工笔画学习的初期阶段容易有效果,也是个认识问题。看你要的是什么效果,照片的效果当然比较容易,但如果要“意象”、要“笔墨”可就难了。再说,这一说法更应该看具体学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初学者和教师的导向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学配合得好,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根本不存在“按一定程式学习可以快速出效果”这一回事。总之,不可轻工笔重写意,画种没有好坏难易之分。关键是评判事物的标准。所以,对艺术认识不足,容易产生误解和偏见。

  广州日报:我们提倡创造出了既秉承着中国绘画品格,又超越前人具有新时代审美样式的现代工笔画,但具体到创作应该怎么做?

  陈少珊:艺术本身注重创造,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和做

  法。齐白石这样做成功了,你去学他,他却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可刻舟求剑照搬他的学习方法,而应该学习他的勤奋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到了具体的创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艺术本身就没有一个共同的答案。

  广州日报:这次师生展,也体现了您的一些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在传承老师的绘画的精神的同时,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而不是一味追随老师的脚步?

  陈少珊:研究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的主要是基础、法度、审美,向古代优秀的遗产学习——那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东西。引导他们关注现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深入生活,对现实作画对象的独特发现:二是现阶段本画种的发展状况:三是尽量跟老师、同学拉开距离,包括从题材内容到形式、技法。四是认识自我,拓展出自己的路来。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既不能低也不能过高要求,要恰当。低年级以继承传统学习为目标,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高年级较注重专项研究的开展,表现技法的创造和自我发展的选择与定位。(记者 陈运成)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