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明朝官窑罕见的篆体四字款 可惜只有残片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弘治篇(七)

2017年12月11日15:27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这一展柜的内容非常精彩,浇黄釉描金折沿盘的色彩可以算是浇黄釉中烧得最成功的一件,而黄地绿彩锥拱二龙戏珠纹高足碗(残片)是整个明代官窑瓷器中独一无二的篆体四字“弘治年制”款的,非常珍贵,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整器。

浇黄釉系指以氧化铁(Fe2O3)为着色剂、以氧化铅(PbO)为助溶剂的低温色釉。最早见于西汉时期陶器上,但明代以前的低温黄釉多施于陶胎上,且色调多为黄褐色或深黄色。

明代景德镇窑烧造的低温黄釉瓷系在经高温素烧过的涩胎上挂釉,复入炭炉经低温焙烧而成,因使用“浇釉法”施釉,故称“浇黄釉”。自洪武至崇祯朝,浇黄釉瓷器的烧造几乎未曾间断,各朝烧造的浇黄釉瓷器釉色深浅虽略有不同,但基本趋于明黄色。其中以弘治时期产品受到的评价最高,其釉色均匀、恬淡娇嫩,素有“娇黄”之美称。又因其釉质温润如鸡油,故亦被称作“鸡油黄”。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浇黄釉瓷器可被派作祭祀地坛用。

该展柜背景图所展示的故宫博物院藏弘治浇黄釉描金折沿盘(底)图

浇黄釉描金折沿盘

明弘治

高5.7厘米 口径32.1厘米 足径19.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施浇黄釉,釉面莹润,釉色娇嫩。内底画一金彩单圈,内壁近口沿处和圈足外墙各画两道金彩弦线。砂底,无款识。

此盘为斋宫院内后殿诚素=肃殿屋中一木箱内原藏六件五款弘治浇黄釉盘之一,斋宫为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

浇黄釉在后世也都有烧制,大多有金彩装饰,用金粉描金。这件《浇黄釉描金弦纹折沿盘》,算是黄釉里面最成功的色彩。

浇黄釉盘

明弘治

高3.9厘米 口径20.6厘米 足径12.4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盘撇口、浅弧壁、底微塌、圈足。内、外施浇黄釉,足端不施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此盘胎体轻薄,釉色莹润,淡雅娇嫩。因烧成温度过高,致使其稍有变形而被淘汰。

黄釉有两种:一种是高温黄釉,属于以三价铁离子着色的石灰釉,施于成型后的胚胎上,入窑经1300℃~1310℃高温焙烧而成;另一种是低温黄釉,也以氧化铁作着色剂,但基础釉是铅釉,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素胎或白瓷上,入窑经850℃~900℃低温焙烧而成。高温黄釉瓷最早出现于唐代,低温黄釉瓷始烧于明代洪武时期,盛行于明、清两代。

由于明、清时期的低温黄釉瓷一般使用浇釉方法施釉,所以被称作“浇黄”;而对于呈色浅淡而娇嫩者,则称“娇黄”。

浇黄釉盘

明弘治

高4.5厘米 口径21.3厘米 足径12.8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造型规整,内、外施浇黄釉,釉面匀净,釉色淡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此件浇黄釉窝盘,釉面光亮,釉色娇嫩,有如鸡油一般,与成化和正德两朝浇黄釉瓷相比,此盘釉色浅淡适中。其落选原因是釉面有落渣及少量剥釉线香。浇黄釉瓷在明、清两代属于皇室专用瓷,据清代《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记载,在皇室成员中,能使用和拥有纯黄釉器的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用白里黄釉瓷器。明代各朝黄釉瓷中,首推弘治黄釉瓷釉色最佳,在陶瓷史上常把弘治黄釉瓷视作明代黄釉瓷的典型。

浇黄釉盘

明弘治

高4厘米 口径18厘米 足径10.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施浇黄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此盘形体偏小,所施浇黄釉釉层均匀、釉面明亮。

浇黄釉盘

明弘治

高4.7厘米 口径21.6厘米 足径1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施浇黄釉,圈足内施白釉,由于此盘造型成窝状,故俗称“窝盘”。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黄色在明代是宗庙祭器的重要颜色。嘉靖九年(1530年),定四郊各陵祭祀用瓷器的颜色,“方丘黄色”。浇黄釉瓷在明代各朝几乎都有烧造,造型以盘、碗、罐等最为多见。

浇黄釉盘(残片)

明弘治

足径12.1厘米

2004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御窑遗址出土,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此盘出土时已残,但从传世完整器可知其造型应为撇口、浅弧壁、圈足内敛。内、外均施浇黄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浇黄釉盘(残片)

明弘治

残长11.7厘米

2004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御窑遗址出土,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此盘仅存盘底。内、外均施浇黄釉,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弘治朝浇黄釉瓷釉色娇嫩、浓淡适中,被视作明、清两代浇黄釉瓷的典范。

黄地绿彩锥拱二龙戏珠纹高足碗(残片)

明弘治

残高6.4厘米 足径4.1厘米

198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御窑遗址出土,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此为高足碗残件,仅存高足和碗底。碗内施浇黄釉,内底锥拱一圆圈,圈内锥拱篆体“弘治年制”四字双行款,款字笔画填以绿彩。外壁仅剩下黄地绿彩锥拱海水江崖纹。足内施白釉。从目前暂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原清宫旧藏完整器看,这种高足碗的外壁饰有黄地绿彩锥拱二龙戏珠纹。

这种高足碗所属款识非常特别,且极为罕见。篆体年款在明代御窑瓷器中首见于永乐朝御窑瓷器上,宣德朝御窑瓷器上见有篆体四字年款,嘉靖御窑瓷器上见有篆体六字年款,其他朝御窑瓷器上尚未见到有篆体年款。这种高足碗以黄地绿彩锥拱四字年款的方式署款,在明代御窑瓷器中堪称独一无二。

外瓜皮绿釉内浇黄釉盘

明弘治

高3.8厘米 口径15厘米 足径8.9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内施浇黄釉,外施瓜皮绿釉。圈足内施白釉。内、外皆光素无纹饰。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外瓜皮绿釉内浇黄釉盘侧面实拍图

这件《外瓜皮绿釉内浇黄釉盘》是很少见的盘子,两色釉,外面是瓜皮率釉,里面是浇黄釉,在明代有烧制,这是低温烧制的,两个色彩温度差不多,所以能烧好。

(责编:潘佳佳、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