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弘治篇(四)

2017年12月06日10:22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弘治篇(一)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弘治篇(二)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弘治篇(三)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弘治篇(五)

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之弘治篇(六)

该展柜背景图所展示的故宫博物院藏和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的弘治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底)的对比图

  这一部分展出了两件黄地青花的折枝花果纹盘,一件是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是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图案与白地青花盘是一样的。以往有很多人认为黄地青花的制作工艺是先烧制成白地青花,然后用毛笔蘸着黄釉,在花纹之外的白地上刷一次,再低温烧成黄釉,其实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用毛笔蘸着釉涂是没有办法涂得很均匀。一定是用浇釉的方法,把白地青花烧完之后,把釉浇到整个盘子上,然后把有纹饰的地方的黄釉刮掉,再用700-800度的低温烧制一次,现在景德镇的瓷器也还是这么做的。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明弘治

高4.9厘米 口径26.1厘米 足径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黄地青花装饰。内壁绘折枝石榴、柿子、葡萄和莲花纹,内底绘折枝栀子花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明弘治

高4.7厘米 口径26.7厘米 足径16.9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内、外黄地青花装饰。内壁绘折枝花果纹,分别为石榴、莲花、葡萄和柿子,内底绘折枝栀子花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残片)

明弘治

高4.9厘米 残长22厘米

2004年江西省景德镇市御窑遗址出土,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盘已残,但仍可看出其为撇口、浅弧壁、圈足。内、外壁均以黄地青花装饰。内底绘折枝栀子花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青花内云龙外狮子戏球纹盘

明弘治

高4.3厘米 口径20.5厘米 足径12.1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白釉。足端无釉。内、外青花装饰。内壁近口沿处绘桂花锦边饰,内底绘云龙纹,外围卷草纹边饰。外壁绘四只狮子,间以四个绣球。外壁近口沿处和圈足外墙均画弦线两道。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黄地青花狮子戏球圆盘

明弘治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黄地青花云龙纹盘

明弘治

高7.2厘米 口径15.1厘米 足径5.3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碗内施白釉。光素无纹饰。外壁青花装饰。近口沿处画两道弦线,腹部绘两条五爪龙,两龙之间以“壬”字形云纹间隔,青花纹饰之外的系地施浇黄釉。圈足外墙画两道弦线。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里浇黄釉外青花海水地白龙纹碗

明弘治

高6.8厘米 口径14.7厘米 足径5.6厘米

江西省景德镇市公安局移交,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胎质细腻,体薄质坚。内施黄釉。素面无纹饰。外壁近口沿处画青花双弦线,腹部饰青花海水地白龙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

祭蓝釉描金牛纹双耳尊

明弘治

高29厘米 口径16厘米 底径17.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尊广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浅圈足。胎体较厚。内施白釉,外壁满施祭蓝釉。两侧肩部对称置环形耳,耳扁平、上翘,高不过口沿。外壁近口沿处、颈、肩和腹部画多道金彩弦纹。两侧腹部正中,以金彩勾绘一站立的牛,牛探足、昂首、翘鼻、张目。外底无釉,露出白色胎体。无款识。外底有墨书满文。

  该尊所施蓝釉呈色均匀,具有较强的玻璃质感。尊的大小、造型、装饰等与同时期浇黄釉描金双耳尊相一致,均属于当时宫廷祭祀用的祭器,施蓝釉者用于祭祀天坛,施黄釉者用于祭祀地坛。

  祭蓝釉亦称“祭青釉”、“宝石蓝釉”等。属于以氧化钴(CoO)为着色剂的高温蓝釉,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釉中氧化钴含量为2%左右,生坯挂釉后入窑经1280-1300℃高温还原气氛一次烧成。

  元代景德镇窑已烧造祭蓝釉瓷器。明代祭蓝釉瓷器始烧于洪武朝,以后历朝多有烧造,其中以宣德时期的产品最为多见,受到的评价亦最高。祭蓝釉描金牛纹双系尊是弘治朝创新造型,属于典型的祭祀天坛用瓷,这种造型后面朝代都有用到,到清代便成为皇家祭祀器具的标准造型。

  颜色釉瓷器很多都跟祭祀相关,也是顺应自然之意,例如天是蓝的,祭祀天坛便用蓝色釉瓷器;地是黄的,祭祀地坛便用黄色釉瓷器;太阳是红的,祭祀日坛便用红色釉瓷器;月亮是白的,祭祀月坛便用白色瓷器。到了清朝就更讲究了,不光是祭祀所用的器具,甚至连皇帝的服饰和配饰都有诸多讲究。这件蓝釉尊上刻划了一只牛,这或许象征了过去祭祀中要宰牛。

茄皮紫釉双耳尊

明弘治

高28厘米 口径16厘米 底径1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尊广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底略上凹。两侧颈、肩之间对称置环形耳。口内和外壁满施茄皮紫釉。外底四轴有垂流堆积的厚釉,可见三个较大的椭圆形支烧痕,中心无釉露出白色胎体。茄皮紫釉呈色均匀,颜色略显暗沉,釉面具有较强的玻璃质感。此尊造型、装饰与当时烧造的浇黄釉及祭蓝釉双耳尊基本一致,只是外底支烧痕迹略有不同,是研究明代御窑大件器物制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茄皮釉有两种,一种是淡茄皮紫,有点儿像没熟的茄子的颜色,是从宣德时期开始烧制;一种是深茄皮紫,从弘治时期开始烧制。这件茄皮紫釉双耳尊属于深茄皮紫釉。到清代之后成为一种很重要的颜色釉来烧制,这也是用浇釉的方法浇上去的,也有一种叫法叫浇紫釉,透明度比较好,所以经常以暗花装饰。

  茄皮紫釉属于以氧化锰为主要着色剂的著名低温色釉,因一般使用烧釉法施釉,故亦称“浇紫釉”。釉中的铁离子和钴离子起跳色作用。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淡茄皮紫釉瓷器始烧于宣德朝景德镇御器厂,后来万历朝及清代亦有烧造;深茄皮紫釉瓷器始烧于弘治朝景德镇御器厂,后来嘉靖朝及清代亦有烧造。由于茄皮紫釉的透明度较好,因此常以锥拱花纹装饰。总体来看,茄皮紫釉瓷器在整个明代产量不大,故显得弥足珍贵。

(责编:潘佳佳、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