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收藏故事:拾贝藏贝 聆听大海的声音

2017年09月30日09:08 | 来源:杭州网
小字号

  

居住在杭州京都苑社区的王能潮老人,靠着一己之力,走南闯北四处收集了各类贝壳达3000种。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拿出一枚心爱的黄金宝贝说,“每收藏一枚贝壳,好似在读一个大海里的美好故事。”

他收藏的“宝贝”是真正的宝贝

我们把喜欢的人或物,亲切地唤做“宝贝”,这一词就来自“贝壳”。古时,人们还没有利用金属的时候,贝壳算是最珍贵的物事了,一度用于交换或充当货币职能。

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因其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大家喜爱的一种装饰品或收藏品。王老的家,就是贝壳的海洋。一件两米高的鹦鹉螺化石摆在其客厅一角, “鹦鹉螺化石是极其珍贵的观赏贝类,有几亿年的久远历史”,王老介绍说,因贝壳表面有赤橙色火焰状斑纹,酷似鹦鹉而得名。

王老收藏的鹦鹉螺有平脐、深脐、广脐、针脐各色鹦鹉螺,除了2米长的鹦鹉螺化石,他还收藏了不同形态的鹦鹉螺化石,有尖锥形的、卷的、喇叭形的、圆锥形的和月亮形的,形态优美,让人爱不释手。

海边拾贝是他最大的乐趣

平日里,王老就爱摆弄他的这些宝贝。“我喜欢贝壳,源于小时候父亲送我的一枚海蚌壳。”贝壳在阳光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神迷的珠光,让没有到过大海的他惊叹不已。大海里竟然有那么神奇的东西,这在王能潮心里播下了一颗热爱海洋的种子,常常对着蚌壳一看就是半天。

等有机会到海边旅游了,王能潮总忘不了儿时的那枚闪着亮光的贝壳。他最喜欢去的城市就是海滨城市,在海边拾贝,是他最大的乐趣。曾经有一次,他在海南岛,搜寻了两天,才买到了一只家里没有的蝾螺品种。

“贝壳的好处多多,能养生、明目、安眠、静心等等,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体味大自然之美,学到许多有意思的知识。”他以鹦鹉螺为例,说鹦鹉螺壳上的波状螺纹分许多隔,虽宽窄不同,但每隔上的细小波状生长线在30条左右,与现代的朔望日(中国农历的一个月)的天数完全相同。

每一枚贝壳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王能潮喜欢海螺,也影响到了三个女儿。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第一次去了一趟海南岛,带回来几枚贝壳,女儿也把它们当宝贝一样,专门用一只盒子装起来,上面还写着“大海的孩子”。

看到三个孩子像自己一样喜欢贝壳,他自是欣喜。“孩子就是要会玩,会玩的小孩,学习也会不错的。”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的王老深有体会,贝壳种类繁多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因而他买回很多国内外出版的图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每次带回一些贝壳,就和孩子们一起翻书,了解每个贝壳的名称、产地、生活习性等。然后,让孩子写一篇心得文章,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谁完成得又快又好,就能得到心仪的贝壳作为奖励。”

退休之后,王老常常到学校、社区为同学们开设贝壳收藏鉴赏的讲座,从他的藏品中精心选择了一些展品为同学们做实物演示。“我是一名教师,能为同学们送去贝壳收集的经验与感受,寓教于乐,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很是开心。大自然中有许多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意味,正等着年轻的孩子们去寻找,去发现。”(通讯员 蔡青蓉 王蕾 记者 陈友望)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