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这个夏天的观展热潮 能否激活大众与艺术的超链接

范昕
2017年08月08日09:48 | 来源:文汇报
小字号
原标题:这个夏天的观展热潮 能否激活大众与艺术的超链接

  大师或者特展,似乎是展览揽获超人气的标配。而那些排起的长队中,有多少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又有多少冲着名头而来、抱以猎奇心理

  有业内人士感叹,只有常规展览以及当地人们与博物馆、美术馆的日常关联,最能反映出大众对于艺术的真实需求

  这些天,和这个夏天一样火热的,是上海博物馆外等待观看“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的人潮。

  为一次展览排队数小时的经历越来越不鲜见。“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我的一个梦———草间弥生个展”、“雨屋”装置艺术展、“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等等,都是最近两三年发生在申城的“爆款”艺术展。在北京,还曾因人们对于“石渠宝笈特展”的观展热情催生出“故宫跑”之类的新词。

  大师或者特展,似乎是展览揽获超人气的标配。而那些排起的长队中,有多少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又有多少冲着名头而来、抱以猎奇心理。对于不少观众而言,观展可能更像是在极个别标志性展品前的“到此一游”。

  有业内人士感叹,只有常规展览以及当地人们与博物馆、美术馆的日常关联,最能反映出大众对于艺术的真实需求。比如,人们是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逛一次艺术展馆,今天留心这一批展品,明天打量那一批展品;博物馆、美术馆是不是正在成为新的城市广场,形形色色的人们聚在这里,看展览、听讲座、读书、逛衍生品商店、欣赏音乐会、喝咖啡、用正餐、会朋友……

  可惜,我们身边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里,有颇多汇聚精品的常设展,却被我们忽略。比如,上海博物馆一楼青铜器馆陈列的那些“国之重器”,无论收藏的广博性、系统性还是藏品的珍罕度、研究深度,在南方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中华艺术宫的长期陈列“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展,以数百件书画作品首次完整展示上海及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脉络。哪怕它们距离某些“网红”展的展位仅一步之遥,细细品赏者却多少有点寂寥。

  博物馆、美术馆的日常景观,考验着观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又何尝不是在检阅艺术展馆的公共导赏成效?好的展览,好的观展体验,不仅促使展品“活起来”,更带来超越视觉本身的体验,调动起身心的互动,唤醒美的思考、创造的灵感。1994年大英博物馆改建时的一个细节,已经显出亲近大众的考量。当时博物馆特别将原有的一个青铜圆顶覆盖上一层玻璃顶盖,并加入餐厅、咖啡厅、衍生品商店等新的功能场所设计,形成博物馆空间的新核心“大中庭”:逢上好天气,阳光透过玻璃顶洒下来,形成温暖的光影;雨天,人们则可以穿过大中庭,避一避雨,或是坐下小憩。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说着“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什么时候,逛艺术展馆能够成为我们所熟悉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但愿,盛况空前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是一个好的开端———激活大众对于文化艺术的深层兴致,也开启馆方对于如何用展品讲故事、用场域营造情感共鸣的新鲜思路。

(责编:潘佳佳、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