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画派创新要看到泥土的心跳

于园媛
2017年08月03日09:48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画派创新要看到泥土的心跳

  漓江百里图(中国画) 黄格胜

  策杖图(中国画) 沈周(明)

  阳朔冬岭写生(中国画) 黄格胜 资料图片

  中国画派古已有之,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画派都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尤其近20年来,各地区、各类风格的画派重新兴起,成为当今画坛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对此,许多专家表示,画派的建立有其自身的艺术规律,不能盲目打造画派。对于希冀扛起画派大旗的画家而言,这无疑是一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事业。

  接续传统 传承出新

  “‘新吴门画派’秉承深厚的吴门画派传承,消化融合历代吴门精粹,于新时期呈现出全新的绘画风格。”苏州国画院院长刘佳说。他介绍,江苏苏州古称吴门,元明以来,文人士大夫以苏州地区为中心,形成了雅好艺文书画的风尚,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多画江南山水,绘画风格追求逸趣,讲究笔墨,秀丽温雅,风流蕴藉,为当时画坛及后人所效仿、追随,在美术史上被称为“吴门画派”。当代苏州地区的画家群体,以苏州国画院画家为代表,传承了明代“吴门画派”的传统,又在艺术观念、题材和风格上有所创新,因而被称为“新吴门画派”。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镛也强调画派传承中的传统文脉。他认为,明代吴门画派之后,苏州的绘画技艺传承不绝,晚清民国时期苏州画家的美术社团可视为“新吴门画派”的滥觞,苏州国画院(前身苏州国画馆)自1960年建立后,历任院长张辛稼等人延续了“吴门画派”传统,整体传承有序,文脉清晰,因而具备建设一个画派的基础。

  “吴门画派的特色历来都是以明四家的传承为基础的,这是在元代文人绘画的精华上不断发展的绘画流派,是文人水墨、浙派、职业画家等绘画风格的集大成,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甚至是中国绘画的代名词。温婉、精致、崇文、儒雅、涩润、精巧、逸气,这些都可以形容它的特点,也是江南文人历来的品质,以后依然还会是这一绘画流派的主旨。”刘佳说。

  作为“新吴门画派”新一代领军人物,刘佳把“新”作为重要的思考对象。在刘佳看来,“新吴门画派”的“新”首先在于题材的开拓,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小桥流水、园林山水,而是全面性的突破,跟上全国艺术创作的节奏;其次是画风的创新,从大写意到工笔重彩,从写实人物到花鸟,从传统技法到新图式、新材料,这些都是新画风产生的必要探索。

  地域特色 扎根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指出,艺术创造的地域特色总是会存在的,地域文化传统如同人的基因,有天然的遗传性,会对本地区的文化艺术产生影响。“每个地区的画家们自觉地传承和发扬本地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和强化本地区艺术家们创作的共同特色,这一愿望是良好的,也是艺术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应有之义。”他说。

  广西地处南方,有亚热带的自然特征,有少数民族多元、多样的文化背景,尤其以“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而享誉国内外,这些为“漓江画派”提供了一张天然的名片。“漓江画派”自2003年开始正式提出,可谓地方政府与当地画坛共同打造画派的典型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画家黄格胜对画派的地域性毫不讳言。他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漓江画派,并不是专指以漓江为表现题材的画家团队,而是泛指活跃在当今美术领域的广西美术家队伍,以中青年画家为主、以中国画画家为主,包括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雕塑家。打造、扶持、培育漓江画派,目的就是要塑造广西美术的整体形象,宣传广西美术的新成就,扩大广西美术的影响力。”

  画家刘文西长年驻扎陕北黄土高原,他对其创建的“黄土画派”的定位非常清晰:始终坚持写实风格,将笔墨集中在塑造普通老百姓和人民领袖上,坚持“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的艺术宗旨。

  半个多世纪以来,刘文西始终以黄土风情背景下的人民大众形象为范本,提出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时代学习的指导思想。在他的引领下,一大批画家认同和追随刘文西的画风,以黄土地的劳动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在现代中国画坛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黄土画派”。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说,目前各地以地域特色为标志打造的画派非常多,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刘文西为代表的画家群体能够坚持深入生活,常年不辍,并带动一批人,形成相对完整的艺术理念,这是值得赞许的。

  开宗立派 任重道远

  “进入21世纪,在全国兴起了‘画派热’,我觉得是好事,说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了。”黄格胜说,“但是,在热闹的后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排除有些‘画派’存在个人拉山头、谋私利的现象,有些‘画派’根本就没有基础,是空中楼阁。”

  “一个画派需要被广泛认可其实是很难的,需要下大功夫。当然现代化的展览手段,信息推送传播都能够加速这种广泛化,但最终被认可,还得艺术作品本身说话,这个谁都无法改变。”刘佳说。

  刘佳认为,现代生活的便利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加上外来文化的不断影响,各艺术门类之间也在不断碰撞,使得绘画发展的范围和界限在逐渐模糊化;另一方面,艺术家的生活方式相比于古代简直天翻地覆,天南海北可以一日到达,见闻自然广博,导致绘画内容不断推陈出新。“画派的功能性就是反映社会发展的面貌,反映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面貌,用艺术作品去记录变化,以后才能在美术史上留下来。”他说。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雒三桂指出,一个画派得以成立,必须满足几个标准:第一,相同或相近的地域性;第二,前后相承的艺术思想;第三,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形成风格相近的画风;第四,一定的时空连贯性。急于打造画派,或者借打造画派之名圈地盘、炒作、制造“大师”,没有真正的学术价值,都是“虚假繁荣”,必须警惕。

  对于目前众多以地域为属性的“画派”,邵大箴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通常我们说的“地域特色”是个中性词,它并不代表这一地区艺术水平的高度,而只表明它与其他地区艺术的不同所在,虽然这不同或差异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画家们要放眼五湖四海,敢于和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唯有如此,方能超越地域局限,在画坛上产生应有的影响,画派成员也会因此获得鲜明的个性面貌。

  (本报记者 于园媛)

(责编:潘佳佳、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