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强其骨”是潘天寿做人和作画的准则

2017年06月26日08:45 | 来源:新快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强其骨”是潘天寿做人和作画的准则

■潘天寿 耕罢 227cm×121cm 钤印 阿寿、潘天寿、止止楼、强其骨 题识 耕罢。水牛躯体伟硕壮健,性情驯朴耐劳,为农业生产工作者之忠诚战友,至为可爱。一九五八年盛暑,大颐寿。 鉴藏印 赐荃堂藏、应荃珍藏、天山孙氏广信珍藏 童中焘(b.1939)题签条:潘天寿先生耕罢图。二零零八年八月,中焘题。钤印:童·中焘

■潘天寿 晴霞图 中国画(指墨) 178.5cm×148cm 1961年

■潘天寿曾说:落笔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辅以广博之学养,高远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禅;若少气骨、欠修养,虽特技巧思,偏才捷径,而成新格,终非大家气象。

巨幅作品《耕罢》超过1.5亿元成交,潘公凯称父亲注重风骨——

广州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仿佛是为那一个月前的盛大纪念活动送上华丽的注释,继今年5月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大展在北京举行之后,6月19日,中国嘉德春派,《耕罢》以咨询价的形式上拍,8800万元起拍,以1.382亿元落槌,加佣金以1.5893亿元成交。

《耕罢》是一幅重要作品,创作年代,1958年,很重要;表现题材,水牛,也很重要;而典型的“潘公石”样式更是其创作的代表之一。作为一个以“强其骨”做闲章的人,“风骨”于他而言,既是作画的标准,也是做人的标准。

黄宾虹潘天寿等,在其逝世之后,他们的画作竟然迎来了市场的热捧!而岭南艺术市场并不缺乏这类大家,谁将更胜一筹,让我们拭目以待。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综合

以水牛入画的巨幅作品仅有四件

据雅昌资料介绍,《耕罢》是潘天寿创作全盛期的代表作之一,是潘天寿典型的“潘公石”样式。水牛是潘天寿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这与他早年的放牧经历密不可分。1958年正是“改造中国画”运动的高峰时期,潘天寿选择水牛作为表现对象也暗合了五十年代“改造中国画”运动的方针政策。

作为花鸟画家,潘天寿诸多作品选择不同题材的动物入画,水牛形体最为硕大,据统计,潘天寿以水牛入画的巨幅作品共四件,两横幅,两竖幅。有一张横幅“水牛”作品绘于1949年,亦题“耕罢”,现为宁海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另外一件横幅《夏塘水牛图》仅落“雷婆头峰寿者”款,为潘天寿纪念馆藏。至于两件竖幅,一为本幅1958年本《耕罢》,篆书“耕罢”,行书长题;另外一件则创作于1961年,也仅落款,后再补题指出落款笔误之处,私人收藏。

这件《耕罢》流传有序,先是鉴藏家徐伟达推荐给“赐荃堂”主人郑应荃,徐伟达师从书画鉴定家朱念慈和谢稚柳,曾是上海文物商店经理;再后来,此作进入新疆“雪莲堂”收藏。截至目前,潘天寿共有3件作品突破亿元大关,另外两件分别是2015年在嘉德以2.7945亿元成交的《鹰石山花图》和同年12月在上海嘉禾以1.15亿元成交的《鹰石图》。

善于运用“造险”与“破险”

潘天寿的画之所以能雄浑、奇特、磅礴、壮阔、富有独创性,给人以新鲜、惊异、振奋、向上的感受,和他的“造险”与“破险”的艺术表现有着因果的关系。

“常见他在巨幅的方纸上,先大胆地写出一块见方的磐石,几乎填满了画面,这种以方合方的构图法,显得板实。容易扼塞画幅的气机,有如斗室内一榻横陈,很难布置他物,感到局促,仿佛自陷于险境之中,是为‘造险’。但他胸有成竹,提笔在画之上下左右,视位置所宜,点缀一些闲花野草或鸟兽虫鱼,顿觉生气蓬勃,化板为奇,是为‘破险’。”

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吴茀之曾评价说,潘天寿善于运用“造险”与“破险”的构图手法,这手法不仅用于构图上,还深深地贯穿到其作画的各个组成部分。

吴茀之说:“常言‘大胆落墨,细心收抬’,潘老往往在‘收拾’中做‘破’的功夫,如画上感到极“闷”时,从旁稍加导引,气脉即可疏通,极“黑”时,间施亮色,整幅为之洞然;用墨以白守黑,重视对照。用笔纵以横破,横以纵破,纵横驰骋,不受羁勒,用色则取其意气所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其妙处能得诸牝牡骊黄之外,并善以题字和印章来救危取势。”

童中焘赏析《耕罢》:有“密处密,疏处疏”的精微

画家“取材”,往往是情性的寄托。古人所谓“乐山”、“乐水”、“岁寒三友”或“四君子”,都是在拟人化的表现中,赋予作者的个性。潘天寿先生出生农村,幼时放过牧。他有感于水牛的强骨凝重和壮伟而驯朴的品性,先后有大幅《耕罢》变体数件,都是不同时期的精品力作。其中指墨二横幅。尤其一幅 1961年作笔画大轴(潘天寿纪念馆藏),笔墨酣畅浑厚。这幅画作于 1958 年,清健沉雄,精严阔大,不仅反映了潘先生的艺术个性和造诣,也体现了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特征。

清人论画 :“山水之道,虚虚实实,虚实实虚,八字尽之矣。”是说画要有虚有实(“虚虚实实”),不可只有实或只有虚 ;又要令实者为虚(“虚实”),令虚者为实(“实虚”)。这样就可达到空灵不滞,有无相生,出人意表的化境。

在中国画中,山水相较于人物、花鸟,画材更多,关系更复杂,经营与表现就更显得繁难。所以虽是说“山水之道”,其实是指整个中国画之道。所谓“虚实”,包括浓淡、枯湿、繁简、疏密、整散、断连、秉承、揖让等等,以及空白的变化。不仅指形体,同时又指笔墨。潘天寿先生谙熟画理画法,而在他的实践中,更寄予艺术表现上“明豁”的主张,也就是平常所说“豁然开朗”的意思,即显明、强烈、无所遮蔽,不拖泥带水。也可见潘先生质直的个性。这幅《耕罢》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大疏大密和密处密、疏处疏 :牛是一“大实”,横贯左右 ;石为一“大虚”。二者上下占了大幅十之八、九。大石脚下和左边的小石,相对于大石,实中有虚。小石联接牛体与大石相间而成连贯之势。牛身大笔用墨,而留以空白,实中有虚,实而不塞,质重而势上举。大石只勾轮廓,是为“大虚”苔草缀之,使大石虚空而“有”。

除了上述大疏大密和“虚实实虚”的妙用,《耕罢》更有“密处密,疏处疏”的精微。恽南田说 :“文征仲述古云,看吴仲圭画,当于密处求疏 ;看倪云林画,当于疏处求密。家香山翁每爱此语,尝谓此古人眼光砾破四天下处。余则更进而反之曰 :须疏处用疏,密处加密。合两公神趣而参取之,则两公参用合一之元微也。”(《南田画跋》)《耕罢》大石上端的山花苔草,正是密处加密以衬托大石的疏处用疏(大石为疏,苔点画法也是疏)。

延伸阅读

潘公凯:父亲作诗画画都以气胜

父亲的作品,是注重风骨的。他的作品风高骨峻,在画坛中独树一帜,使现众不能淡忘。他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气”和“骨”是极为重视的。他常常谈到孟夫子“善养浩然之气”,强调“作诗画画都要以气胜”。他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曾谓: “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他有两方常用的闲章,一方白文,一方朱文,都是刻的“强其骨”三字。

“强其骨”,可以说是他做人和作画的一个基本原则。父亲的这种注重“气”(风)、“骨”的人生观、艺术观,不仅充分地反映在他的全部绘画作品中,而且反映在他的诗文、书法、篆刻等各个方面,他的整个艺术创作都是和“风骨”相关联的。

(部分资料源自雅昌艺术网、潘天寿纪念馆等) 

(■策划:任天华 张颖  ■撰稿:段秀芳 刘茜)   

(责编:鲁婧、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