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王羲之成为书法史第一人 被高估了吗?

陶相杰
2017年05月31日09:13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王羲之成为书法史第一人 被高估了吗?

冯承素 兰亭序 摹本

  冯承素 兰亭序 摹本

  《兰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兰亭文献浩瀚如烟,但此文中前后心态矛盾,前叹人生苦短后仰入世之怀,非常符合人性,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难能可贵……关于兰亭,实在是有好多东西要说。

  不知道有人知不知道上个世纪所谓的兰亭论辩,郭沫若和高二适,围绕兰亭真伪的问题撕了好长时间。当时由于地下出土了很多魏晋墓志,包括王羲之的叔兄弟王兴之的墓志,由于墓志上的书体跟兰亭的墨迹相差实在太远,还处于隶书楷书过渡阶段的样子,所以郭沫若认为,当时不可能出现兰亭这样成熟的行书,郭认为,兰亭更像是出自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之手。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搜搜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跟兰亭真的很像。

  其实魏晋以后,一直到唐,兰亭都不怎么被后人重视,直到唐太宗出现,此人是王羲之的“脑残粉”,一手把王羲之推到书圣的位置,还用计从辩才手里骗到了兰亭,唐太宗喜欢兰亭,死了也要带到地下。历史记载,兰亭最后陪葬昭陵,但是,五代时昭陵被盗,盗宝名单里没有兰亭著录,此后世间亦从未见真迹流传的任何记载。

  所以,兰亭的去向一直是个谜。

  我们现在看到的兰亭有8个版本,号称兰亭八柱,其中以神龙本,也就是冯承素的钩填本最接近原作。兰亭被称为天下第一是谁说的呢?是王的另一个脑残粉米芾封的,米芾名气大,后边的书法家也就这么跟着说了。至于米芾看到的是哪个版本,他又从兰亭中看到了什么,这个且得研究一下。关于兰亭,实在是离奇,一件失传的作品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有关它的传闻是人云亦云,纷繁杂芜,近乎神话。最令人不解的是,兰亭多少个世纪以来都是书家的范本,尽管大家连真迹都没见过,也只是从摹本中窥测一二,宋元时期讨论《兰亭序》基本上是围绕这个兰亭八柱第三本“定武”打圈子,文史学家唐兰生前写了一篇《〈神龙兰亭〉辨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书法》杂志通过翔实的论证,指出兰亭八柱第三本有很多问题,很有可能是明代人作伪弄出来的赝品,但被徐邦达提出异议。各个摹本又不相同,真是奇哉怪哉。兰亭好不好?确实不错,但好到完美吗?也不是。比如兰亭对章法的处理,其实就不如《韭花帖》。兰亭值不值得学?就看你的理解了,赵孟頫是学兰亭的,但你看赵孟頫的字像兰亭吗?一流书家学东西,不是学字形,而是字形之外最核心的东西。就我来看,好像目前学兰亭的真的不多,学兰亭学成大家的,恕孤陋寡闻,我真不知道。现在学王羲之的,主要还是从王羲之的手札入手。可见,一件书法作品被封神,不单单是书法作品本身写得如何了,当然,这是基础,二者不矛盾。关键是一件书法作品,被赋予的文化意义。其实中国是有十大行书的,凭什么兰亭、祭侄、寒食排前三?韭花、蜀素就排在后面?这个不单单是写得好与不好的问题,书写者、作品背景、对书法史的影响,都是考量的因素。

  王羲之成为书法史第一人,被高估了吗?

  完全没有。王羲之的伟大怎么说都不为过。我们说的欧阳询、赵孟頫无不是从王羲之那里学到了东西。有兴趣可以参考王羲之的书坛盟主之路文史资料,看王羲之怎么伟大。

  书法有碑帖两派,一个妍美,一个质朴,而王羲之,妍质兼有,自己厉害,也容得下后人折腾。

  至于魏碑,是楷书里单独的一个流派,而且魏碑里风格区别也很大,有的比较豪放粗犷,像龙门二十品。有的就比较秀美,比如张玄,这个大家是很喜欢的。魏碑这种风格的出现,当时的刻字工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了刻字方便,他们对原作都做了很多加工,出现了很多刀刻味道的笔画,简言之,毛笔书写是不会写成这样的。

  清代,由于馆阁体的流行,有识之士觉得这样下去书法要完,又由于清代金石考据学的发达,这些几千年没人理的魏碑刻石突然成了好东西,因为他对当时人的冲击真的很大,一下打开了视野:原来所谓美女,除了像王祖贤这样温婉的,还有像林青霞这样有男子气概的……

  魏碑自成一套体系吗?也不是,从中你是能看到王羲之的影子的。比方元略墓志,吴玉如(被启功称为500年一人)讲,王羲之行书楷化就是这个样子的,源头还是王羲之。

  如果你觉得魏碑不好,跟目前对书法的理解有关系。就现在的书法界来讲,魏碑是相当流行的,原因嘛,就得说到唐楷了。唐楷,一开始说了,李世民是王羲之粉丝,想把王羲之规范化,于是就有了初唐四家,其中,虞世南是智永的徒弟,可谓王氏正脉,褚遂良师从虞世南,薛稷师从褚遂良,全是学王。欧阳询比较特殊,欧体是借鉴了魏碑的很多东西,但主线也逃不开王羲之。欧虞褚都在内府内见过大量的王羲之真迹,这就是为什么同时代那么多书家,这三人能排前三。三人对王的不同理解,成就了三人不同的风格,你说王羲之厉害不厉害?但王羲之可不只是有兰亭,他留下的手札才是真正厉害的东西。

  由于唐楷是带着这样一个目的,所以法度森严也就是必然的了。发展到柳公权到达顶峰,再发展就成美术字了。法度森严,一是给人刻板的印象,另外就是十分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作,因为限制太多。加上后人学唐楷方法不得当,包括现在很多人,一笔一画地死临,临到死也没搞明白书法是怎么回事。相比,魏碑就开放很多,因为没那么多限制,单就魏碑的结字来说,其实你仔细研究,是有相当多的令人叹服的地方,有的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扯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学习书法,有一个认识的高度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学了一辈子也没学成,就是因为眼界的问题。书法是有其内在的发展脉络的,而且是可以串通的,明白了这一点,相信就不会纠结于谁好看谁难看的问题了,只不过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面貌而已。

  最后想总结一句,中国古典书法一直被强大的审美传统支配,这个传统由王羲之创立,褚遂良、米芾和董其昌三个人起了关键作用。至于怎么回事,又是个暮春之初,心慕手追,研笔墨,亦人生一乐。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