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侧记:澎湃青春之思

记者 徐红梅
2017年05月15日08:3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澎湃青春之思——“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二〇一七)”侧记

  图为陈健雕塑《意象草原——骑射》。

  图为徐惠君中国画《大河史诗》。

  初夏,五月的北京还留有些许春的气息,阳光却已带来夏日的炙热,如同人生进入第二季,青春飞扬,一切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青春的艺术同样令人期许。5月4日,“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提名展(2017)”在该馆开幕,26位青年艺术家的119件作品,以颇具时代感的艺术表达,让当代中国美术的青春之思,在国家美术殿堂里澎湃、激扬。

  青春,意味着无畏与奋进,是逐梦、开拓与活力的代名词。此次被提名的青年艺术家,正是逐梦艺术的路上,研创精进的新锐。以“70后”为主体的他们,均为科班出身、专业任职,可谓是纯粹的“学院派”新秀——毕业于各大美术专业院校,任职于相关美术创作、研究、教育机构,作品也都曾在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美术展览中入选或获奖。他们受过严格、系统的基本功训练,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艺术格调正统,但他们并不拒绝创新,面向时代生活在艺术上勇于突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深情寄语,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这青春的光芒来自于文化的滋养。中国画作为民族绘画,在此次展览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10位作者的44件中国画作品,山水、人物、花鸟兼有,写意、工笔俱备。整体而言,这些作品,意境所共有的追求,还是中华美学所尊崇的情景交融;格调所共有的追求,还是审美传统所讲求的典雅、素朴、绚烂、宁静;笔墨所共有的标准,还是绘画传统所奉行的以形写神、意在笔先等圭臬,但那山,那水,那花,那人,却已然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独有的意象营造。参展的油画、雕塑、版画、水彩作品,同样在民族化的探索中彰显个性化的表达。积淀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审美意绪,应和着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型,充盈在青年人的心里,流淌在青年人的笔下,成就“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创造。

  这青春的光芒来自于生活的沉淀。栖息在现代都市的楼阁间,青年艺术家的心却在四方游走。在他们的笔下,有诗和远方,有书画遣兴和文人唱和,也有历史的记忆、现实的磨练,有天地沧桑的静观和现代都市最真实的生活。少年游的情怀,农民工的梦想,历史人物的精魂,草原民族的形魄,还有城市空间的回响……逐梦艺术的路上,青年艺术家们在都市文化中沉醉,在历史空间里游走,在现实世界中思索,一边体悟传统文化中的生活智慧,一边阐释现代生活中的文化情怀,追求文化感知和生活情境的双重超越。他们用锦瑟年华的所思所想,用青春文化的符号和表征,表达个性深处独特的青春气质和共同的艺术理想,在主题、形式、技法、艺术感受、艺术格调等不同层面的交互与共进中,留下属于这个时代、属于青春岁月的鲜活的视觉印迹。

  在这光芒的笼罩下,基于文化传统、生活体悟和艺术个性的稳健开拓,成为此次展览的主调,也昭示着这批青年艺术家作为美术界专业创作队伍的一支生力军,作为推动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引领的专业方向——自觉遵从民族文化和本土艺术的主流价值导向,在坚实的传统根基之上,寻求情感温度和精神高度的创新表达,向着时代最前沿推进,用属于青年人的艺术语汇和创作激情,挥写当代中国的时代气象。

  由此反观,中国美术馆在五四青年节,推许有关青春和美的创造,可谓意味深长。艺术展事与时令和节日的应合,不仅代表着对青春和艺术的赞美,更是对艺术使命和时代活力的咏叹。正如该系列展览总策划与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所说,“翻开历史的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创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当然,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局限。而历史正是在突破这一个一个的局限中向前发展的。历史的步伐也是在后人接续前人的一个一个的脚印中前进的”。这也正是中国美术馆首次策划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与2016年“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系列展相承接,共同构成推动中国当代青年美术创作的重要品牌展览的意义所在。

  展览现场,吴为山曾反复表达令他欣喜不已的观展体验:“我们在参展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当代性转换,感受到艺术家内在知识经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也深刻意识到青年艺术家在艺术史和社会学的相互观照中,在当代艺术观念与传统文化思想的碰撞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此,依托展览,中国美术馆还举办了“中国美术馆之夜——青年与大师的对话”主题活动。同时展出的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中国美术馆藏俄罗斯油画精品展与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相辉映,在青年与大师的对话中、国内与国外艺术的对话中,进一步彰显青年所肩负的艺术使命,以及中国美术馆“发现新人,引领学术,把握导向,收藏精品”的担当。

  “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的世界里,青年无疑是最积极、最敏捷、最有生气的力量。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中国文化面对着各种机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此时青年人的所思所为便尤为重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将其进行当代转换的探索中,如何进一步激发青年人的才智?如何进一步凝聚青春力量?此次展览,或许可以看作是对美术界的提问,也是对美术界的鞭策。艺术永恒,青春不朽。让青春为艺术的中国梦绽放,让青春之思在艺术中国鼓荡!

(责编:王鹤瑾、潘佳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