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马世晓书法作品捐赠展”在浙江大学举办

2017年05月12日16:10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为马世晓夫人马亚桢女士颁发收藏证书。(钱晓鸣/摄)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为马世晓夫人马亚桢女士颁发收藏证书。(钱晓鸣/摄)

人民网5月12日电 (钱晓鸣)5月7日-17日,“马世晓书法作品捐赠展”在浙江大学西溪美术馆举办,共展出作品81件(110幅),全部来自于马世晓夫人马亚桢女士的慷慨捐助。展览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大学档案馆主办。

马世晓(1934-2013)为当代草书大家,浙江大学教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马世晓即以他那极富个性的行草书法风格蜚声中国书法学界。马世晓以大草书名世,被著名书法理论家、中央美院教授邱正中誉为当代有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七位对中国草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书法家。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先生亲自为《马世晓书法作品集》撰写前言,评价马世晓的书法是“有个性又有启发性的作品”,具有“能虚善虚”、“敢狂能狂”的功力和品格。浙大老校长潘云鹤院士在2006年《马世晓书法作品集》前言中说:分析非科班出身艺术家的成功,往往可以发现,他们有独有的探索精神。他们的知识结构与众不同,在创新中往往出奇制胜。潘云鹤认为:“马世晓草书已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他必将因此载入书法之史。”

出席5月7日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马世晓先生夫人马亚桢,浙江省文联副主席马锋辉,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委员会书记楼含松,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浙江大学教授杜高杰等。张俊生、任少波、马以芝、楼含松、马亚桢等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厚明主持。

2014年底,马世晓的部分著作手稿、证书等资料由马亚桢女士捐赠学校档案馆。为了进一步弘扬书法草书艺术,加强草书艺术的研究,马亚桢女士提出成立“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马世晓书法研究中心”,并捐资100万元用于奖掖后学。2016年12月,马师母将马世晓先生的遗作共81件(110幅)捐赠给浙江大学,由浙江大学档案馆永久收藏,作品全部在此次展览中呈现。

据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介绍,此次展品涵盖了马世晓参加每一届书法展、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任少波说:“马世晓先生的书法为浙江大学的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的典藏。这次展览将马先生的学术和精神,进一步传递给更多的人,同时也带动浙江大学人文艺术学科的纵身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增强文化自信。”

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在谈到与马世晓的交往说,“马世晓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教授。他非常热爱母校,我在与他的多次交往中,每一次他一定会提到‘学校里如果有需要我做的事情,请一定跟我讲。如果要用我的作品作为礼品送给尊贵的客人,一定要跟我讲。’尽管我没有这么做,但他的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在开幕现场,马师母特别戴了马老师生前喜欢的一块玉佩,因为上面刻着“花甲再来”,她感慨地说道:“今天我把马老师各个时期的代表作捐赠给学校,完成了他的遗愿。在浙江大学双甲子庆典之际举办这个展览,我感觉冥冥之中在述说着马老师的艺术生命一定会‘甲子再来’。”

马世晓少年时期曾得传统文化熏陶,于诗文、书画、音乐方面均有所造诣。1960年马世晓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后回归浙江大学),曾先后求艺于沙孟海、陆维钊、陆俨少、林散之等诸位名师。

在浙江农业大学任教期间,马世晓开创了非专业艺术院校书法教育之先路,创办了浙农大艺术教研室并担任首任主任。除担任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教授之外,马世晓亦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马世晓对张芝、二王、怀素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他对张芝冠军贴的研究堪称独步。他的书法作品在全面继承中国书法经典之基础上,亦广泛吸收中国传统书法的外在形式,达到意与古会之境。

除书法创作之外,在书学理论上,马世晓亦颇有研究,主编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并对孙过庭、张怀瓘、刘熙载等相关著述精研有得,研究颇深。此外,马世晓之书法作品,还曾先后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徐州市美术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与马亚桢女士签署作品捐赠协议书,由常务副校长任少波向马亚桢女士颁发作品捐赠证书、楼含松向马亚桢女士颁发100万元捐赠证书。

同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马世晓书法研究中心”聘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为名誉顾问,马亚桢为顾问,楼含松为中心主任,汪永江为中心执行主任,方爱龙、吕丰、池长庆为副主任,李廷华、钱晓鸣、张其凤、孟庆星、傅振羽、陈华平等为特约研究员,并现场颁发证书。

当日下午,“马世晓先生书法作品捐赠展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举行。专家们认为,马世晓作为当代草书大家,他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也为时代提出了新的学术命题。从马世晓的创作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玉涛认为“汉唐大气又回来了”;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提出马世晓书法的音乐性以及书法家个人性情与功力之间的关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马振声认为当代中国画家如果有马世晓先生这样的书法功底,中国画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对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提出了明确的因果标准;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认为马世晓草书“创造了新的美”,提出当代草书“新的美”。马世晓先生自己也提出了一些学术命题:如今草与楷书“异源同生”说,书法教学的“精熟”说,书法创作的“乐感节奏结构”说,“使转·线条转化”说等。马世晓的书法实践为时代提出的最基础和重要的命题就是草书意态与汉字结构的深度契合研究,马世晓先生生前对此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实践上取得了近乎完美的高度,但在理论总结上还未展开。

马世晓捐赠展览现场。(钱晓鸣/摄)
马世晓捐赠展览现场。(钱晓鸣/摄)
马世晓书法作品《求是》280x70cm。
马世晓书法作品《求是》280x70cm。
马世晓书法作品《王维五绝四首》行书四条屏 140x341cm。
马世晓书法作品《王维五绝四首》行书四条屏 140x341cm。
马世晓书法作品《纪念沙孟海先生》138x69cm。
马世晓书法作品《纪念沙孟海先生》138x69cm。
马世晓书法作品《旧学新知》七言行书联133x32x2cm。
马世晓书法作品《旧学新知》七言行书联133x32x2cm。
马世晓书法作品《王勃咏风草书》180x96cm。
马世晓书法作品《王勃咏风草书》180x96cm。
(责编:鲁婧、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