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履之往:用一幅幅平尺小品记录心迹

奇峰叠翠 34cmx34cm
临古陶文 34cmx34cm
人物名片
高甬春,1972年生于杭州,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副高职称,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部部长。现任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社友会会员。
书画作品曾10余次在全国书法、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楹联、匾额作品镌刻于杭州花港景区和西溪湿地公园;论文、书作有500余篇(件)发表于报纸杂志;正式出版近50本字帖、教材;200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高甬春书画作品集》。
2012年在中国扇博物馆举办“扇上清风——高甬春书画艺术展”;2015年在唐云艺术馆举办“湖光秋色——高甬春书画展”;2017年在中国湿地博物馆举办“素心平尺——高甬春书画展”。
5月6日,“素心平尺——高甬春书画展”将于杭州中国湿地博物馆举行。本次书画展共展出作品180件,都是高甬春近两年来创作的新作。展览的第一部分,也是展览的主题,题为“素心平尺”,作品尺寸均为一平尺,既有各体书法,也有山水、花鸟画。第二部分题为“西溪诗赋”,抄录描写西溪诗词的古文佳句,以书法为主,大小为四尺整张。第三部分题为“清风明月”,展示近20件团扇作品,以绢本为主。第四部分题为“铺毫练胆”,展示数件六尺高的大作品。第五部分题为“大高小高”,“小高”指的是高甬春17岁的儿子高添羽,此次也有国画花鸟作品20件展出。
素心多绚烂,平尺见乾坤
高甬春之所以选择“素心平尺”作为展览的主题,选择一平尺作为自己主要“创作空间”,与他的创作思路和状态密切相关。高甬春说:“所谓素心,就是用最朴素的平常心来临摹、创作。平尺是书画作品中最小的单位,我希望通过这种最小单位内的创作来磨炼自己的‘心’。”高甬春素来擅长小楷、小行书等小字书法,创作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一丝不苟,极费精力,但他也甘之若饴,还打趣地说:“时下按平方尺来卖字,写小字是最不合算的了!”不仅如此,高甬春的国画也多取兼工带写的风格,事不厌工,笔笔精到。他的目标就是“通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精细地训练、创作一些较复杂的作品。”
除此之外,平尺小品的又一特性就是一气呵成,不需要过多地准备,也不能断断续续、七拼八凑。高甬春往往是利用零碎的闲暇时光,铺一张平尺小笺、拈一管笔,或临摹,或创作,一步一脚印地把自己的心迹记录下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这是创作状态与现今大多数书画家都迥然不同,高甬春却说:“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我去做,就成功了一半。”如今,展览似乎宣告了他的“大获全胜”。
虽说如此,我们看到的作品却是多姿多彩的:就书法来说,篆、隶、正、行、草俱全;就国画来说,山水、花鸟各美其美;就作品形式来说,或充盈全纸,或大片留白或密密麻麻上千字,或寥寥数笔四字成幅;甚至在纸张的颜色、材质上都各个不同。的确,这就像艺术家的日常心迹一般,不断变化、不断起伏,现实生活中的点滴都在高甬春的笔下得到反馈和升华。高甬春也说,他在创作时对作品的形式非常注意,力求每件作品的形式、色彩、章法都有变化,结果也正是如此。在作品的内在形式上,高甬春努力强调用笔的提按顿挫,希望把提按做到极致的同时,尽量去除一些时下的习气。
高甬春对自己的创作,有三个追求:其一,创作必须要有个性;其二,这种个性必须基于传统和经典;其三,他的作品呈现的风貌,应该是雅俗共赏。史载白居易作诗:“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高甬春也希望自己的书法能为大众所欣赏,能为大众提供美。
巨幅练心胆,“小高”露峥嵘
除了主题“素心平尺”系列以外,展览的其他部分则体现了高甬春在艺术上的更多表现手法和人文情怀。比如第二部分“西溪诗赋”,古人描写西溪风景的诗词佳句出现在高甬春笔下,也出现在西溪湿地博物馆,自然与艺术、古人和今人、书家与观众之间必将产生一次次心灵的碰撞和共鸣。而“清风明月”团扇作品展,更体现了高甬春的人生哲学。高甬春说,在书画创作里,他最喜欢扇面这种形式,尤其是团扇:团扇是圆的,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可以催人在这里不断前进。其实,高甬春也是一位书画收藏家,尤其喜欢晚清、民国时期人的扇面书画。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和收藏,他对清代、民国作品,尤其是海派画家的作品极为熟悉。这些扇面作品中的精髓也被他充分吸纳,化染于自己的书画之中。
展览的第四部分“铺毫练胆”,则更体现了高甬春努力突破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这里展出了数件高达六尺的大作品,甚至还有五件边长六尺的巨幅斗方,以篆、隶、正、行、草五体出之。高甬春认为自己长期以来都习惯于小字创作,在面对大字时不免力有不逮。他说:“自己就是最大的挑战。”所以才有了这五件巨幅作品,既是学习,也是练胆;既是创作,也是挑战。之所以要 “大小”、“五体”俱全,是因为高甬春一直认为学习书法不能偏于一类、一体、一家,“比如我想学好行书,就不仅要专门学行书,还要参考楷书、隶书、篆书。比如篆书的中锋用笔、隶书的方折变化,都是行书中所需要的。绘画也是一样,任何成功的画家都有很强的综合性,比如吴昌硕、任伯年等。我们更不能死守一家。”
当然,本次展览中最令高甬春得意的似乎还是“大高小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高”高添羽也是高甬春的得意之作。高添羽5岁开始学习国画,至今已颇有小成,此次展出的20件花鸟作品,是他平时的习作。高甬春身为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部部长,负责青少年书画教育二十年,高添羽的小荷峥嵘,正在情理之中,来日也必将盛放在西子湖畔。
展览将持续至5月14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