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国家博物馆展出航天文物

2017年04月25日08:56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国博展出航天文物

昨天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63件国博馆藏航天文物和包括印有杨利伟等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手印的雕塑“掌中苍穹”在内的10件(套)载人航天珍贵历史见证物在国家博物馆与公众见面。记者 孙戉摄

“神十一”的返回舱表面有烧焦的痕迹,“神五”红白蓝相间的降落伞铺满了一面墙……昨天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73件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式实物在国家博物馆亮相。

在展厅转了一圈,大部分展品都曾在太空“旅游”过。策展人介绍,其中63件是国家博物馆馆藏航天文物,还有10件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特别提供的。“每一件就是一座里程碑。” 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说,“从最初载人进入太空,到天地往返,再到本月首艘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挑战永远都在,航天人一直在努力。我们也希望更多人通过展览,了解中国科技和航天领域的发展。”

展厅中部,一座象征地球的弧面雕塑成为不少人合影的背景。雕塑中心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标识,周围是由11位执行过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和陈东在2017年央视春晚留下的手掌印。国博馆长吕章申郑重宣布:“这件文物正式入藏国博。”

除了“神五”飞船模型和降落伞、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活动时在太空中挥舞的国旗、习近平总书记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天地通话时使用的电话机、航天员出舱时的航天服手套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航天实物,展览中还有一批往日“低调”的展品,比如中国自主研制的航天笔、“神十”进行太空授课时使用的教具、执行飞船发射任务时队员郑重签下的承诺卡等。

“月宫”成为展览重点之一。策展人介绍,月球探测是中国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嫦娥一号、二号实现了绕月飞行,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完成月球地表巡视。此次展览就特别选择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球图、嫦娥一号卫星模型、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太阳监测器、CCD立体相机等实物,以及嫦娥三号玉兔月球车模型等进行展示。

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首飞成功,中国航天将开启空间站时代。展览也开辟专区,揭秘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几年的规划和前景。

该展览展期将持续到5月25日。(记者 刘冕)

相关新闻

迷你“长五”

周口店展出

一场太空探索和武器研发成果的联合展日前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拉开序幕,迷你版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发射架模型领衔亮相。

《从远古到无穷——趣味航天文化展》展厅门口,一架按1:15比例制作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发射架模型赫然屹立,为观众开启太空之旅。展厅里,东风21导弹发射车以及我国目前威力最大射程最远、曾在2015年9月3日大阅兵上亮相的东风5D型洲际导弹等精美模型首次亮相。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还设置了VR(虚拟现实)体验区,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登月和拆装导弹。

该展览将持续到6月30日。(记者 刘冕)

(责编:鲁婧、潘佳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