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一个皮匠艺人的坚守与创新:掉“坑里”的新媒体人

唐弋
2017年04月01日08:38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个皮匠艺人的坚守与创新:掉“坑里”的新媒体人

如今,很多手工皮制品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无论是精致的手工皮质钥匙链,还是简单质朴的手工皮包,在天然皮料的温润质感和一针一线中,都可以感受到皮匠的用心和手工皮制品的独特魅力。

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些手工皮制品只是皮圈的冰山一角。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皮圈,他们的初衷大多类似,只是喜欢皮子,想学一门手艺。每天慢慢将针线穿梭于皮子上,产量虽低,却不急不躁,与当下快餐化的都市节奏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就包括老那。

掉进“皮坑”的新媒体人

记者采访时,老那正在为下个月的一场慈善拍卖活动赶制一件拍品。在2016年的一场慈善拍卖活动上,他的一只手工缝制皮包拍到1.5万元,他希望今年的拍卖能筹到更多善款。

老那成为皮匠是半路出家。在此之前,他是一位标准的新媒体人,在北京一家大型新媒体公司做高管,每天研究的都是APP、大数据、事件营销、资源整合等。“感觉太浮躁,想做点能让自己内心安静的事,加上一直喜欢皮子,所以就开始了。”老那说。

2013年,老那从网上买了一套制作皮具的工具和皮料,然后到处查教程、找老师,边学边做,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皮匠生涯。所幸老那早前学过服装设计,有着裁剪缝纫的功底,因此他进入皮匠角色还比较快。但他很快发现,做皮具与做服装有着巨大差异,这是一个“皮坑”。

“皮坑”是皮友们调侃的一种说法。就像玩摄影、搞雕刻、做烘焙一样,想做出更好的作品,工具、耗材永远是一个填不满的坑,而想靠这手艺谋生,先得把坑填满再说。

“做皮具之后,才知道这是一项要求精确的工艺,0.5毫米的误差就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因此,很多精细工艺就需要专门的工具处理。比如,有时皮具边缘需要铲薄才能达到起鼓的效果,就必须用到不同规格的皮铲;裁皮的弧度不同,就要用到各种规格形状的裁皮刀;要缝出漂亮的波浪线迹,就要用到不同的斩具,还要匹配合适线径的麻线,而所有这些工具辅料又有品质、效果的极大差异。”老那一边展示架子上密密麻麻的工具一边说。

除了工具,皮料也十分重要。产地、硬度、密度、鞣制工艺不同的皮料性能完全不同。一张牛皮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效果相差悬殊。懂不懂皮是一个门槛,知道什么皮适合做什么、怎么做,往往需要几年时间积累的经验才能摸索出来。

老那说,最初不懂皮,乱买过很多,也乱用过不少,比如,用做植鞣皮的工艺做了铬糅包、用软皮做过定型包等。如今,试版作废的皮料已经装满了一个大纸箱。

“最关键的当然还是人。耐住性子、心存敬畏、力求完美、绝不将就,是好匠人的共性,也是衡量匠人优秀与否的标准。当你有这种心态时,也是自得其乐的,因为做皮急不得,在一刀一斩、一针一线中,时间过得很快,经常不知不觉就到凌晨。皮匠专注其中,内心自然非常平静,也很享受。只是,那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间也是最大的成本。”老那有感而发。

老那很喜欢一句话:“要对得起光阴岁月。”他坚持使用好皮料和辅料,坚持学习最好的工艺。“好皮子的手感令人着迷。而辅料,比如胶水,10元的与100元的粘好后视觉效果虽然一样,但闻起来大不相同。比我们好的就要学习,变成自己的才有竞争力。”老那说。

皮圈发展也有瓶颈

像很多手工行业一样,近年来“工匠精神”的提出为手工皮制品行业创造了新机遇,在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不断显露。

手工皮制品行业比较辛苦,原创制作一件成品,简单的需要三五天,复杂的则要以月计算,这与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节奏相背离。而且,手工皮制品的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比如,制作一个手工定制皮包,需要一个至少有3年以上经验的皮匠花费一周,如果用料讲究,成本就会超过千元。而在中高档皮具消费方面,国内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耳熟能详的国外品牌。所以,有些优秀的匠人在仿制国际大牌的山寨货低价销售。“我鄙视这种行为,但我钦佩他们的手艺。”老那说。

随着个性化消费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皮匠推出了自己的原创品牌。但事实上,目前大多数原创品牌的经营情况很艰难,或仅处于解决温饱阶段。

老那认为,造成这种情况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手工艺与时尚的错位。手工皮具是小众的时尚消费品,如果仅仅工艺很好,但缺少设计感或造型配色陈旧,消费者不买账很正常;二是由于品质标准的缺失和不稳定,目前的手工品牌在主料、辅料及工具使用、工艺流程、验收标准等环节,大多全凭匠人自由发挥,很难保证产品品质一致。三是由于品牌附加值未获认可,产品售价很难提高,这也与缺乏营销设计与长期坚持有关。

小皮包的大梦想

手工制皮行业发展看似步伐缓慢,实则暗流涌动,旧的框架逐渐瓦解,新的结构正在建立。如今,消费升级、个性化时代来临的背景,为国内原创品牌带来了机遇。

然而,如何把握定制皮具的机遇?品牌竞争力和差异在哪里?目标受众是谁,市场空间有多大?需要多少投资,投资回报期又需要多久?

带着这些问题,老那开始了他的创新品牌策划之路。10年的新媒体公司运营管理,以及早前在时尚及广告圈的经验和人脉此时终于派上了用场。这是一个讲究跨界整合的时代,单打独斗成事太难,跨界组合、资源互补才是王道。

在进行了大量行业调研分析之后,老那逐渐明确了他的品牌思路:必须要做成一个时尚皮包品牌,联合全国的皮匠高手,保证高品质,还需要引入更多时尚、设计、营销和网络等人才加入。

同时,老那在产品定价上设立了双品牌战略:主品牌瞄准高端人群,推广全手工私人定制;副线品牌针对中高端白领人群,主打半手工限量生产。在销售渠道上,老那选择在线上销售,并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网站。

在创立品牌的过程中,老那和团队跑遍南方地区考察手袋代工厂,做了大量样品测试,并与全国诸多手工皮具匠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他还把孤独症孩子的绘画作品呈现在皮包上。老那与国内上百家专注孤独症救助的公益机构建立了联系,择优进行独家签约,使可用的画作超过6000幅;另外,他与国际知名皮料供应商建立皮料独家订货关系;最重要的是,他们已开始建立自有品牌产品的精细化产品标准。

“这就是我的大梦想,做国内手工制皮业的国际品牌,没准成了呢。”老那说。

皮匠说

文化财富:作为皮匠,有着怎样的感受?未来计划如何?皮圈为您带来了什么?

后古手工皮具:大学学了4年的箱包鞋靴设计,自然就接触到手工皮具这个行业,根据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皮具,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接下来就是把手工鞋好好做起来。

郑皮匠:做皮匠的最大感受就是累,但心里也十分充实。未来想把自己的品牌做好,坚持下去。我相信市场会越来越认同手工定制个性化的东西,只是需要时间。但现在皮圈比较混乱,很多做皮的弄个网店就号称手工定制,质量根本没有保证,还把手工皮制品的行情拉了下去。

远游:成为一个小皮匠,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享受做皮具时在指尖缓慢流淌的慢时光,享受一件皮制品从无到有的欣喜,享受闺蜜收到我亲手制作的手工皮制品时脸上洋溢的兴奋笑容,所以,作为皮匠,我很幸福,也很快乐。

弓长三皮:在皮圈交了很多朋友,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我还不敢说自己是皮匠,因为越学越发现自己的水平距离真正的皮匠还差很远,不过自己的作品在朋友圈秀一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未来,我想多攒点钱买好工具、好皮子,升级工艺,让女朋友愿意背着我做的包逛街。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