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呼呼保卫汉字

2017年03月13日08:26 | 来源:美术报
小字号
原标题:“汉语拼音”还是“汉字拼音”

  关注互联网时代汉字教育“起点”问题

  □陈振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

  “汉语拼音”还是“汉字拼音”

  关注互联网时代汉字教育“起点”问题

  陈振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

  用汉语拼音拼打汉字,已经成为目前99%中国年轻一代的文字意识与行为习惯。但这样的习惯成自然,却产生了令人忧虑的后果。第一个尴尬,就是孩子们掌握了方便的拼音字母后对机器键盘敲击与拼打产生了依赖性,不愿意再回到笔顺书写上来。

  “汉语拼音”针对的是“语言”,是“音”,有它生存的合理性。但蜕变为“汉‘字’拼音”,舍“形”求“音”,则必然是南其辕而北其辙。而且,文字书写与拼音本不是同一种教学能力指向,小学生学文化,主要是识写读汉字尤其是写汉字。古代人夸奖人们有文化,叫“识文断字”。这“识”、“断”即辨识、判断,皆先指向字形而不是读音。本来,日常使用的基本汉语语言表达,在孩子牙牙学语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兄弟姐妹和玩伴之间交流中已经早就学会表达了。如果连这样的初步能力还没有,失聪哑口,在小学课堂里就是学了拼音也一样寸步难行。故尔初始学习,应将重点放在文字掌握而不是语言应用上。但在目前将“汉语拼音”作为小学生学习第一站的做法中,我们看不到这种以中华文明为本位的意识与相应的制度建设。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在2025年,要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既定目标。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三个重要思想:一是要搞清楚“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二是要揭示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三是要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我以为,保卫汉字文化,正是积极回答这三个要求的最直接的切入口和抓手。

  从汉字“六书”和篆隶楷行草五体书的几千年,从反切到拼音的100多年,我们经历过无数的尝试与改革,有些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今天互联网时代“汉语拼音”(汉“字”拼音)独霸天下的具体现实面前,我们以充沛的“文化自信”,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追问与反思,坚定地认为,汉字书写作为一年级孩子们学习时先入为主的“第一口奶”,必须保持它的纯粹性与不可取代性——它不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眼前利害得失的权衡与算计;它不是“首鼠两端”式的犹豫和盘算,相反,它应该是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毅、坚持与坚守。“汉字书写”之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之初始,是一种事关中华文明信仰、精神、原则、根基和“我们从哪里来”的价值观追问,它是不可动摇的。

  如果“汉语拼音”变成“汉字拼音”,那必然是汉字消亡的开始。身为华夏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行动起来。捍卫汉字、保护汉字、活用汉字,从我们自身开始做起。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