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五代柴瓷:陶瓷史的千古之谜

2017年02月13日10:45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五代柴瓷:陶瓷史的千古之谜

 

  “我认为,柴瓷的窑址就在河南郑州!”最近,河南有名的陶瓷收藏、研究者张金彬出版的《瓷海识宝》一书详细介绍了柴瓷源自郑州的说法,引发国内外柴瓷专家热议。张金彬何出此言?柴瓷又是一种什么瓷器?

  据了解,柴窑是五代时期以世宗皇帝柴荣之姓氏命名的窑口,是历史上著名的瓷窑,被尊为诸窑之冠。明万历以来,形容柴瓷的十二字:“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令人们产生无限向往。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更是将柴窑器神话到可以防身辟邪的程度。收藏界人士普遍认为,柴瓷烧制时期较短,目前全世界尚无一件瓷器被公认为柴瓷成品,因此,柴窑的身世扑朔迷离,无人识得它的庐山真面目,没有明确的考古发掘发现,窑址也下落不明。寻找柴瓷,几乎成了每一个瓷器专家和收藏爱好者的梦想。

  在《瓷海识宝》书中,张金彬对柴瓷窑口是否是明代王佐的《新增格古要论·柴窑论》中所述“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有了新的物证。他收藏了一片疑似柴瓷的标本,淡青色、有细纹。“这片瓷器碎片,是一个朋友在郑州市西大街和紫荆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后面的空地上发现的。”史料记载,上世纪90年代初,郑州在改造东、西大街时,曾在这一范围内出土了少量异常精美的青瓷残器,这些瓷器的色泽滋润,质量上乘。

  2008年秋,听闻这个神奇的发现,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专赴郑州,对张金彬发现的疑似柴瓷残片进行深入采访,展开了科学检测和专家论证,随后央视制作播出的近半个小时专题片《片柴值千金》在陶瓷界、收藏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张金彬、单士保、张立强、李平共同撰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瓷海识宝》,分柴瓷鉴赏篇和青花瓷鉴赏篇两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柴瓷、青花瓷各类藏品的特征,解读其历史、科学、艺术文化内涵,并详细论证了柴瓷的特征和柴瓷出自河南郑州的相关论题。

  《瓷海识宝》首次对柴瓷史、物互佐,通释了600年来人们始终对明洪武曹昭的《格古要论·柴窑论》“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文献中 “北地”“天青色”“有细纹”三大关键词的困惑。破解了400年来,明万历张应文的柴瓷“制为绦环者”之谜;论证了十二字传闻不能作为鉴赏柴瓷标准用。

  该书对于柴窑的文献记载,用实物进行佐证:在柴窑窑址为“北地河南郑州”明确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开了千年柴瓷的神秘面纱,是河南收藏界对柴瓷研究的最新成果。

  五代柴瓷这个失落已久的千年之谜,它的最终揭秘还有待于今后的考古发掘。不了解柴窑,中国陶瓷史就不完整,寻找打开柴窑的这把钥匙,是全世界的陶瓷专家都无法忘怀的心愿。(记者陈关超)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