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变网红是因为文物吸引人

2017年01月24日08:52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变网红是因为文物吸引人

  文:上官云

  从引起持续关注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不久前备受瞩目的故宫“文物医院”挂牌成立,“文物修复”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近日,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室的修复师、《我在故宫修文物》主角之一王津,了解到更多修复背后的故事。

  从修复师到“故宫男神”

  近来,王津“火了”,这位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室的修复师,走在街上时不时会被人认出“求合影”,一年来接待了一波又一波采访的媒体。有人叫他“网红”、“故宫男神”,王津摇摇头,“还是因为片子展示的文物吸引人”。

王津在检查待修复的钟表。

王津在检查待修复的钟表。

  由于故宫“文物医院”设备仍在检修,王津和同事们还在原钟表室内工作。门口迎面的大桌子上摆放着一堆待修的古钟,有的外形尚好,有的却已残破不堪……王津提醒鱼贯而入的记者,“各位小心,背双肩包的先放下包,不要碰到文物”。

  他手头正在修的,是一件乾隆年间的钟表,拆下来的零件铺满了工作台:弹簧,齿轮……虽然已经“七零八落”,但从构件上仍能看出,这是一座设计十分精巧的座钟。王津一边端详着钟的底座,一边指给记者看,哪里是水法、哪里是齿轮,“修好后,这只小猴能拜,蝙蝠也能动”。

  “修古董钟表,全世界还是故宫最好。东西多、种类全。别的地儿见不到。”知名度暴涨以后,王津从来没想过能换个收入更高的工作,“还有哪儿的文物比故宫更吸引人呢?”

摆放整齐的零件

摆放整齐的零件

  挑战上千个零件的“变魔术人钟”

  其实,到现在王津都不太能说清修复过多少钟,只有一个大概的数目:两三百座。在经手最难修复的古钟名单里,王津最常提起的还是那件“变魔术人钟”。

  据资料,“变魔术人钟”由瑞士钟表大师路易斯?罗卡特在道光九年制造,高70厘米、宽50厘米。钟内有一位变戏法的老人,手里拿着豆子、小球。当齿轮转动之时,钟顶小鸟会做出张嘴、转身、摆动翅膀等动作,三个圆盘也同时不断变色转动。

  “那座钟有着上千个零件,我得一个个拆下来检查。”这座原本残破的钟表经过王津和徒弟的巧手修补,慢慢趋近复原。调试的时候依然考验师徒俩的耐性,“钟里的齿轮都是一环扣一环,稍微错一点儿都不转了”。

  好在王津是个有耐心的人。“变魔术人钟”修好后,2010年还远赴荷兰展出了半年。

  日复一日八点上班、五点下班,王津不觉得枯燥,“钟表的模样、构造都不相同,最多也就是一对儿一样,但机芯什么的也会有变化。看着这些小东西经自己的手,都能动起来,挺好玩儿”。

  修钟落下了“职业病”

  算起来,王津与故宫颇有渊源。以前,他的爷爷在故宫图书馆工作,幼年王津常常去送饭。不到20岁,又接爷爷的班儿进了故宫。在钟表修复室,他的师父是马玉良,也是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王津是第三代。

  “我刚来的时候,钟表室就两三个人。” 第一年,王津根本碰不着文物,而是先从基本功练起,比如弄点铜丝、锉个销子之类,“第二年,有资格接触文物了,简单的机芯试着修复下。头三年基本都是打基础的阶段”。

一些等待修复的钟表

一些等待修复的钟表

  在王津的印象中,自己正式上手修复的第一座钟是“三面钟”:一个机芯带着三个钟面,每一面都能看时间,“那会还是上世纪80年代。虽然修之前干过两三年了,但心里头还是有点儿紧张,担心能不能修好”。

  容易修复的钟,可能两个月就能搞定,难一些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尤其是那些残破不堪、零件完全锈死的古钟。一件待修文物到手,拆解、清洗……需要补配的小零件自己做;必须要换的、特别大的齿轮之类就摘下来,拿到专业的店里订做,不过这个频率并不高。

  一年到头,他出国的次数也并不多。但每逢有机会,王津总要找点儿时间到国外博物馆看看那里收藏的钟表。他自嘲,“这就跟职业病似的了吧”。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室内,修复师正在工作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钟表室内,修复师正在工作

  2017年的计划表

  在故宫一呆几十年,王津说他“喜欢这份工作”,“我天生动手能力比较强。能喜欢就能踏踏实实干下去”。

  2017年,王津更忙了。摆在眼前的,是2月底一个展览,王津和同事、徒弟要赶着把展品检修一遍,下半年要办的一个“钟表培训班”……王津掰着手指头算。

  “桌子上的这些钟,也是等着修的。”王津指着几座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古钟,“看着不起眼,却都是清代的。它们刚从库房里提出来就是这个样子,这座‘散了架’的尤其得花点儿功夫”。

  对钟表修复技艺的传承,王津也挺乐观。他说,以前都没断了,现在国家、故宫这么重视,更不会“断代”,“只是钟表室的师傅们年龄结构偏大,未来修复人员增加最好是阶梯式的,不然容易出现断层”。

  “将来这个修复室能有七八个人,算人手比较充足了。”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王津很满意,唯一略微遗憾的是,有些钟到现在还没机会修。

  “有个‘写字人钟’,现在都没上手过。”王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工作年头久了,就是看到越复杂的钟越是来劲”。

(责编:赫英海、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