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Z>>朱维民

朱维民艺术简历

2017年01月17日09:49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油画家、西方美术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朱维民先生,2016年12月5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岁。

朱维民先生1932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49年秋考入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师从徐悲鸿、董希文、江丰、吴作人、戴泽等。1953年9月至1956年11月主动要求到山西太原重型机器厂工作。1956年11月调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摄影教研室,主要讲授西方美术史、西方现代美术史、造型艺术实践等课程。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0年被遣送到河北邢台农村“接受再教育”。1975年末独自到新疆,浪迹天山南北,走村串户,充当油漆匠人,为农牧民的家具绘制装饰画。1978年重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学岗位。1983年评为副教授,1994年评为教授。油画作品《新疆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入选1982年巴黎春季沙龙,《黄昏》《贫农的女儿》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先后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兼职教授。

大学毕业后20多年漫长而艰苦的坎坷经历和生活实际的教导和诱发,使朱维民先生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实践得到飞跃和升华。回到北京不久,他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校友作品展,其作品得到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江丰的高度肯定。江丰从美协申请经费,资助朱维民重回新疆再画一些写生,并于1981年元旦为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朱维民油画素描作品展”。1983年11月中州书画社出版《朱维民油画素描集》,江丰作序,时任中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题写书名。

从此,朱维民先生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举办的一系列画展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84年,朱维民应约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1991年10月,朱维民油画近作展在北京师范学院举行,展出的40余幅油画以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为主,还有他在煤矿深入生活的写生。1993年,朱维民油画素描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行,著名画家蔡若虹为此撰写美术评论《他走的是一条正路》。

1995年12月,朱维民发起举办“勿忘国耻”大型美术联展,联合国内最顶尖画家、书法家共同参展,老将军张爱萍为联展题词“毋忘国耻”。朱维民创作《日寇走后》《满洲劳工》《满洲姑娘》《支那之夜》参展。联展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行,随后到上海等地巡回展出。

2000年7月,朱维民在山西太原举办《朱维民油画作品展》。

朱维民先生心中有人民,胸中有大爱。在大学毕业后的二十多年里,由于某种命运的驱使,他一直在工厂、农村最基层的地方游走挣扎,却因此与最底层的小人物结下最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关心、体贴、理解和尊重中学会了用自己的画笔去关心、体贴、理解、尊重和讴歌最基层的群众。这在他早期以新疆民族风情为主题的创作中,最早得以展现。《贫农的女儿》《和田的乡村医生》《黄昏》《喀什噶尔的圣玛利亚》《乌鲁木齐老人》以及回到北京创作的《库车的娘们》等,都是这一题材的佳作,他也因此被誉为“维族人民的贴心画家”。他自觉不自觉地扎根基层,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新疆、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的乡村厂矿,到地处大西南的贵州苗寨,从国内的到国外的,从普通小人物到壮志未酬的英雄,始终是他关注的主题,也是他最得心应手的题材。他十多次深入煤矿写生,并进行油画、素描创作演示,悉心辅导业余作者,累积的矿工素描、油画凡数十张,山西阳泉煤矿因此授予他“名誉矿工”称号。蒙冤到京上访的山东农民张大爷,不仅得到朱维民的帮助,沉冤得以伸张,而且把张大爷接到家里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伺奉22年,养老送终,并为张大爷画像。他为送别张大爷专门撰写的祭文《回家》,在报刊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那世间罕有的人间大爱,至今读来仍让人潸然泪下。

朱维民先生始终怀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超凡的社会责任感。1980年代,他激情创作《老兵彭德怀1973》——手持长卷,紧锁眉关,高昂着头颅,把彭德怀光明磊落、捍卫真理、不计个人得失、忧国忧民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致当时的中央军委领导杨尚昆、张爱萍等一批与彭德怀一道出生入死的老战友专门到他的画室观看元帅画像。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58周年之际,他联合蔡若虹、王琦、刘焕章、高虹、伍必端、王绪阳等国内数十位著名画家、书法家,发起举办“毋忘国耻”美术联展,并在全国巡回展出,引起轰动。2006年,他在台湾国父纪念馆的帮助下创作油画《孙中山》,以平静的面色和坚毅的目光展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最踌躇满志之时的革命特质,台湾国父纪念馆副馆长专程到北京朱维民家里观看画作,并给予高度评价。他关注巴以冲突,创作的油画《巴勒斯坦:凝望故乡的眼睛》被展示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主持的国际会议上;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后,他立刻创作油画《拉宾像》,时任以色列驻华大使南月明女士专程到人民大学观看并致谢。

朱维民先生既注重美术基本功的训练,又鼓励和推动大胆创新。他以素描A+、数学交白卷,总评分61分的成绩作为备取生考上国立北平艺专,很早就显示出美术天赋。他早期的作品以写实为主,这当然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但他很快就摆脱了学院派习气,采撷平时所作大量素描和自己头脑中丰富积累的人物形象,据以充分发挥想象,胸有成竹地施以油彩,铺排色调,单纯整体。著名版画家古元称赞朱维民的作品是“一部色彩的诗卷”。晚年,他时有印象派风格的佳作,轻松写意,又不失严谨,色彩变得明亮和抽象,被蔡若虹老先生誉为“中国特色的印象主义”。即便如此,他终生坚持素描练习,他的素描也因此被美术评论界认为是国内画家中最好的。古稀之年,依然远赴英国、法国创作写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仍然创作出大量细腻写实的油画作品。这种功力和自信,在同辈画家中是非常少见的。

朱维民先生曾说:“我选择了一个最最痛苦的职业。同时,我又常常庆幸地发现,我选择了一个最最幸福的职业。”

朱维民先生2005年出版了反映他被打成“右派”劳改生活的回忆录《方舟记事》(出版时书名改为《在“在阳谋”的祭坛上》),试图填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个人档案”中近二十年的空白。他在书中写到,“每个人的历史都标志着他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经过的轨迹,不管你愿意与否,无论它是一段悲哀或是欢乐、荣耀还是丑恶的记忆,它都会是抽象时空中的永恒存在”。与人们想象中的灰色和黑暗不同,那些心酸和悲惨的日子,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另外一种景象:痛苦透出滑稽,折磨显出幽默,愤恨变成捉弄,细腻、传神、俏皮还能超脱且充满智慧的文字和文笔,即使在中国当代一流作家里也不多见,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他面对逆境一贯的乐观、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一生坎坷,却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品德高尚,有理想有信念,且始终不渝。他严于律己,待人以宽,胸怀宽广,对人真挚真诚,有情义有情怀。他一生勤奋,执著于他钟爱的美术事业,既潜心美术创作,成果斐然,又甘于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得到美术界的公认和他的学生们的称颂。

(责编:赫英海、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