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盘点经典雪景名画 跟随古人欣赏雪景之美

2016年11月24日08:47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这几天,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北京的雪景刷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雪景之美不仅是文人墨客的喜好,还是古今画家不容错过的表现题材。小编为您精选多幅经典雪景主题画作,让我们一起跟随古人的目光,欣赏雪景之美。

夏圭(南宋)《雪堂客话图》,绢本,淡设色,

纵28.3厘米,横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雪堂客话图》是夏圭传世的一幅精品佳作,为其早期作品,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范宽(北宋)《雪景寒林图》,绢本,设色,

纵193.5厘米 横160.3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此画采用全景似构图,画面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萦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地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皴余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

李唐(南宋)《雪窗读书图》,绢本,浅设色,

纵149.2厘米,横81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李唐所作《雪窗读书图》构图新奇雄峻,是典型的边角取景。画的左边是硕大的岩石直立而上,岩上的树木向右伸展枝叶,山岩下即是草屋,大雪已经覆盖了房顶和地面。左边突兀的岩石用的是斧劈皴,爽利劲健,笔法流畅,墨色表现的光暗过渡非常自然,加之左下角浑厚的小土山,更加稳定了画面。小院内还有一口水井,为画作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画中人物凭窗持卷,专心致志地读,此是“画眼”所在。

马远(南宋)《晓雪山行图》,绢本,设色,

纵27.6厘米,横42.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巨然(北宋)《雪图》,立轴,绢本,

纵103.5厘米,横2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眼前的《雪图》,堪称巨然代表作。其画面分为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硕头小脚“之”字。上层双峰并立,左低右高,危岩耸立,白雪皑皑,令人生畏;眼恋意留,不敢攀附。雪峰之上,古木郁郁,生机勃勃。特别是锯齿状的岩裂,触目惊心,将北方的雪映衬得更加雄浑、霸气。中层雪景呈斜倚之势漫漶开来,楼阁深入,分布有别;古树对峙,雪路茫然;骑者行于山径之上,左顾右盼,两岸风光引人入胜。它恰好将近景生动地连接起来,苍松如帘,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仿佛听见覆雪之下,冬泉泠泠;雪压松枝,不时跌落,飒飒有声。

巨然的雪,既有江南的灵秀,又有北方的粗犷;玲珑中藏霸气,雄浑中寄精巧。我要去北方——这是许多读画者,发自内心的声音。

沈周(明)《骑驴赏雪图轴》,立轴,纸本水墨,

纵347厘米,横97厘米,藏处不详。

《骑驴赏雪图轴》(局部)

《骑驴赏雪图轴》钤印:竹庄、沈氏启南、白石翁。题识:雪里骑驴冻骨清,梅花梢撩带江城。谁家有酒无吟兴,坐拥红炉送锦筝。正德戊辰春二月长洲沈周。

《骑驴赏雪图轴》(局部)

《骑驴赏雪图轴》(局部)

画面写一高士骑驴缓步溪桥赏雪,一童子折梅尾随,层峦迭嶂,一片孤寂。忽有书声振于林樾,但见层林中有楼宇,两高士执手笑谈,景色平远旷荡,幽郁淡雅。沈周早年学王蒙,笔法细密,多作盈尺小品,中年后学黄公望及宋诸家,始拓为大幅。风格趋于劲健,追求骨力。晚年以吴镇为宗,更加苍劲浑厚。此作为其晚年手笔,是其晚年“粗沈”的突出风格。

周臣(明)《雪村访友图》,绢本,设色,

纵224.3厘米,横96.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耸立,直插云霄,气势雄壮。图中采用高远布局法,系取法北宋中原山水画派景物的描写,近景和远景造型坚实明晰,中景桃源处虚化朦胧,则又吸收了元文人画的构景的长处。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景用墨浓重,皴染结合,石用拖泥带水法描绘,并兼用小斧劈皴和铁皴钩斫,表达出嶙峋坚实的石骨。古松虬曲和倒挂的形态,颇接近马远的松树法。整幅作品用笔尖劲,气势雄浑,是周臣绘画的代表作。

谢时臣(明)《武当霁雪图》,绢本,设色,

纵198.9厘米,横98.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武当霁雪图》(局部)

《武当霁雪图》(局部)

《武当霁雪图》(局部)

此图画武当紫霄山雪景,图中笔法有荆(浩)、关(仝)遗意,惟觉用笔刚硬,气格外露,似见[浙派]风貌。石形似云,皴笔精练,以墨和浅色层层渲染,天空填以淡墨,以衬托山石的雄峻和积雪的厚实。紫霄宫殿宇庄严整肃,虽是大雪,来客仍络绎不绝。山古有石阶,经两边高大寒林、松树而通向上山石道。路旁有泉水奔流,发出喧鸣声。游人坐轿、骑马、步行者皆有,半山道有暖亭一座。石道蜿蜒,依山而鑿,直通紫霄宫。构图虽繁杂,主脉却清晰,故而整体感仍很强,气势宏大,局部描绘也自然周到,精细工整,显示出其功力之深厚。此图有自题,款署“嘉靖二十年九月,谢时臣记”,是年画家五十五岁。钤“谢思忠氏”朱文方印、“樗仙子”白文方印、“时臣”朱文方印。

(责编:王鹤瑾、鲁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