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第五届黄君璧奖学金评审

2016年05月17日17:39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中国美院第五届黄君璧奖学金评审现场
中国美院第五届黄君璧奖学金评审现场

 4月29日,中国美术学院第五届黄君璧奖学金评审揭晓,陈秋东、冯立、杨可涵三位同学分别获得中国画、书法、史论三个学科的金奖,另有8位同学获优秀奖和6位教师获优秀教师奖。

中国美院黄君璧奖学金是2011年设立的。该奖学金主要面向国画书法的实践和理论教学,每个专业方向设金奖1名,每届设优秀奖和优秀教师将若干名。从2011年起,已经先后评审了四届,该奖学金评审规定每届必须有1-2名院外或非现职本院教授评委参加,以确保评审的公正性。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院党委书记钱林祥、深圳文联主席董小明、杭州国画院院长金鉴才以及中国美院老教授朱颖人、吴山明等担任过评委。

黄君璧,台湾著名画家,与徐悲鸿、张大千同辈齐名,与溥心畲、张大千合称“渡海三家”。上世纪四十年代三位水墨画家先后赴台,带去了正宗的国画传统,他们在台湾的那段时间是台湾水墨画坛的“黄金时期”。在“渡海三家”中,黄君璧在世时间最长,为教时间最久,学生范围最广,获得殊荣最多,社会贡献最大,他与徐悲鸿一起,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两岸画坛分设了不同的标杆。

黄君璧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和教学,1948年渡海到台湾后,长达22年主持台师大美术系,一手擎起台湾美术教育的旗帜,全力推行国立艺专(今中国美院前身)的教学体系和传统。这在台湾回归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成为民族正义和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首度访问台湾时,在台北师大感到了同宗同源的熟悉感,那是因为黄君璧先生带去我们国立艺专的思想和传承,与中国美院有着连理同枝的文脉、血脉之情。”许江说。

黄君璧先生一直严守传统文化的笔墨,注重书画的全面发展。黄湘詅女士回忆道:“父亲可以一个星期不画画,但是绝不会一个星期不写字,他非常注重书法功底,认为一位成功的画家,同时应该是一个功底扎实的书法家。”正是黄君璧对传统的持守让他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也正因此,在中国美院75年校庆时,在大师云集的美院,他入选为美院历史上五十位名师。

据黄湘詅介绍,其父黄君璧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和教学,在国立艺专任教授、系主任时,便对国立艺专的中国书画艺术教学的传统有了系统的研究。她表示,正是父亲与这所学校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感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情与自信,是其决定与中国美院共同发起成立“黄君璧奖学金”的原因。“希望籍此奖励对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创作、研究、传播有贡献的青年学生和他们的指导教师,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扬光大而努力。”黄湘詅说。

1991年,95岁高龄的黄君璧先生在台北去世,他走过中国非比寻常的一百年,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画的历史变化,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画家和美术教育家。(钱晓鸣)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和评委们讨论作品。钱晓鸣/摄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和评委们讨论作品。钱晓鸣/摄
荣获中国美院第五届黄君璧奖学金金奖的陈秋东作品:苏轼《雪堂记》
荣获中国美院第五届黄君璧奖学金金奖的陈秋东作品:苏轼《雪堂记》
(责编:鲁婧、董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