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瓷器

各大博物馆藏陶瓷极品赏析(二)

2016年03月02日10:04 |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小字号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这个梅瓶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东善桥乡观音山沐英墓陪葬品,后被人盗走。195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名叫陈新民的南京市民得知被盗文物“青花梅瓶”出现,于是他通过文物中间商的介绍,百般周折,最终找到了梅瓶的下落。为了保护这绝世珍品,他不惜倾家荡产凑了10根金条,3根给了中间商,7根给了那个文物持有者,换回了这件元末明初的“青花梅瓶”。两年之后他将此瓶无偿捐献给国家,现由南京博物馆珍藏。中国科技馆的展览可能是借展的,或者展览的复制品。前不久,报纸上曾经刊登过许多广告,某家公司复制了600尊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高仿品,每尊23900元。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

  清 雍正(公元1723-1735年)

  高21.5厘米 口径3.5厘米珐琅彩瓷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于康熙末期创烧的,彩料从法国进口,雍正六年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炼出了国产珐琅彩料。借鉴其他美术门类,将诗、书、画、印入瓷,烧造出最具艺术性的雍正珐琅彩。

  珐琅彩瓷的制作是在两地进行:所用素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进呈;炼制彩料,绘画题诗及烧造是在清宫造办处进行。一般由宫廷画院画家绘画稿本,名书法家题写诗句,然后皇帝亲自审核画稿,名师良匠负责烧彩。雍正时珐琅彩瓷器上所绘翎毛花卉、山水人物,与清宫廷画风一脉相承。珐琅彩瓷是纯粹的艺术欣赏品,体现出浓郁的皇族气息。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元代景德镇青花凤首扁壶

  此壶高一八.七厘米、底径四.五厘米、口径四厘米,一九七零年北京市旧鼓楼大街元代窖藏出土。现藏于首都博物馆藏。该壶造型奇特。小口短颈,矮圈足,腹体扁圆,壶流塑成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用青花勾画的两翅垂至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好像凤鸟飞翔于花丛之中。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泽浓重艳丽,有晕散现象。扁壶造型新颖独特,将天鸡壶和马蹬壶的造型合二为一。配上精美的青花纹饰,相互衬托,使其更增添几分艺术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元青花瓷珍品。

  青花瓷在元代中期开始大量烧制,所烧瓷器有两类:一部分用于外销国外市场,如西亚地区等,器型高大,纹饰繁密,如大盘、大罐、梅瓶等,多发现于西亚地区,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另一类器形小巧,纹饰疏朗,为元代宫廷及贵族使用或行销国内,元大都出土的元青花均为此类。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元代琉璃三彩镂空龙凤纹熏炉

  出土于西城区黄寺汽车修理厂元大都遗址,现藏于首都博物馆。通高37厘米,口径22厘米。炉顶为博山形制,在嶙峋的山石之间盘绕一龙,炉有两直耳。炉腹圆鼓镂空,有透雕凤纹饰,炉腹下承三兽形足。该炉为琉璃三彩器,色彩斑斓绚丽,艺术感染力较强。玻璃制品因其本身的透明度、光泽度或者用料和制作方法不同而有多种名称,琉璃即其名称之一。琉璃较一般意义上的玻璃而言,透明度略低。元代琉璃业较为发达,尤以建筑琉璃饰件为甚。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元代均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

  均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元大都遗址发掘高潮中出土的一件珍品,西城区新街口后桃园元代居住遗址出土。瓶身虎头上的“王”字仍清晰可见,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元代钧瓷在造型上继承和发展着金代钧瓷的风格, 以粗犷豪放的风格为神韵, 排斥秀巧规整的风尚,最为突出的地方表现在作品尺寸。在唐宋时代, 钧瓷赋予了王者风范, 故讲究大小方圆的制作模式, 尤以宋代钧官窑有着严格的限制, 大不过“九五之尊”,也就是限制在一尺之内。 而元钧不但超过了一尺, 而且还有二尺以上的作品, 双耳连座瓶将近64厘米。

  元代钧瓷在制作手法上, 已采用了贴花、刻花、雕浮、堆雕、透雕、镂孔等工艺, 与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宋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装饰上更多地附会着其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这件钧瓷连座双耳瓶,它以荷口为饰, 寓意合家快乐、团结一致, 同心向上;以祥瑞作颈饰,寓意风调雨顺, 四季平安, 年年有余;以威猛刚强的双兽作腹饰, 取其镇宅辟邪、延年益寿的功用;以透孔六龙座, 象征六合一统,天下太平, 万民永固。 整体造型寓意纷繁,实乃游牧农族之哗宠之举, 天真和肤浅之举跃然而出。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元代青花瓷四爱图梅瓶

  元代青花瓷四爱图梅瓶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陪葬品,2006年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因此被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四爱图中的四个人中国历史上的名人。

    林和靖(967——1028)爱梅、鹤: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人(一称钱塘人)。北宋著名诗人,“和靖”是宋仁宗赐的缢号。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周敦颐(1017——1073)爱莲: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爱莲,其《爱莲说》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王羲之(303——361)爱兰:字逸少,琅琊临淅人(今山东临淅),东晋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相传王羲之喜爱兰花。

  陶渊明(365——427)爱菊:名潜,字亮,洵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喜爱菊花,其咏梅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三国时期兽耳青瓷卣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东晋时期青瓷虎子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三彩天王俑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南北朝北齐青釉人物狮子纹瓷扁壶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元代青花大维德瓶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元代蓝釉白龙纹盘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清代珐琅彩莲荷纹盖碗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清代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转载]欣赏:博物馆中的陶瓷精品(1)

清代霁青描金游鱼粉彩转心瓶

(责编:潘佳佳、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