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不论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潘天寿早就应该跻身亿元俱乐部了,但由于市场流通的潘天寿精品太少,这件作品拍卖之前,潘天寿作品的最高成交价还未超过5000万。这幅作品是潘天寿60年代的博物馆级创作,更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其早在2005年上拍嘉德,当时拍出1171.5万元,成为第一张过千万的潘天寿作品,如今的价格,相比当年翻了二十余倍。毫无疑问,当晚两件近现代书画作品过亿元成交,极大的振奋了目前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甚至有现场藏家以及前来观战的业内人士激动地表示:“中国书画乃至艺术品市场终于摆脱三年来的低迷走出谷底。”
“在市场低迷时期,这两件巨幅作品能同时在市场上出现是极为难得的,我们也是想为市场注入一股正能量。”嘉德书画部总经理郭彤早在预展时就曾表示,希望可以借这两幅巨制作品“为市场注入一股正能量”,同时她也表示,“潘天寿的价格相比之前翻了25倍,这也说明市场上并不缺钱,而是缺打动人、刺激人的好作品。”
就在所有人还沉浸在两幅过亿画作带来的“火一样的春天”的时候,第二轮拍卖中的近现代书画板块表现较2014年秋拍相比,好像明显欠了点火候。2014年秋拍中,近现代书画创纪录的作品数量虽然只有10件,但破千万元成交的占了7件;今年春拍,创纪录的近现代书画作品共14件,但只有2幅以超千万元价格成交,比例上的悬殊巨大。另一方面,从上一季近现代书画的拍卖整体情况来看,包括赖少其、吴昌硕、何海霞、关山月、李雄爱、程十发、陈之佛在内的多位书画家是以第二梯队补位接力的形式拉动了整个近现代书画板块的走高;然而今年春拍创纪录方面,除潘天寿一人以“亿元”撑场以外,其他人的表现稍显逊色。
刘奎龄作于1941年的《动物》,成交价:920万元
刘继卣的作品《动物》,成交价:402.5万元
但刘奎龄、刘继卣父子的同名工笔作品双双创纪录,还是令人欣慰:5月17日中国嘉德大观之夜“近现代专场”,刘继卣的《动物》以402.5万元成交,创个人纪录;6月5日,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刘奎龄作于1941年的同名作品《动物》以92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其个人拍卖纪录。此外,吴一峰作于1954年的《岷江胜槩》在北京保利“金融机构委托中国书画专场”中以1955万元成交,创其个人拍卖纪录。
尽管近现代绘画作品的创纪录表现差强人意,但以民国书法为代表的近现代书法板块却异军突起,成为今年春拍备受人们热议的一个板块。今年春拍,以北京保利和中国嘉德为代表的多家拍卖公司均有大量民国书法作品上拍,且大多采取了低估价策略,最终不仅有多件作品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且不少艺术家的作品还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其中以梁启超、蔡元培、郑孝胥等政要学者的书法作品表现最为突出。
梁启超 行书《金刚经》,成交价:575万元
在6月6日北京匡时“畅怀——历代书法夜场”中,梁启超行书《金刚经》估价仅为40—60万元,现场以35万元起拍,以500万元落槌,最终的成交额达到575万元,超出最低估价14倍之多,同时也创造了梁启超书法作品的拍卖纪录。对此,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表示:“当我们去评判一个市场的市场时,往往书家的名头、特殊性和书法内容会成为关注的焦点,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的人物,有很多的手札或者是书法作品,但是金刚经却是很少见的,甚至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的,所以今天才会有这个价格。”从梁启超的书法市场行情来看,2010年以前其作品的成交价格多集中在4—10万元之间,而近几年的价格攀升很快,出现了不少百万价位的作品,这也预示着梁启超的书法作品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