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G>>郭卫
人民网>>书画>>正文

清新俊雅 灵动适逸

——郭卫的中国画作品

2015年05月26日16:54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画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别样的审美观照方式。尤其自文人士大夫介入绘画后,一方面将之视为抒情达意的消散方式,丰富并拓展了它的涵盖空间。另一方面刻意强化它的内敛含蓄,使其带上了人格的色彩,成为一种彰显风范气度的载体。同时,秉承着续延文脉的人文精神使命,文人士大夫所热衷的“道”、“玄”因子也深深地镌刻其中,故而,这一文化样式成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广泛意义上讲,寻“道”体现着中国人对自然界整体观照的理念与国人的文化气质,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认知取向,它不是注重思辨的抽象演绎,而是强调带有感情色彩的直观感受。求“心”略“物”的体认方式,最终使中国文化成为“意象”的陈述,中国画表现的尤为通透鲜明。

蔡邕在《笔论》中有言:书者,散也。书家的创作状态当先散其怀抱,方能任情恣性。作为对情感世界的感性表述,极尽放松,适度闲适,心无旁骛,方能吸纳万物之灵性,这一点上书法、绘画并无二致,有着异曲同工之理。郭卫的中国画作品,无论花鸟、山水,时能感到“古意”的气息扑面而至,当细细品读,不难体察其背后呈现出的散淡心态。他以笔墨抒写性情,缓缓释放着自己的心灵感受,洗却了浮华纤巧、矫情做作的庸俗,平淡中散发着一种清新俊雅。以传统的笔墨为介质,表现他的所见、所思、所感与所悟,其成就的取得当归于他对画理的深刻体悟,尤其对传统文人画内涵的悉心咀嚼。他的过人之处在没有过度沉溺于传统的语言体系,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合理的将传统因子与现实中自身的生活体验有机的注入到创作中,故他的作品有一种感人的灵动潜藏其中。

“写意”是中国画的核心要义,作为价值追求内化为文质而源远流长,智慧地借鉴和继承,是弘扬光大这一优秀文化样式唯一路径。郭卫深谙此道,但他又别于他人,自恃其独特的资质,更偏爱于文人画的率性与放达,特别是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上,表现得尤为充分到位。他擅长扑捉某种瞬间的“幻影”,对稍纵即逝的“化机”更是紧紧抓住,不容溜走,这既显露出他在艺术语言上的探索精神,也不加掩饰地亮出他的自信。

郭卫并没有把技巧的表现作为目的,而是笔随心转、笔意生发,率真地驾驭着颖毫,融笔墨技巧于意象抒写之中。正因如此,他的画才愈显空疏灵动,笔墨也愈加纯粹。其笔下呈现出天真、平淡、率意,其指向境界则是返于清虚、空灵与简远。寥寥数笔,衔接着创作主体与自然界内在的情感,一山一水、一花一叶皆蕴含着无限的机缘。超越功利的俗虑,悉心耕耘着一方乐土,清醇的令人陶醉。仿佛传达出一种俊雅出尘的精神风采,少了故弄玄虚的躁动,这是他对艺术内在体征的追问,是对国人文化精神的守望,更是主体人格的淡定。中国画推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审美准则,钟爱于天然去雕饰的生命情调,流连于极真、极朴、极淡的旋律中,其目的在于引导生命向着广阔自主的空间发展。郭卫的作品以空疏为基调,淡化了外在的自然形态,强化了心性感悟及无心造境,清淡中追寻典雅,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他心灵的闲适与放达。

郭卫曾求学于津门南开大学,那里丰厚肥沃的文化土壤哺育了他,更甚者,有幸受教于范曾、陈玉圃、韩昌力、李春霞诸位先生,先生们渊博宏大的学术胸怀感召激励着他。同时,他也清醒的认识到,文化是养成的,是洗练后的升华,而非刻意打造或朝夕间能毕其功的。相信凭借他的资质及眼界,日后定将拥有一片属于他独有的天地。

于秋立(德州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责编:赫英海、潘佳佳)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