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是位70后艺术家,20岁时赴京求学,先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后又边工边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 2004年考入首都师大攻读硕士研究生, 2012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求艺之路可谓蹉跎。作为她本科基础教育的老师,也是与她熟识交往最长的老师,笔者见证了她通过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轨迹。程敏是个有才情、有为艺术献身精神的青年女性艺术家,她曾多次坦诚自己的理想:抛开一切世俗的影响追求纯粹的艺术。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她尽量减少社交,“闭关”创作,甚至与艺术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很是让人尊敬。
程敏接受过良好而严格的学院派造型训练,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敏于观察和思考,在造型观念、表现手段、画面构架诸方面有着自己执着独到的探索,至今的创作依然发挥着这些长处。还记得程敏大学本科毕业时的作品,在生宣纸上将中国笔墨和西方构成相结合,以此表达一种亦幻亦真的情境,黑白视觉上很有原创性,那时候我们就感觉她一定会成为一个有个性的艺术家。
在走向世界的浪潮中,中国艺术经历着考验,愈发显得自信,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在新的层次上重新思考本土艺术的精神内核。无论是在艺术理论还是艺术创作方面,程敏都是一个自觉追求、不断探索的人。她清楚地意识到当下青年艺术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隔阂,并身体力行,深入研究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力图传承中国画的文化意蕴,她洞悉这种传承和创新在现代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她一方面对现代艺术在构成和色彩方面的表现力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她的作品建立在坚实造型的基础上,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同时又具有时代感和独到的表现力。在她近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她在这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高原的礼赞》系列作品表面看是描绘藏民生活,但程敏并不想使作品停留在少数民族题材绘画上。她努力使作品超越民族与国界,表达一种人类共同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生动传神的藏族老人,豁达、乐观、舒展的笑容感染着观众。任何灾难、困境在这样的目光中都可以被看作是人生中之必然,坦然面对和从容接纳是她们的不二选择。值得一提的是《高原的礼赞》的画面背景,那种远大、混沌的视觉效果是她在艺术创作中作出的一种富有挑战式的探索。天空云气涌动,充满着未知的力量,这种冲突和张力唤起昂扬的精神。同时,画中老人橙红色的衣服使紧张变得温暖,搭建起了人物内心与天空云气交互沟通的桥梁。整幅画面超越了写实,有了一种亦幻亦真的视觉效果。有时候我觉得她想拓展出一种全新的绘画样式,就像她的本科毕业作品一样,一种人在其中又超乎其外的内省与冷静,一种精神的力量,这既是她的艺术追求,也是内心的写照。
程敏《高原的礼赞之一》,113x109cm,工笔绢本,2013年
《幻城》系列是程敏创作的都市题材系列作品,反映了作者在高速发展的当下,对人精神层面的思考,是独具思想深度的一组作品。作品中,一个身着红色毛衣的女孩直面观众,与观者对视的目光似乎穿透观者向远方射去,闭合的双唇好像有一腔复杂的内心独白,欲诉还休,似乎对世界有着深刻的感知、怀着某种深切的希冀,又似乎流露出些许在现实与理想落差下的无语。
程敏坦言“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个时代的神经末梢,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员,渺小却独立,努力而又守法,这样的人身上没有张狂的个性,另类的服饰装扮,可他们身上又有着普遍的典型特征:隐忍,坚强,善良,自尊而又孤独……一个无言的表情,往往隐含着一些诉说,这种表情对我很有吸引力,往往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直面时代,这组作品更容易引起人们心灵的触动和共鸣。在背景处理上,作者的用心经营可能更甚于形象,营造出一种现实与梦境难以区分的镜像:真实的云彩在天河中漂移,亦真亦幻,彰显了整幅画的写意精神和艺术深度。
除了视觉冲击感较强、制作耗时耗力的大幅作品,程敏还用兼工带写的方式创作了名为《浮华时代》的系列作品。她无疑是想用最传统的中国画技法,表现在社会转型期,消费价值影响下形色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黑眼珠都被弱化到极致,表现其精神的空洞。其中有一幅,女孩手中香烟形成烟雾,裹挟着象征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飘在空中,表达了作者对世相的态度。这是她对于工笔画创作形式的新探索,也是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念的表达:物质的追求终究如烟云一般,随风而逝。“浮华”二字体现出她对时代的思考和判断。她的画面中总是会出现一抹超然的意笔山水,山水画代表的不仅是山川自然之美,“它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精神”,她这样阐述。
这里我想谈谈女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的问题。时下有不少表现都市女性题材的工笔画,大多数作品热衷于描绘都市女性的时尚风情,或者通过对小资丽人的形象描绘来表达某种自恋、孤独、迷茫、闲逸的自我情怀,以视觉的唯美为最终结果。可能由于中国的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女性自觉进行社会反思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也不够理想,观众在品评其作品思想内涵时也能够感受到这种遗憾。程敏的《浮华时代》和《幻城》系列虽然也都是以都市女性为主题的作品,但是透过画面的形式语言,我们能够感觉出她作为一名年轻女性画家,从自身的角度对社会进行的一种深度观察和理性思考,也能品读出她面对现代文明所抱有的质疑乃至批判的态度,也不难发现她以一种求索的态度在谋求某种精神的指引。在《浮华时代》中那位身着昂贵皮草的时尚女子肖像,无疑表现了程敏对这个时代拜物主义和精神浮躁的反思和批判。虽然画幅不大,没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但程敏以一种中国知识女性特有的平和、典雅的风度,用传统工笔的手法,白描淡彩,悄然展开了一个有关社会、人性与精神层面问题的讨论。她用绘画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具有批判精神和探索性,相信随着此系列作品创作的延续和不断深入,画中人物形象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更能触动观者的心。
在工作和求学的数年中,程敏读了很多中外艺术史和艺术家传记。她崇尚有独立精神的艺术家,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是她的艺术准则。她的艺术创作也是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需要,既不去迎合世俗的审美趣味,也不拘泥于对自身生活状态狭隘的眷恋。她要从更高的层面上去认识社会,关照人性与人情,表达她对时代、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笔者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现象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如果知识分子都是冷漠的,那么这个时代就是病态的。程敏能够把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上升到精神层面去思考,这是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的自觉。在直视当下社会问题的同时,她不懈地寻找着精神家园,寻求着救赎的力量。《高原的礼赞》等系列作品正是一个年轻艺术家对人生和社会认知的深切表达。她希望人们能够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以豁达的胸怀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痛苦与烦恼。
在这个时代,追求理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程敏选择了理想,为此她放弃了许多在外人看来非常优厚的物质环境,这在当今社会中是不容易做到的。从初来北京求学到今天,转眼20年过去了。我们看着她一路努力与坚持到现在。看着她随时间的推移,学识的积淀,逐渐褪去了学生时代的青涩,越来越沉稳厚重。愿她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山峰,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文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教研室主任,画家,美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