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书画>>Z>>张旭光
人民网>>书画>>正文

张旭光——当代书坛领军人物

旭 宇

2015年02月10日10:31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旭光老弟是我的好朋友,同为燕赵儿女,同好书艺,又共同追求诗性的生活。彼此心心相印,谈起来三天三夜说不完。在这里限于篇幅,概括为一句话:当代书坛领军人物。

一、大道兮行远

旭光思考和引领了书坛的主流书风。领军人物不是只顾自己写字,而是推动、引领整个书坛的发展。2002年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会议,他发表了《关怀这块土壤》为主旨的讲话,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书法这朵奇葩的土壤。要使这朵花开的灿烂,必须首先把土壤浇灌得十分肥沃。这一提法准确的概括出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新中国建立以来书法人文化土壤比较贫瘠的实际,为当今书家成长指出了方向。2003年第八届全国书展大会,正值流行书风队伍与传统派老书家矛盾激烈时期,他以对书法规律的洞见和勇气,指出流行书风因轻视传统不可能成为主流,传统派因对时代审美不敏感同样不能成为主流,主流书风的标志是“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他说:继承传统是书法的特殊规律,不可替代;鼓励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目的,为时代服务,生命所在;多种风格是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客观需要,是艺术繁荣的规律。这三句话十二个字把双方优势和积极性都发挥出来,为整个书坛所认可,当代书坛的主流书风因此而逐步形成。我说他的“勇气”可嘉,因为他同时也得罪了双方的重要人物。

旭光还从唐代韩愈的古文运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发现了艺术经典之时代阐释的巨大价值,提出当代书法要以现代审美“重读经典”。这一思想,对于弥补今人传统功夫与品格的不足发挥了核心营养的作用。同时,他倡导当代书家要研究现代美学、审美心理学,因为当代书法作为艺术,已然进入审美为主,使用为辅的时代。增加更多美的元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有个感人的说法叫:“以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长河中去开掘,使我们的创作从传统长河的源头而来,又站在时代潮流之上,即古即新,服务时代,走向未来。”他的三句话、十二字方针是书坛之大道,他的文化土壤说关系到书法可持续发展,他的以现代审美重读经典的理念,关乎时代与责任与艺术生命。大道无违,必有光明远景!

二、到位与味道

旭光提出了当代书法的作品标准即:到位、味道。艺术的标准是最难确定的,对同一件作品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旭光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必须建立在基本相同的审美层面上。所以他提出当代书法标准是“到位、味道”。这四个字早已是书法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了。“到位”就是线条和结构没有毛病,功夫到家;“味道”就是在到位基础上追求个性,表达性情。这个标准旭光首先是为评委提出的评选标准,也必然成了创作标准和作品标准。这个标准很实用,各地评选都在执行,不到位的作品,第一轮就遭淘汰,光到位而没有味道的作品也会被挤出获奖圈。因此,作者也就有了判定自己作品的标准,作品不到位会主动临帖,汲取经典;作品没味道,也会调动智慧和才情,表现出一定的个性追求。张旭光提出的理念很多,但“到位、味道”这四个字前无古人,又非常实用,必将载入史册,荫及后世书坛。

三、道德价更高

旭光提出的书法家标准叫“3+x”。其中“3”包括①道德:张旭光以切身体会说,道德是有具体价值的。艺术家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在做人上有高品味,才可能感染人,才有资格感化人。品德高尚的艺术家被大家喜欢,其作品就更有市场。②文章:文章包括思想、文学、诗词等,是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认识理解后的表达,是艺术家影响社会、贡献社会的正能量。没有文学、诗词表达力的书法家不是大家,也成不了大家。③书法本体:即书法技法和艺术水准,要做到既到位又有味道。“x”是一个变量,可以是任何一门姊妹艺术,如美术、舞蹈、音乐等,在线条、造型、节奏方面都是想通的。张旭光还说,实在不行懂烹调亦可,烹调与书法的共同点是火候。他对书家标准的概括,内涵丰富,形式简洁,便于记忆,更便于落实,我也在用“3+x”衡量自己,非常赞同!

四、开帖学新风

旭光的创作是在他的理论和艺术思想指挥下,又从生活中获得了震撼与感动,表现了典型的风格生成过程。1992年他参观西安碑林,那些熟悉的碑石并没有使他感动,反而院里的几尊汉代石雕使他特别的震撼,那种雄浑博大之气象触发了他心底的共鸣。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以书法艺术来表现这一博大气象的冲动。他为此而惊喜,甚至不知所措。因为他体验了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怀素观夏云多奇峰,以及宋代黄山谷见峡中荡桨而悟得笔法的相同的体验。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困惑,他曾请教当代几位书坛前辈,但前辈们的答案似乎从来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此,他也曾经怀疑自己思考与探究的合理性,一度想放弃。然而他已经无法放弃了,因为当时那瞬间的感动,已经象底片一样框在了心底,成为终身的审美理想和生命理想。他的风格生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深入汉隶、汉画像石、汉代石雕等汉代文化艺术的特点研究,得出了八个字结论“博大、雄浑,弥漫、充满”,他称之为汉代精神;②借助唐代颜真卿楷书结构开张、线条浑重的形式作为过渡,运用到行草书的创作之中;③进行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变革,即改过去以狼毫笔在仿古宣上写小字为长峰羊毫在生宣上写大字。同时进行水与墨的融合与变化,体验水墨与纸,与书写速度的关系。为此他专门到安徽泾县红星宣纸厂参观了纸的生产过程。④到了2003年非典时期,因为不能上班,不能出门,他开始带着新的理念,即汉代精神,大唐雄风,和对工具材料及水墨体验,重新开掘经典。尤其对王羲之圣教序进行了反复临习,并不断融入新的理念与精神,不断实验笔、纸、水墨、速度的关系。突然有一天,他狂叫起来,“那种感觉找到了!”当年在西安碑林的感动,经过12年的思考、探索、体验、孕化,终于找到了与书法语言相对应的那唯一表现形式。⑤几乎在他万分激动的同时,他理性的导引开始发挥作用,暗暗提醒自己“要把握好度,一味地开张气势会降低文雅品格”。因为在他心目中,文与雅是书法的最高品格,只有在保持经典文与雅品格基础上,把字写大,把气象写大,才是自己燕赵儿女血液中所奔腾的,同时也是这个时代审美的客观需要。这正是一个把传统经典推向现代化的转换过程,在这过程中传统经典变活了,二王帖学写大了,写出了气象,增加了时代审美的元素,同时又保持了文与雅的品格。人们认为当代的行草书就应该这样写,形成了中青年书法审美的集体无意识,时代书风,蔚然而成。旭光的书法风格因为是在非典时期形成的,故书坛有人称之为“非典型性张旭光”,殊不知此乃十几年心血之结晶。

五、我手写我心

旭光是书家也是诗人。我多年从事诗词创作和编辑工作,对于诗人我是看重的,因为我赞成黑格尔的话“诗只对心灵负责。”真正的诗,完全是诗人心灵深处的奥秘!首先生活感动了自己,当这种感动从心底流淌出来时,如同熔炉中的铁水,能融化一切,感炽一切,这其实与书法十分接近,所以中国书画讲求诗情画意。历代书画大家都是诗人,当代书画家没有诗性,不是诗人,恐怕难成大家。

旭光的诗,追求清新、鲜活,提倡白话入诗。他反对文字游戏,但遵从格律和平水韵。他喜欢唐人王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自然境界,以及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鲜活状态。著名作家卞毓方先生在《寻找大师》一书中,以“忘不掉的多半是不同凡响”为题,记录了他与张旭光两次晤谈以后的收获,一是“到位味道”四个字忘不掉,二是一些诗句忘不掉,如《腊日题郑板桥六分半书》:笔墨因人传不朽,清风清品看石竹。六分半书可论乎?一碗夹生腊八粥。再想又想起半首,是写沙尘暴的,“风吹一夜雨狂后,穹宇随心处处蓝。”再想想,还能想起两句,是写彩虹的“莫叹人间风雨骤,浑身湿透是霓虹”......。

旭光说他自幼该启蒙时,光学了毛主席语录,到现在还能背诵很多。而诗韵现在想背了却背不下来。他对诗词没有奢望,只求有一句能使人记住就满足了。在我看来,他的诗既有直率的,又有含蓄的,而且卞毓方先生与我所见略同。我曾以《穹宇随心处处蓝》为题评论过旭光的诗,如《再临圣教序》后两句“出没风波三十载,半舱虾蟹少长鲸。”,一笔长鲸使我永记。还有如《登悬空寺》中“登高不与君同饮,寺未悬空心已空。”《山中捡石》:“与君相伴云深处,十万大山笑我痴。”直抒胸意,大开大合,感人至深,便于记忆。《醉卧秋夜》中“蓑翁醉倒无人问,一任宵寒霜染腮。”一个“染”字信手取来,有点睛之妙。

旭光是学王羲之起家的,去年夏天专门去嵊州拜谒羲之墓,有诗曰:“久慕心仪忙跪拜,碰出火花接上头。”在感情上他碰出了火花,在帖学上他接上了源头,他对二王经典帖学的理解,必然更深了一层,走在了帖学创作的前头。

六、大会堂边唱边书

书法因为博大精深,所以需要综合修养。按照旭光的话说是:“一件书法作品就是一个书家全部修养的物化,有多大学问也不会浪费。”旭光是伴随着8个京剧革命样板成长起来的,因此对京剧情有独钟。他把音乐、戏剧唱腔中的节奏与旋律运用到书法研究和创作中来。例如他对王羲之《得示帖》的动静节奏,快慢节奏,以及变化中的重复即旋律的分析是前无古人的。他在教学中常常把音乐中空拍的独特感受与书法中的空白联系起来,并且唱两句让大家来体验。人们常说书法是凝固的音乐,其实是不准确的。对此,旭光如是说:“书法不但在创作过程中具有音乐的节奏,而且创作完成之后的作品依然能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流动感,因此书法是立体的音乐。”我以为旭光的“立体音乐说”,在意象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书法艺术的国际通用价值。旭光的立体音乐说,于2005年中国书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春联谊会上,边写边唱,表现得淋漓尽致。那舒缓的笔调与长长的托腔,那风驰电掣的挥洒与快板的激跃、昂扬,相互烘托,相得益彰。旭光对此还有一个非常学术的表述:“书法艺术不是表演艺术,书法的音乐性仅仅在手指以下的笔毫与纸面的接触及有节奏的摩擦和速度变化之中。而书家的形体因为不是舞蹈家,任何摇头晃脑,挠首弄姿都不具有艺术性。”于此我们终于明白了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也看到了旭光艺术创作中的浪漫自由与理性的边界!

七、草书与酒的演讲

人的一生,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生命体验,有不同的优势与可供享受的资本。旭光说他成熟得晚,20几岁在部队常与战士争锋,甚至搏斗。30几岁踌躇满志,目中无人。四十岁当了处长才知道了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尤其不能将自己的认识强加于人。于是他把机关工作中的顺与不顺与书法创作联系起来,以《顺与不顺》为题发表文章,提出“顺与不顺”是检验书法作品的一个标准。他说,人的生命很神奇,到了2005年正好50岁时,有了两点体验,一是“五十重修德”,50岁之前还没有什么成就,德不德的影响不大,也许50岁时有了一点成就,有了一批人关注自己,所以德突然变得重要起来,于是他刻了一枚印章“五十重修德”。这是他提出书法家标准时所以把德放在第一位的实践基础和哲学基础。第二点体验是“有了酒后写草书的渴望”。他说这种渴望49岁还没有,只是到了50岁才有的。于是平时3两白酒的量,一下翻了一番,6两。有时与书友们闹腾起来,搞个八两一斤的。大醉之后写草书真是一种享受。他说:“随便哪支笔都好使得很,随便什么纸,都感觉落墨如云烟,不用任何构思章法都恰到佳处。”就这样美了两年,美了个胃出血,酒不能再喝了。此后他创造了侧身书写长幅的方法,以生理上的不适来打破一些理性的羁绊。不过他依然有点郁闷。

旭光天生就是一个书法材料,是个书法超人。他喝大酒也喝出了学术成果。他曾在厦门作过一个《酒与草书》的演讲。第一,酒后能摆脱理性的束缚,享受快感,处处佳妙,但需要丰厚的学养、阅历和技法基础。他说如果把书家的综合修养指数定为100分,只有达到90分以上时,醉后挥洒,才是正增长,能提升至95分,98分,甚至是102分,超水平发挥,出奇出彩。而综合修养刚60分时,醉后一书,则负增长,剩50分乃至40分了。所以年轻书家不应急于醉后书,而是好好修炼指数。而有口福的胃粘膜又厚又结实的,可以一试。第二,旭光醉后所书证明了当年张旭、怀素大醉之后狂呼乱走,以头濡墨是真实的,但二位大师留下的作品无一件是酒后所为。因为他们的作品内容都是非常理性的和逻辑的。而旭光大醉后一口气写四十多张八尺、六尺整纸,内容全是醉话,是酒后吐的真言,有牢骚,有狂语,无逻辑。旭光说:好几年没醉过了,还想东山再起。

八、激活唐楷

旭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发现一直活在老百姓心中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唐人楷书,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师的楷书经典,长期以来一直不能入选当代全国展。原因是法太多,性情太少。对此他提出了“激活唐楷”这一理念,并在评选工作中予以推动。

记得2003年第四届全国正书作品展览在厦门举办,正书包括篆、隶、楷三种书体。评审期间,他曾回想儿时情景说,在老家,有不少母亲不识字,但孩子挎上书包去上学时,她们总是嘱咐要把大字写好。这大字指的就是唐楷,尤其颜真卿、柳公权等。这说明唐楷就活在老百姓心中。为此,他利用“评委有一件作品复议权”的资格,提上一件写颜体有基础且在水墨融合上有新意,有感染力的作品,并充分阐明了理由。这件作品第一轮投票离入选票数只差一票,但复议表决依然没有达到入选票数。他本来是要放弃的,因为他一贯尊重评委的集体意识。然而那不识字母亲的叮嘱和表情又一次涌现,他再次将此作品提交评委会主任会议,终于通过了这一唐楷作品入选。这件作品展览开幕时,得到沈鹏先生高度评价,说楷书必须跟上时代审美的发展!自此“激活唐楷”之说广泛影响了书坛,到三年之后的第九届全国展时,河北作者李国胜的有姿势、有行书意味、有笔墨情趣的颜体楷书就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如何激活唐楷,若干年来,旭光并没有具体的、学术的表述,不少人在期待,也有人说后劲不足。我想有这样一个宏观的理念,更有利于志在楷书者的自由思考与创造,更有利于百花齐放。

不仅思考自己,还关怀别人,关心社会,这就是古人说的“士人情怀”。当今士人阶层没有了,但有士人情怀者还大有人在,旭光就是这种人。2002年他得知甘肃华池县一些孩子上不起学时,他掉了泪,因为华池县曾是中共北方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作为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感到自责,感到对不起那里的父老乡亲与孩子。于是他负责了60名孩子一至五年级的学费。一到假期孩子们都给他寄成绩单,写信,有叫叔叔的,有叫爷爷的,有叫老师的,他由衷的释怀,也感到自己活的有价值。

九、墨舞联合国大厦

2008年,在书坛纵横捭阖的张旭光被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书界大多数人不理解。旭光却有诗云:“怎奈胸中生墨韵,天涯何处不挥毫。”他联合书界朋友发起成立了北兰亭,搭建了一个新的书法平台。旭光自初中开始偏文学,而大学却学的电子专业。而电子的敏感,使他快速确立起“以最现代的电视传媒,给最传统的书法艺术插上翅膀飞人千家万户”的理念,利用北兰亭这一平台自筹资金先后举办两届书法电视大赛,连续四年农历三月三(王羲之创造兰亭序的日子)举办电视书法晚会,把书法界名流、骨干邀集起来,把书坛中青年书家联动起来。他在书画频道举办的42讲行书讲座,受到上至前国家领导人以及各阶层书法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可以说是风起云涌,蔚为大观!

自2012年起,旭光又开始了书法国际传播的新征程。连续三次走进联合国总部举办书法展览和讲学活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发表了以书法为主题的讲话,并为大展题了辞。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李保东先生说,这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潘基文的讲话,从书法的法度到书法对人的陶冶,从书法的审美到国际价值,在最大的国际舞台上弘扬了中国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是书法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在活动期间,旭光还带领北兰亭书画家到世界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的华人街讲学和交流。在华人街他大发感慨:“有巍然屹立的孔子大厦做精神支撑,有美味的中国餐,华人一定会更加爱国,更加有所作为,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书法国际传播的信心”

旭光用毛笔饱蘸着生命和一个民族的情感,舞动了书坛,舞动了联合国大厦;他离开了书协机关,却更加亲近了书坛,更广泛地走向了世界。他连续几年被书法媒体评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及十大书家;被联合国特聘为书法教授,并授予了联合国国旗。

(责编:赫英海、鲁婧)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