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大员壶
大力神壶
黄健生(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元旦得一宝贝,名曰“一品大员壶”。随之启用,颇为得意地摆上了微信,意外得到朋友圈围观热捧,当然伙伴们也提出了关于紫砂壶的诸多问题,我当然乐于回答,想想整理一下,借用《信息时报》这个平台说点“壶”话普及一下“壶”事。毕竟,玩赏紫砂壶也是生活中一件有趣而高尚的事儿。
紫砂产于宜兴丁蜀山中,其性能主要是透气性好,适合于制壶泡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紫砂茶壶的透气性使冲泡茶叶后常温下茶叶不易变质,因此,千百年来为好茶者所喜爱,潮汕、闽南及台湾人更是对紫砂壶情有独钟。由于原矿紫砂越来越稀少,使价格不断攀升,可谓一时“土”贵。
玩赏紫砂,主要讲究:料好、型好、工好及作品的艺术性好。至于作者名气则较为简单,因为名家其实不多。据记载,紫砂壶始于明朝,由于壶器易碎,流传下来品相好的作品已屈指可数,更多的是收藏茶壶的历史气息。如明朝时大彬、供春,清朝邵大亨、杨彭年等;现代较有名气者则有建于1956年的宜兴紫砂工艺一厂的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大艺人,他们都已作古,但作品有一定的存量,价格已不是一般壶家能承受。
这些年,也涌现有十几位大师级人物,如徐汉棠、何道洪等。这些艺人作品的价格也都已达到近七位数水平,一般藏家也难以触及。
真正收藏紫砂壶,除了原料外还要注重其艺术性,讲究壶的品味。目前市场上(包括一些名家作品)多数都是在重复一些传统的壶型,真正能自我设计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严格地说,复制前人壶型有如画家画行画,好的画家从来不会画两张一样或者相似的作品,收藏紫砂壶也一样,好作品都必须有自己的风格,都有一段设计者的思想。
试以省级大师张庆臣设计的两件作品解读:前面所提到的“一品大员壶”,壶盖引用清朝官员的顶戴,象征官帽;壶身在传统“明月壶”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线条美,同时扩大腹部,体现“宰相肚里可撑船”的肚量,壶嘴延引其师傅何道洪大师特有的肥壮有力的风格,出水流畅,与壶把呼应成趣,堪称壶中“一品大员”。
而张庆臣设计并制作的,曾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大力神壶”,体现的是壶的力度,张扬的是当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风采。椭圆的造型给人的视觉效果更富灵动,特别是壶的“口、盖、把”,追求形体组合的和谐统一,这些圆又适度产生变化,营造一种寓柔于刚的趣味,突出壶体的变异形态,寓灵巧于厚重之中。
有学者研究了古代雕塑的线条之后得出一条结论:“一个物体的形式是由线条决定的,这些线条经常改变它们的中心,因此决不形成一个圆形,也不形成完整的弧形,而是椭圆的曲线。因为曲线是最具强力和流畅感。它既没有直线的生硬,也没有标准圆弧线的柔弱,正介于力度与弹性的中间点。”由此引伸到紫砂壶的造型上,曲线的运用就要讲求“度”了,用得好会使整体有种不失力度的流动感,否则要么生硬板滞,要么软弱无力。
“大力神壶”的创作设计,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即将壶体拍成流线型椭圆,其两侧曲线,自壶盖处流泻而下,肩部向内自然弯曲,到腹部又向外膨胀成更大的曲线,弧形嘴、把的曲线可分可合,自然流畅,使之更具动感且干净利落,用传统的手法表达当代,实现超越审美意识上的强化。
欣赏“大力神壶”,可以感觉到壶体中透出一种骨力,清奇脱俗。壶身内外氤氲着一种刚健挺拔的风骨,一种文人所特有的不同流俗,用这把茶壶泡茶,应该能感觉犹如是在与一位高士对饮交流。
玩壶也要讲品味,至此方能达到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