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艺术收藏>>最新资讯

艺术品金融化探索 价格评估仍是难题

2015年01月12日08:11    来源:金羊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艺术品金融化探索 价格评估仍是难题

  ■收藏周刊编辑部

  民国时,北宋画家燕文贵的《溪风图》,曾在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手里停留了15天,却仍然与徐邦达擦身而过,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卖家把这件东西交给徐邦达先生的时候,说明15天之内必须付清12000元(相当于当时在上海市区买12栋小洋楼的价钱),但徐邦达先生在第15天还没筹够这笔钱,而恰好张大千筹到了这笔钱,这张画就让张大千买去了。对自己心仪的名画,己经到了自己手上了,还是留不下来,徐邦达也只有嗟叹的份。大胆设想,如果在当时,有“艺术融资”或者“众筹”等金融化手段供徐邦达运用的话,他是否能如愿以偿呢?

  艺术品金融化的探索,在中国已经成为艺术行业的热门话题,虽无法确认具体哪一年开始,但从2006年底,民生银行开发出第一款与艺术收藏品挂钩的资产管理产品之后,似乎便预示着中国开始了艺术品金融化探索之路。随后,从全国遍地开花的文交所推出“艺术品份额化(证券化)”,各大金融机构发行“艺术品信托”、“艺术基金”,到近年始终悬挂在概念上的“艺术众筹”,以及前段时间正式与公众见面的以艺术品租赁为主要服务产品的“艺术银行”,艺术品金融化的探索在中国已有近10年。

  虽然目前国内艺术品在金融化探索方面已经愈发全面,但阻碍金融化前进的依然是“价格评估”与“真假辨伪”两大核心问题。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品有效的价格评估是艺术金融破冰前行的首要条件。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赵力则认为目前还没有让艺术品与金融成功结合的条件。《艺术市场》艺术家广东省创作基地总经理陈鸿更直言,艺术品市场不适合大规模地引进金融手段,只能探水式地一步步来。

(责编:赫英海、鲁婧)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