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猪龙,高15厘米、宽10.2厘米、厚3.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崇尚的神异动物,象征着中华文明的肇端。但是,关于龙的形象来源也一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大谜团之一。在辽宁省博物馆的“辽河文明”展中,便陈列着一件与龙的起源相关的红山玉器——玉猪龙。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活动于燕山以北,西辽河、大凌河流域和渤海湾北岸的一支部族集团所创造的古文化。它的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因遗址最早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被发现,1954年命名为红山文化。红山玉器是红山文化最为突出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地区高超的制玉水平。据统计,出土的红山玉器中,常见的有玉猪龙、玉箍形器(或称马蹄形器)、勾云形玉佩、玉璧、玉玦、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人,以及玉枭、玉龟、玉蝉、玉凤等各种动物形玉器。其中,玉猪龙又是红山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玉猪龙的造型为猪首龙身,主要有玦形玉猪龙和C形玉猪龙两种。辽宁省博物馆藏玉猪龙即为玦形玉猪龙,为目前已知红山文化玦形玉猪龙中形体最大、形制最为规整的一件。这件玉猪龙,出土于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遗址,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土沁。龙体蜷曲如玉玦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画十分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充分反映出5000年前先民精湛的雕工技艺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识。
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内,玉猪龙被普遍发现,且完全是标准规范模式,玉质好、做工精。截至目前,已发现有大大小小20多件。通常背部都有一两个穿孔,似可作为饰物系绳佩挂。考古发掘告诉我们,玉猪龙多出土发现于墓主人胸前,象征着墓主人的某种权力,应是一种通天神器,在先民祈天求雨、农业丰产、人丁兴旺的祭祀活动中,玉猪龙可能被作为一种通灵的神物,执行着沟通天地、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职能,是持有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那么,为什么这种抽象化的“神灵”是猪首龙身的造型呢?它又说明了什么?研究表明,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在这一时期,猪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着财富,又象征勇猛,也可能是最早驯化成功的家畜。在现已发掘的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和牛河梁遗址中,都曾发现大量的猪骨遗骸,说明红山人除把猪作为一种食物外,还常把它视为一种“通天神兽”。或许正是所谓“在地为猪,上天成龙”的传说,使先民创造出了这种猪首龙身的形象。
其实,远在新石器时代,辽河流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龙形象。早在8000年前的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当中,就曾出土过与玉猪龙形体相似的玉玦,玉玦呈环状,一侧有一道窄缺口,看似龙的躯体,据专家考证应是龙的雏形。而红山“玉猪龙”或是同一文化共同体的徽铭标志,有可能是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族徽。这种抽象化神灵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发达的标志,也是宗教生活的需要。当中国古代文明开始向蒙昧时代告别时,龙的形象便应运而生。
(本文配图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