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趋势观察2013:回到未来(二)--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博物馆趋势观察2013:回到未来(二)

随着高等教育费用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教育投资与就业前景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日益突出。◆找寻能够帮助博物馆向不同水平学习者推广博物馆资源(藏品、数字资源、专业技能等)的潜在合作者。
2013年05月30日08:3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手机看新闻

  三、学历多样化——博物馆与正式教育能融为一体吗

  随着高等教育费用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教育投资与就业前景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日益突出。尽管就目前而言,学历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就业与收入,但这种关系在运输、医疗服务、汽车修理、制造业等很多行业中已日趋薄弱。目前的形势促使教育人员与学习者都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而非过去一味强调学时和学分。同时,各类在线教育大量涌现,网络资源共享与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这都为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决定个性化求学途径创造了条件。于是,很多人选择了课堂教育与自主网络学习相结合,甚至完全通过虚拟课堂自学的模式接受教育。

  在线学习的兴起也促使“数字徽章”这种新学历模式的诞生。数字徽章是一种激励学习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认可和评估的形式,可张贴在电子简历、个人网站、人才数据库上,点击徽章图像即可进入学习成果的介绍页面。因此,20年后的简历可能会与今天的大不相同,各类数字徽章将取代今天我们在白领简历上看到的最醒目的内容(如毕业院校等)。这些“微学历”的获取途径五花八门,课堂学习、在线课程、自考、实习经历……不胜枚举。那么,博物馆在未来简历的内容构成中会扮演何种角色?

  对博物馆而言:

  ◆当任何在线、非在线学习都能转变为职场公认的学历时,博物馆将从正式教育体系边缘走向主流。数字徽章等各类认可体系为博物馆开辟了机遇之窗,博物馆大可利用数字资源、教育人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对这些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博物馆目前已经提供了很多培训项目,如在职教师培训等,证书的多样化和单项化也有利于提高博物馆此类培训的价值和影响力。

  ◆博物馆应意识到,无论博物馆自身是否决定提供有组织的数字教育活动,都会有第三方将博物馆在线信息用于其公开或商业课程。博物馆应如何监控此类资源盗用现象?

  ◆博物馆需对其数字资源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并对教育工作人员和学生做好解释工作。很多人认为这些资源本应免费,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和阐释工作需要成本,如何解决二者的矛盾也是博物馆需考虑的问题。

  ◆找寻可行的商业模式、保证内容与教授质量、确保证书的可信度将成为未来多种数字学习模式需面对的三大挑战。一直以来,公众对博物馆员工的专业水平及信息的真实性给予了极大的信任,这至少为博物馆解决了三大挑战中的两个问题。

  ◆博物馆与高校教育紧密相关。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传统的大学教育,博物馆需思考如何吸引这部分年轻人群体。

  给博物馆的建议:

  ◆对博物馆的数字资源进行编录,考虑如何将这些资源应用于在线课程,确定由博物馆本馆人员还是外聘第三方来对这些资源进行设计和管理。

  ◆找寻能够帮助博物馆向不同水平学习者推广博物馆资源(藏品、数字资源、专业技能等)的潜在合作者。

  ◆对当地人才市场,社区内培训与雇佣需求之间的缺口进行考察,考虑博物馆在使命范围内可利用其独特资源填补哪些专业培训方面的空白,独立完成还是与他人合作。

  ◆优先考虑大学生观众群体,尝试通过与大学、其他在线教育平台合作,或为这些平台提供辅助服务的方式与大学生群体建立关系。

  ◆考虑博物馆实地场馆的教学优势。数字徽章和虚拟教学并不是“微学历”的全部,分散式面对面学习及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体验也是其重要部分。博物馆能成为校园分支的一部分吗?博物馆能提供实习和其他形式的暑期培训机会吗?那些以虚拟教育为主的学习者也需实地空间来与指导者或其他同学交流,挖掘更多信息源。博物馆已经为“在家学习者”提供了这样的场所,它完全有能力填补高等教育中的这一角色空白。

  四、万物相联——互联时代的藏品与空间互动性

  “物联网”是指将物体、空间与数字信息紧密相连的网络。数据本身已不再能满足公众需求,而“物联网”能通过感应器、发射机等设备将物品与网络相连,实现信息交流并触发相应操作。据专家预测,截至2020年,将有1000亿台设备实现互联,每个设备对应一个单独的数字身份或IP地址。其中,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讯方式将占据主导地位,定位技术和NFC(近距离通讯技术)也让M2M功能更加强大,其中,智能手机、腕带、外科植入物等机器将被人类随身携带。感应器可采集的数据无所不包,如温度、方位、运动、损耗、频率等,然后处理并分享至数字网络,另有机器会接到指令对这些数据做出反应。

  如今,全球定位卫星、社交网络、因特网已能让我们方便地找寻附近的博物馆,博物馆开放时间,网友对其评价等信息。室内GPS导航技术更在博物馆中大展所能,不仅解决了展厅内路线找寻的难题,还实现了观众信息交流及展品互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已将展厅平面图嵌入Google地图,观众可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GPS顺畅地从室外进入博物馆内进行参观。

  对博物馆而言:

  ◆互动展品与互动展示模式是博物馆互动展览的自然延伸,定位设备也是博物馆路线指引的自然延伸。

  ◆由于M2M通讯技术由一系列精密复杂的感应器构成,这些感应器可监测藏品环境状态,紧急状况时(如发现表示某藏品材料发生腐烂的化学物质)能触动反馈机制,也可附着在外界藏品上,随时向原机构发送藏品定位等即时数据,因此,这种技术将为藏品保护、储存和保管方式带来新变革。

  ◆M2M技术还可用于博物馆安保工作。可让本馆员工佩戴内嵌生物统计指示器的监视器,以此对其所进入的空间、所接触的设备和数据进行监控。

  ◆以定位设备为基础的“邻近营销”可成为博物馆推广的新手段。相对传统推广活动,M2M技术只需少量的成本就可帮助机构向顾客的移动设备端发送量身定制的信息。例如,博物馆商店可识别商店附近的观众,并向他们发送信息,邀请他们前来购买圣诞礼物或为其配偶挑选生日礼物。

  ◆多年以来,博物馆一直在尝试测算精确的观众参观数量。如今,这种新技术不仅能帮助博物馆统计在馆的观众人数,还能记录他们的参观路线、停留时间,甚至还能拍摄下他们对不同展品的反应。我们还需思考,由于只有部分博物馆有财力引进此类新技术进行数据搜集、分析,并最终应用于决策制定,这是否会进一步拉大不同博物馆之间的差距?再者,今后展品的选择应基于审美和专业的需求,还是参照这些冷冰冰的数据?

  给博物馆的建议:

  ◆在制定技术设备长期规划中,考虑博物馆是否要跟随M2M风潮,如何实施,目标是什么。如有可能,制定wifi(无线局域网)、监控传感器、软件等常用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计划。

  ◆考虑M2M技术如何在提高观众展厅内体验的同时,穿越博物馆物理高墙,连接馆外藏品与方位信息,搜集公众在博物馆附近街区接受服务的情况。

  ◆参与探索这些技术在伦理道德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相关社会与历史范例。

  (Elizabeth Merritt、Philip M. Katz著,李慧君编译)

(责编:鲁婧、赫英海)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