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件文物带您畅游两千年广州--艺术收藏--人民网
人民网>>艺术收藏>>滚动新闻

208件文物带您畅游两千年广州

2013年05月27日08:2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孙中山的借条

秦戈

南越国木简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让家乡父老真正了解昂扬奋进而又多姿多彩的广州文化?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有着怎样的辉煌历史、又将如何走向未来?”在号称近年来广州市属各文博单位携手举办的规模最大、文物级别最高的“千载家国情——广州文物瑰宝”特展开幕之际,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时隔73年

  再现孙中山的借款条

  广州博物馆举行的此次特展,甄选广州市属10所文博单位208件(套)文物精品,分 “家在岭南”、“东西汇流”和“天下为公”三部分,彰显了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城市特色。

  程存洁介绍:“所展出的208件文物是按照‘全国独一无二、广东仅有’的标准,从‘独特’、‘厚重’、‘精美’的角度出发,经过多次讨论才甄选出的。尤其是展出的一批广州地区考古新发现文物,如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女(汝)市’铭款陶片、青釉筒瓦、‘华音宫’铭款陶器盖残片、南越国时期木简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极高。”

  73年前,日寇侵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之际,一部分爱国文化界人士、学者、专家、鉴藏家携带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稀世珍品避难到香港,在中国文化协进会的发起和组织下,联合在港有识之士,举办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东文物展览会”。“虽然展期仅八天,但是参观人数高达二十万人次,影响至深至远。今天,特展为家乡父老和到访广州的海内外朋友提供了一个体味‘民族智慧与乡土情结’的精神家园。”程存洁表示。

  在此次展览中,展出了一件孙中山当年的借款条。这是曾经在“广东文物展览会”中展出的文物。时隔73年之后再现,两代人对于复兴家国文化的热忱跃然纸上。

  还原南越国细节:皇家在乎鹿 宫人要捉鼠

  广州人多以自己城市2000多年的建城史自豪。不过如果要说到那些历史细节,多数人恐怕都是不甚了了。特展还原的诸多“细节”,因而格外珍贵。

  首先看看宫廷生活。南越王宫博物馆专家李灶新精研南越国木简。其中1枚是这样写的:“诘□地唐□守苑□行之不谨□鹿死 腐。”大意是:审讯管理宫苑的阿地和阿唐,两人工作马虎,苑中养的鹿死后腐臭了才知道。南越宫苑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不少的梅花鹿角和大型鹿科的趾骨,结合简文内容,可以确证当年南越宫苑内养殖有鹿,而且还设专人进行管理。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是吉祥的象征。当时养鹿主要是食用、衣皮、校猎、观赏和祭祀用的。木简记载了因为鹿死而审讯两位“弼鹿温”,可见皇家对鹿的重视。

  王宫中并非都是人见人爱的动物。在南越国的木简中,有3条记载捕捉老鼠的。分别是第105号简“大奴虖□不得鼠□当笞五十”,第110号简“□ 陵□得鼠三□当笞廿”,第107号简“□则等十二人□得鼠□中员□不当笞”。3枚简均提到捕捉老鼠,说明当时南越国鼠患十分严重。南越国农业发达,容易引发鼠患。因此统治者不得不下令,号召全民灭鼠,连王宫里的人也不例外。规定的捕鼠数额是五只,少捉一只要笞十下。奴隶阿虖可能因为年纪太大了行动不便,一只老鼠也没有捉到,所以“当笞五十”。阿陵只捕捉到三只老鼠,还差两只,所以“笞廿”。阿则等十二人捉了满60只老鼠,完成任务,因此“不当笞”。

  此外,从木简中还得知,赵佗的贴身侍卫中有本土越人张成。赵佗,本是从中原南下的汉人,但此时连自己的近身侍卫都是越人,可见当时汉族和百越少数民族相处十分融洽。

  印证历史文献:秦代铜戈铸造责任到人

  近年随着考古水平的提高和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的推进,很多仅在文献中有记录的“传说”被一一验证,说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广州博物馆藏的一件秦代铜戈即属此例。馆方人员介绍,这件文物很可能与秦朝统一岭南的战争有关。秦始皇分别于公元前218年和214年,先后两次派兵攻打岭南地区。并于公元前214年,由秦领任嚣、赵佗成功统一岭南地区。秦王朝统治岭南的时间虽短,但也留下一些文物。

  铜戈保存完好,锋刃历经千年岁月仍锋利如旧。其中一面刻有文字,字体细如发丝,纹道极浅,后经专家辨认为“十四年属邦工蕺丞”等12字。考古学家推断这件铜戈很可能是秦统一六国后南征百越的将士所拥有。

  为什么这些字会被刻在武器上呢?而这些字又是什么人所刻的呢?原来,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相邦、工师、丞和工匠。实施这样层层负责、责任落实到人的制度,在武器发生质量问题时就可以根据武器上的记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这件“铜戈”上的“十四年”指的是生产戈的时间为秦王政十四年(即公元前223年),属邦指的是当时的丞相,工师名为蕺,但由于“丞”字以后有三字无法辨别,其制造者的真实名字也无从考究了。

  史书中还记载,刘邦曾派陆贾到南越说服赵佗归顺中央。赵佗和陆贾聊得很高兴,当陆贾要离开时,他很不舍,赐给陆贾价值两千金的财物,还拉着陆贾说:“先生今日一别,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听到华夏之音啊。”并改宫殿名为“华音宫”。本世纪初,“华音宫”的陶片在南越王宫遗址被发掘出来。历史传说再次得到了验证。

  沿着美丽的荔枝湾,顺着广州龙津西泮塘路就能看到仁威祖庙挺拔的牌坊。

  仁威庙始建于宋代,距今近一千年。它的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历史上,每到节日,广州和南海、番禺、顺德等地街坊都会来仁威庙祈福,香火长盛不衰,是当时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

  仁威庙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建筑庄严古朴、富有鲜明的岭南传统工艺的特色。其中尤以木雕和石雕水准最高。

  仁威庙初建时称北帝庙。据说,因为真武帝司水,被尊为北帝或水神,又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后来改称仁威庙。每逢到了重要的节日,仁威庙里都会开办庙会,有时还会举办大型的祈福活动,吸引许多市民参与。

  街坊们除了来仁威庙祈福,还来免费学习道教文化。每周六下午举行的抄经班就是其中的一项。通过抄写经文,街坊们学习道学文化的知识,领悟个中精髓。

  庙外荷塘飘送芳香,荷花婀娜绽放;庙内香炉升起袅袅烟环,曼妙氤氲,令人神往。

  观展指引

  第一部分“家在岭南”揭开了广州文化勃兴的开篇史,这是秦平岭南,将南粤大地纳入秦帝国版图;南越国建立,和辑百越,实现了岭南第一次大开发、大发展的时期。

  第二部分“东西汇流”,详细叙述广州人直面南海的气魄和融东西文化于一体的成就。

  第三部分“天下为公”解析了广州人所具有的世界眼光和奋发图强的斗志,展现广州人引以为自豪的精神源泉——民族思想最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先觉、而奋勇当先。(卜松竹 王维宣)

(责编:赫英海、董子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