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晁岱双同志,是2007年底,受欧阳中石先生之托,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岱双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题画书迹研究》,对中国古代绘画上的诗文题识的演变及风格特征,作了系统深入地研究,获得答辩委员会一致赞扬。答辩会场,还布置了晁岱双等博士生创作的书法作品,他的行书、草书写得流畅而有法度,这使我对岱双有了初步印象,这位山东籍的博士跟随欧阳先生精研书法理论与创作已六年,打下扎实的学术功底,在书画理论研究及书法创作方面,均已取得优秀成绩。2008年他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民国时期的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我是他的合作导师,这样我们在一起交流的机会更多了。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还请他为本科生开设书法课程,我亦请他为我开设的本科生课程《中国美术史》、研究生公共理论课程《美术史论专题》,讲授书法史论专题,并请他为我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及进修生、访问学者,开设书法史和创作专题课程。二年多来,岱双为清华美院的书法创作与教学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受到清华美院师生好评。2011年12月,岱双完成博士后出站科研报告《民国时期书法研究》,获得评审组专家好评,他现已到国家博物馆收藏部担任副研究员工作,开始他的研究事业的新的征程。
岱双从六岁起即开始练习书法,至今已三十多年。他于行书、草书、楷书和隶书,均有一定的造诣。他的行草给人印象尤为深刻。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最重要的门类之一,从陶文、玉器刻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直至纸书,绵延数千年,从篆书、籀书、石鼓文、隶书、草书到真书、行书、楷书,各体兼备。今天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必须从临习古代优秀书法碑帖入手,断不能忽视传统而妄自“造新”。否则,我们今天的所谓书法创作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岱双从临习名帖入手,他对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及王献之、王珣的作品,反复研究,特别是对王羲之的《兰亭序》及唐怀仁集王羲之字而合成的唐太宗文《圣教序》,下力气临习,而对“兰亭八柱”,岱双又最爱唐冯承素的“神龙本”。他的《临行书神龙本兰亭序》,可谓神满意足,韵味深长,妙合古人。王羲之书法开妍美流便、典雅优美之风格特征,妙造自然,被历代尊为神品。岱双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悟王羲之妙造自然、行云流水之道,得王羲之妍美绚丽、圆熟雅致之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
汉代蔡邕在《笔论》中论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如迫于事,则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岱双进行书法创作时,默想静思,随意所适。他创作的《行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沉密神彩,如对至尊。书写“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等内容,心无旁务,神情聚会,寓行书于端庄雅静之中,行笔稳健,丰神多力。深得《兰亭序》之法度。此件作品是书写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之佳作。他创作的行书团扇《圣教序局部》,行书扇面《望岳》,点画提按流光溢彩,筋骨肥瘦,要妙入神,可谓当代行书创作之神品。岱双的行书创作,出水芙蓉,自然成章,用唐代司空图《诗品》中“自然”之品的特征来形容,“与道俱往,著手成春”。岱双的行书,“爽爽有一种风气”,呈现一种清俊明朗、潇洒古淡的气韵之美,东晋之风流,宛然在眼前。
草书亦是我国书体中重要之一体。东汉至两晋,出现了张芝、皇象、钟繇、索靖、陆机、等人的章草,到东晋的王导、王珣、王慈、王荟、王羲之、王献之等,实现了从章草今草的转换,至唐代张旭、怀素的狂草创作,达到草书创作的高峰。岱双对草书的临习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晋今草方面,将行书的运笔结体带入草书创作之中,避免狂草,而朝行草方向发展,发挥自己行书之特长,形成行草之个人风格特点。岱双创作的《行草王宠诗》、《行草许浑诗》《行草陶潜诗》等,妍媚流利,法度分明。他创作的草书《古诗五首》《板桥题荷诗》,及《草书团扇陶渊明拟古诗》、《草书折扇李商隐诗》,变化多异,或浑厚粗犷,或细劲多骨,或长锋利剑,或圆转滋润,皆入妙品。
楷书创作乃今人学书颇见功力之试金石。楷书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发展,在点画和结构上,积累了经验,到隋唐,走向成熟,并达到高峰,如隋《龙藏寺碑》、隋《苏孝慈墓志》、唐欧阳询书《九成宫》、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唐禇遂良书《圣教序》、唐颜真卿书《多宝塔》、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等,都是隋唐楷书精品。岱双临习楷书,取隋《龙藏寺碑》之浑穆遒劲、欧阳询《九成宫》之力挺刚直,特别是禇遂良书《圣教序》《孟法师碑》等传世作品,笔画细劲、字形方扁,提按顿挫、婉媚流畅,对岱双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岱双还对宋苏东坡、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的行楷也进行探讨,吸收各家长处,创作楷书新作。他创作的横幅《楷书诸葛亮前出师表》,洋洋七百余字,一气呵成,字体宽博,点画清丽,线条饱满,章法规整,婉媚之中见精神,整篇似金玉之声,显浩然之气,呈忠良之性。他创作的《楷书扇面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及《楷书扇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字字珠玉,掷地有声,圆润娴熟,皆入能品。
岱双的隶书创作颇具个性特征。他对汉魏碑刻细加研究,对汉《曹全碑》之用笔圆劲、藏头护尾,对汉《张迁碑》之点画质直,结体方正特点加以吸纳,并参考东汉桓灵时代的《史晨碑》《乙瑛碑》、魏《上尊号奏碑》、魏《王基碑》的波磔分明、清朗沉雄之风格,进行隶书创作。此外,岱双对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隶书雄健挺拔之风格亦加以吸收,形成自己的隶书风格特征。他最近为中南海国家机关创作的丈二整张大幅《隶书杜甫?望岳》,行气如虹、行神如空,其隶书的豪放风格,表现出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巍峨雄伟特征,整幅作品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他书写的隶书对联“琴声韵杂花梢雨,簾影晴通竹邬烟”“行文摅雄古,遵道立高岩”。运笔稳健粗犷,波磔有力雄放,作品沉稳厚实,给人“铁肩担道义”之感,恰如岱双这位山东铁汉之稳健豪迈性格之精神写照,观赏他的隶书,顿觉豪放之气,吞吐大荒,千钧之力,弥漫周身。(陈池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1月31日于清华大学荷清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