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书画

螺钿漆器:星空下的夜

2017年01月20日08:38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螺钿漆器:星空下的夜

  清代早期黑漆嵌螺钿双曲跟香几

  陆云飞

  螺片与漆,一个闪烁如星,一个漆黑如夜,让人想起星光璀璨的夜空。虽然今人已无法知晓远古工匠是如何想到要将螺壳贝片嵌入漆中,从而创造出的螺钿漆器,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享受螺钿漆器带来的视觉冲击。在前门大街的正阳美术馆,一场汇集近200件宋、元、明、清螺钿漆器的收藏展览正在举行,展品均是正阳美术馆馆长李彦君的私人收藏。

  螺钿漆器有着悠久而厚重的发展历史。商周时期,人们只是将贝壳进行简单的切割打磨,在漆器上作为点缀之用,直到唐代,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匠开始将螺贝锯磨成片,在漆面上拼贴出花鸟、枝叶和人物图案,使漆器具有了装饰效果。唐代漆器上的螺钿主要选用的是河蚌壳,光芒高贵而清雅,但光色较为单一。宋代漆器上出现了更薄、更小的螺钿,厚度可达0.5毫米以下,且品种拓展到珍珠贝、夜光螺、鲍鱼贝等优质海洋螺贝,因此显示出耀眼缤纷的七彩光芒。到元代,螺钿工艺更加成熟,在元大都遗址中发现的“广寒宫图薄螺钿黑漆盘残片”,楼阁树木等景物运用了分裁壳色,随彩而施技法,赋予贝壳以不同的表达特性。至明代,薄螺钿漆器有了进一步发展,金箔、银箔、金屑、银屑,使得薄螺钿漆器更加璀璨绚丽。清嘉庆、道光年间,江苏扬州髹漆工艺家卢映之及其孙卢葵生特别擅长厚螺钿技法,所嵌细片经过雕琢高出漆面,有浮雕效果。但到清代晚期,薄螺钿技法濒临失传境地。

  螺钿漆器工艺之繁,靡费之巨,连南宋高宗都觉得过于奢侈,一度下令禁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初,徐康国为浙漕,进台州螺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吹颂圣德……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钿。’”

(责编:鲁婧、董子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给孩子的五堂美术课
  • 安塞农民画
  • 馆长邀您看展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