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於娜 北京報道
一邊是中國收藏家削減開支,一邊是拍賣公司收款遭遇拖欠,這是股市下跌的后遺症嗎?藝術圈對此看法各異,有人認為中國股市下跌會拖累全球藝術品市場,有人則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轉向藝術品市場。
在規模上比較,雖然藝術品市場與股市、房市還相差甚遠,但它既是中國富有階層不容忽視的財富積累方式,也是他們十分看重的身份品位標識。相對股市影響而言,藝術品市場自身的去泡沫化和調整規范過程,讓未來走勢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藏家削減藝術品開支
外界稱中國收藏家正在削減在內地和香港地區藝術品市場的開支,理由來自於國際藝術網站Artnet統計數據,在2015年上半年,內地和香港的藝術品銷售總額跌幅為30%,從22億美元下降到15億美元。
另一份來自雅昌的調查報告稱,中國藝術品春拍市場總成交額為244億元,同比去年的335億元下滑了27.2%,成交量同比降40%,成交率同 比降12.89%。其中書畫、瓷雜和現當代藝術三大板塊量價齊跌,現當代藝術跌幅最大,成交額同比下降44.17%,幾近腰斬。
業內觀點認為,今年春拍市場總量的縮水,不排除因為股票投資的利好消息和牛市啟動,吸引了一部分急於套利的藝術品投資者轉向股票市場,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宏觀經濟調整和藝術品市場周期性發展變化雙重作用的結果。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今年5月份的紐約蘇富比藝術夜拍中,三位中國買家的大手筆震動全球藝術品市場。大連萬達集團斥資2040萬美元(約合1.265億元人民幣)拍下莫奈的名作《睡蓮池與玫瑰》,傳媒大亨王中軍以299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86億元)拍得畢加索名畫《盤發髻女子坐像》,同時一位未知姓名的中國內地藏家以663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11億元)競得梵高畫作《阿裡斯康道路》。
不過,正是因為這一連串令人炫目的高價拍品都是來自於中國買家的購買需求,如今有藝術品市場專家開始猜測,中國股市下跌會影響到全球藝術品市場。因為隨著股市的狂跌和經濟增速的放緩,有報道說中國的富有階層在過去兩個月損失的賬面財富達到了數十億美元。
北京的在3畫廊負責人季曉楓表示,如果國內中產階層的財富狀況出現危機,最可能成為主流藝術品消費群體的購買力就不能指望了。人們在國內積累財富的信心將備受打擊,覆巢之下沒有完卵,如此一來,本來規模就不大的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就岌岌可危了。
一些內地大型拍賣公司減少拍賣場次、縮小規模,以降低成本壓力,而十幾家小型拍賣公司在今年春拍傳來暫停拍賣的消息。那些即便成功舉辦了春拍的拍賣公司也遇到難題,股市下跌更是加劇了拍賣款項超期拖欠的頑疾。
一些在年初牛市進場的新客戶,是用股市盈利去投資藝術品,結果在大跌過后出現資金問題,但之前在春拍上拿下的藝術品則到了約定付款期。在拍賣公司的不斷催款之下,他們面臨兩難選擇,要麼選擇斬倉買藝術品,要麼放棄預支的拍賣保証金。更有甚者有投資者用拍賣合同作為抵押,通過資本市場杠杆融資投入股市,如今資金虧損嚴重被要求平倉,拍品的所有權問題也陷入爭議之中。
投資驅動型市場
“藏家的目光是隨市場走勢走的,市場不好時持幣觀望很正常。但是一旦遇到精品,藏家哪怕拆借資金也不會喪失機會的。”書畫收藏家張成德說。他認為,有的藏家把藝術品市場上賺來的錢用於炒股,這類藏家在股災中會遭受損失﹔有些藏家是以藏養藏,不會把錢投到股市,不會轉行,除非資金非常龐大。對一般藏家來說,在藝術品市場上,資金永遠是不夠用的。
“蹺蹺板”效應最近經常被藝術圈人士提及,即藝術品的交易與股票市場走勢是一種負相關的關系,當股票市場低迷的時候,藝術品市場則表現為交易繁榮,而反之當股票市場好的時候,藝術品市場成交則會出現困難。
由於當下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尚處於投資驅動型,參與者大多是以投資目的為主,希望自己的收藏品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這是一種普遍心理。所以當股市 低迷的時候,藝術品市場的參與人數就會變多,反之當股市好起來后,一些資金又會被從藝術品市場吸引到股市。但股市與藝術品市場的興衰轉換是需要一定的周期 的,呈現出市場的滯后性。
不過對於真正的中國超級富豪來說,經濟和股市的動蕩不會對他們造成過多影響,他們有充足的流動性資產和巨額的財富積累,足以對抗一般性的宏觀經濟的風吹草動,他們對於自己認為值得收藏的藝術品依然會毫不猶豫地一擲千金。
中國超級富豪們對於西方藝術品的開支不減反增。據佳士得統計,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買家購買全球藝術品的支出提高了47%。 而據蘇富比透露,在倫敦的夏季市場中,中國買家的支出提高了51%。
中國大收藏家的口味轉變能影響藝術品市場的動向。“那些較早進入藝術市場投資並獲益的人,他們將會加大藝術品購買的預算,進一步關注市場上有潛質的和世界當代藝術市場上有運作空間的藝術家,並且不僅僅局限於中國藝術家。”季曉楓說。
“整體經濟下滑影響到谷底問題,大眾消 費不景氣,小眾收藏也有影響,正是抄底機會。當代藝術基本見底了,近現代精品還是挺實的板塊。”張成德認為,近現代書畫精品價格所謂的縮水,也是理性價 格,現在再出手藏品,即使不能賣到市場最好時的價格,也不會太離譜。但是現在當代畫家作品即使打半折也難以成交。“中青年藝術家作品沒有經過市場炒作,觀 念新,藝術感覺也不錯,是潛力股。關鍵是價格合理,收藏者能玩得起。”張成德說。
去泡沫化帶來不確定性
在股市動蕩的情況下,藝術品市場成為擺在投資者面前的一條途徑,但是后者正在經歷泡沫破滅后的調整回歸,也增加了投資者的不安,怕買高后砸到手裡。不過一些藝術圈內人士相信,將會有更多投資者進入藝術品市場。
多數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調整是一個好的現象,會把一些之前炒作、價格虛高的藝術品淘汰掉,去泡沫的過程讓藝術品市場趨於合理化。對於投資者而言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機會。”
“藝術品隻要買對了,價格買高點也無所謂,藝術品市場是向上走的,隻不過增長速度快慢而已。”張成德認為,進入藝術品市場至少要懂些“門道”,比如一個畫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存世量等都是影響作品價格因素,而代表作、精品、孤品、小品等價格會有很大不同。
藝術品市場的特殊性的確讓投資者頭疼。購買藝術品,需要對作品本身和藝術家、藝術史做充分功課,而這些想要速成則比較困難。更為突出的一個瓶頸是,國內藝術品鑒定評估體系的混亂無序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式,即便是上千萬元的高價拍品也接連發生真偽糾紛。
“中國新一代收藏家的視野將會越來越國際化,因為十幾年來的經驗已經証明藝術離開國際市場和世界藝術史,就難以為其價值找到准確的坐標並建立解讀系統。”季曉楓說。他覺得與藝術品關稅、外匯管制等方面限制相比,股市的動蕩對於當代藝術品市場的影響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
“股票市場是虛擬的,藝術品時刻握在手裡,隻要不假就不怕,宏觀經濟好轉了,藝術品市場會回暖,如經濟不景氣則藝術品市場會繼續徘徊。”張成德認為,對於今年下半年的藝術品市場而言,能夠平穩過渡就是勝利。
盡管藝術品市場的風險警示依然存在,一些想要尋找抄底機會的人已經入市,一些更為謹慎的投資者則想要等待觀察到10月份,那時在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的秋季藝術品拍賣將會逐漸展開,為此各家拍賣公司已經投入到拍品征集大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