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名家專欄>>西風專欄

哥窯再談

2013年12月13日16:44    來源:人民網-藝術收藏頻道    手機看新聞

關於哥窯,歷史迷案,共同關注,共同探索

 

去年底,盛情難卻,有幸接了一出版社主編中國瓷器方面的書籍,主要考慮是系統而深入的學習我國陶瓷發展史,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於是暫時放下長期對元代瓷器的調查和研究。對兩宋時期的瓷器的有關古籍史料、官民窯業和官方民間的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尤其對南宋瓷業梳理之后發現了不少值得深思的問題。

 

有關南宋官窯系統中哥窯的問題我關注好幾年,起先從元代哥窯研究源起,然后從景德鎮元明哥類瓷---到烏龜山官窯---到老虎洞官窯---到余姚慈溪(寺龍口、低嶺頭、開刀山、張家地等)南宋早期官窯---到平江(蘇州)早官(屬於南宋官陶窯不列)---到龍泉(大窯、金村、溪口、小梅窯等)官貢窯---到開封(汴京)藏家鏟子尋訪---到汝州(清涼寺院、張公巷窯、文廟窯)以及古鈞州。再結合北京自金代至明清出土的歷代官類瓷研究。對南宋官窯的歷史沿襲和哥窯的形成有了一些看法。在此淺談一二,和各位共同探討!

 

1、哥窯應該屬於南宋正官窯范圍內的品種,它的源發地是郊壇下(烏龜山)官窯和修內司(老虎洞)官窯厚胎厚釉青瓷和薄胎厚釉(多次施釉)官窯的一個分支官窯瓷品種。它的出現必然是南宋掌控的官窯開片瓷歸結的一個特種。實際上,哥窯就是修內司官窯。

2、何為哥哥洞窯?臨安鳳凰山也,也就是老虎洞窯所在。元人已經記載(略)。

3、元人所稱哥哥洞窯非龍泉哥弟窯之稱。哥弟窯各地窯場有此稱,龍泉因哥官窯而夸大和無限戲說。

4、南宋龍泉窯也許是南宋早期官窯,也許是貢窯,它的地位也許是和余姚早官平行,也許和景德鎮湖田窯一樣屬於貢窯范疇。龍泉一些窯址出土的類哥遺物,經大量比對都屬於后沁開片,並且無開片哥釉的自然美感。因為缺少臨安正官窯的工藝和刁鑽品位。溪口窯等黑胎厚釉類官瓷延續北宋汝官工藝(龍泉在宋徽宗朝就是貢窯,或者是借鑒南官工藝需要論証),並不屬於哥窯瓷的特性。

 

4、目前高調把南宋哥窯往龍泉窯上靠,甚至一些專家鼎力主攻論証,很是遺憾。傳世館私一些南宋哥窯是標杆,南宋修內司(老虎洞)官窯窯址出土的宋元標本遺物是標杆參照。

 

5、根據老虎洞考古發掘地層疊壓關系,老虎洞的遺存可分為:南宋時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三個時期。其中南宋時期的遺存是修內司官窯,而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的主要遺存仍為與官窯瓷器面貌很相似的產品,表明元代時老虎洞窯址繼續生產仿官窯的器物,這一情況是以前所不清楚的,為官窯瓷器的鑒賞提供了依據。尤其重要的是在元代后期的地層中出土了帶有八思巴文銘記的窯具,為這一時期文化的斷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元代晚期的遺存中有一類器物與傳世哥窯十分相似。

 

6、傳世哥窯和后仿哥窯瓷特征與南宋哥窯有別:

其一,品位和工藝﹔

其二,南宋源發開片和傳世后受氧化微生物侵蝕,窯址遺物和傳世南宋哥窯開片沁色有別是順理成章。

其三、元私窯仿哥和明、清、民國仿哥窯均人為作色。

 

7、原來幾年一直以為哥窯均是元代產物,通過系統研究發現,原先認識很片面,北宋官窯(傳說的汴京官)是哥窯的鼻祖,臨安南宋官是哥窯的姐妹。

 

8、傳世官窯分為:南宋官哥窯、杭州元代哥窯(公私均仿燒)、景德鎮元代仿哥窯(窯址無發現)、明代仿哥窯、清代仿哥窯、民國仿哥窯。后世仿的最接近的是明代和民國。

 

9、目前公私藏館真正南宋哥窯寥寥無幾,大多為元代和明代仿哥窯瓷,國外老藏多則以民國仿哥最多。

 

10、無意間,偶然發現了南宋哥窯的重要証據。興趣來至,才有上述拙論。以此淺談,求拍磚和教誨!

 

龍泉窯是偉大的瓷窯,歷史的輝煌,無數的精品,自五代、北宋、南宋、元代、明代一直被朝廷看重,也一直為貢窯。龍泉窯的偉大是拿最偉大的國瓷越窯犧牲為代價的,她也是越窯南宋以后的延續和發展。沒有越窯就沒有龍泉窯,她們是浙江瓷魂的一個整體。

 

研究、保護、收藏、論証龍泉窯,要有敬畏之心和無私精神。歷史就在那裡,任何人不可以隨機應變。史料就在那裡,窯址遺物和傳世實物就在那裡,大家都有目共睹。如果讓龍泉哥窯論証努力的前輩和同道不快,實在無心,全是公心,即便是錯誤,也是抱著大愛龍泉窯歷史偉業的前提下由心而發。

 

觀察傳世館藏少量一些接近南宋的官窯和哥窯,以及對比一些城建遺址出土的各類哥窯標本,從杭州一些藏家發布或者買賣的一些臨安兩窯的官窯和類哥標本看,南宋哥窯的形成很復雜,無論工藝和窯燒環境,包括氣氛和還原都很特殊。遺址內沒有一定量相似傳世哥窯瓷片標本出現是很正常的,就好比薄黑胎厚釉正官窯標本及其少一樣。但從它的形成原理研究,是和南宋高檔正官窯形成原理是一樣的結構。這些是和龍泉官類結構是有區別的。

 

從明代田藝蘅《留青日札》中對南宋官窯瓷器的描述:“模范極精,釉色瑩澈,為世所珍。”是啊,南宋官窯精湛的工藝,復雜的燒成工序,不惜工本的代價,嚴格的篩選,選廢品砸爛深埋。足顯南宋官窯有一套完整而嚴格的“官窯管理”程序。從老虎洞考古發掘3號廢品坑中一次能找到殘件拼對復原400多件整器和修復器,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皇宮要求是多麼的奢侈,刻苦到極點。也許南宋官窯和北宋官窯的性質是有很多區別的。北宋官篩選完可以出售,而南宋官除祭祀和陳設以及皇家生活自用,剩余的是賞賜,絕對不會篩選完次品可以出售。這也是南宋官哥窯稀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哥窯在歷史成因、歷史史料、傳承基因、窯址遺物、異地參照物等脈絡清晰合理的情況下,接下來要燒出非常接近的哥窯實物方能才算推定成功。這個任務,我們會聯合浙江的朋友做實驗燒造,成功與否,都會做,也算是對南宋官窯內性的徹底了解和學習。無論如何,本網許許多多前輩老師們的帖子和討論,這幾年我學習不少,尤其南宋官窯和越窯方面的諸多知識。這也是我2009年來此網最大最大的收獲。

(責編:董子龍、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