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用刻刀與硯石對話

2013年12月13日08:5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鄭寒(左二)在指導學生雕刻歙硯 汪 蘋 攝

  《中國龍硯》

 

  他不善言談,卻精於用刻刀與硯石對話,其作品曾兩次被選做國禮。他就是鄭寒,歙硯制作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從農村娃到硯雕藝人

  鄭寒出生在安徽省歙縣唐裡村,剛剛邁入天命之年的他從事硯雕的歷史卻有31年之久。

  鄭寒從小就擅長畫畫、喜歡雕刻,家鄉精美的徽派木雕、石雕和磚雕,是鄭寒最早的藝術啟蒙。鄭寒人生的第一個轉折,出現在他13歲那年。歙縣杞梓裡文化站站長傅炳奎下鄉調研,偶然從鄉政府的宣傳欄裡看到了鄭寒的美術作品,他覺得鄭寒是塊好材料,於是主動提出教他畫國畫。鄭寒說,當時的那種激動之情他至今難忘。從此,鄭寒開始了為期3年的學畫生涯。每個星期天他都去傅老師那兒學畫,從唐裡村到杞梓裡文化站,要徒步跋涉30公裡的山路,鄭寒每次都是早上天不亮就出發,晚上披星戴月地回家。鄭寒說:“那段‘兩頭黑’的習畫生活,是我人生中最難忘且快樂的日子。”

  鄭寒遇到的另一位伯樂是他的中學校長方欽淦,方校長是書畫、硯雕大師方欽樹、方見塵父子的親戚。在他的推薦下,鄭寒初中畢業后便獲得了向硯雕名家學習硯雕技藝的寶貴機會,實現了從農村娃到硯雕藝人的角色轉變。當時的方欽樹是縣黃梅戲劇團的美工師,方見塵是縣歙硯廠的硯雕師。因此,鄭寒跟隨兩位師父畫過大型布景,也接觸過歙硯初坯的雕琢,在舞台美術與工藝美術的世界裡逐漸成長。到1983年方欽樹從劇團退休創辦“歙縣徽城工藝美術廠”的時候,鄭寒憑借他的悟性與刻苦,已經成為廠裡能夠獨當一面的新秀了。

  1986年,鄭寒完成了長1.5米、寬0.7米、重達800斤的《八百裡黃山圖》,這是鄭寒硯雕生涯中第一次獨立設計並雕刻完成的歙硯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鄭寒先后數次到黃山風景區寫生搜集材料,足足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才雕刻完成。這一件巨硯作品不但獲得了方欽樹、方見塵的高度評價,同時也獲得了黃山風景區博物館的褒獎。至今,這件作品仍被黃山風景區博物館珍藏。

  兩次制作國禮

  經過幾千方歙硯作品的創作磨礪,鄭寒的作品逐漸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鄭寒也因此脫穎而出躋身當代硯雕名家行列。鄭寒的硯雕精品展覽曾多次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等地舉辦,並應邀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展出。由於其精湛的技藝,鄭寒制作的硯雕作品不僅被博物館和收藏家廣為收藏,而且還曾在1997年、2004年兩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

  1997年4月,第三次中國—東盟高官磋商會議在黃山市舉行,時任我國外交部副部長的唐家璇會后提及總理的訪日禮品時,黃山市推薦了歙硯,並終獲通過。於是,黃山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將全市硯雕界較為有名的3家企業的設計方案報送外交部審定。結果,由鄭寒和周小林聯袂報送的《黃山勝跡印痕硯》方案脫穎而出最終獲選,此時,周小林是黃山市“三百硯齋”的老板,而鄭寒則是他聘請的高級硯雕師。

  此次與國禮的親密結緣,並沒給鄭寒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鄭寒依舊是默默地苦干、不斷地創新,隨時做好迎接新挑戰的准備。7年后,機遇再次降臨。2004年適值中法建交40周年,鄭寒的歙硯再次被選為國禮,而此時的鄭寒已經創辦了鄭寒硯雕藝術中心,自己當起了老板。

  作為此次國禮《翰墨清遠》文房四寶盒的中心構件——歙硯,鄭寒提交了《中國龍硯》的設計方案。鄭寒坦言:“這次創作的難點主要是創新,因為龍是歙硯的傳統題材,幾乎所有的硯雕藝人都必須經過‘龍硯雕刻’這一關,因此想有所創新很難。”當時已經成功創作過60余方龍硯的鄭寒,從接受任務伊始就給自己定下了創作原則:既不跟別人的相似,更不與自己的重復,要在“克服俗氣,務求大氣,巧借御氣,捕捉靈氣”上狠下功夫。終於他攻克了創新難關,制作的兩方《中國龍硯》外形相似、尺寸相近,主要的不同之處是:在硯石石料方面,一方為上乘老坑眉紋,一方為上乘老坑金星、金暈﹔一方龍硯利用似煙籠淡眉、若隱若現的天然紋理,釀就“雲橫潭靜、庄嚴沉雄”之妙境,一方利用天然金暈處理成如意祥雲,利用天然金星處理成滿天飛雨,釀就“龍翔九天、吞雲吐雨”之氣勢。

  精於研究,致於傳承

  鄭寒不但專心於自己的歙硯設計、雕刻和研究工作,而且還採用多種方式推進歙硯制作技藝的傳承工作。如將歙硯制作技藝與現代審美結合,設計出一些具有時尚元素的歙硯作品,使傳統的歙硯制作技藝融入現代生活。另外,鄭寒還撰寫了《淺談硯雕藝術的風格與特點》、《歙硯雕刻技藝之我見》等研究論文,出版了《鄭寒硯集》等專著,推動了業界對於歙硯制作技藝的研究。此外,他還利用上海世博會、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等各大展覽會宣傳和推廣歙硯制作技藝以及歙硯文化。

  與此同時,鄭寒還通過帶徒弟,不斷發現、培養硯雕新秀。早些年,鄭寒傳承心切,對於每一個前來拜師者,他都是來者不拒,招為學生、弟子,不但給予系統的硯雕技藝培訓,而且不惜將自己多年來總結的技藝秘訣悉數傳授。一些急功近利者學不滿兩年就紛紛自立門戶,不僅基本功尚未扎實,而且隻得其法,未會其意,制作的歙硯作品也令鄭寒十分失望。因此,如今鄭寒再收徒時首先要經過為期3年的觀察期,合格后方能拜師。

  鄭寒常對他的學生們說:“硯如其人,在硯雕藝術面前,來不得半點慵懶與虛偽﹔慵懶與虛偽的人,是雕不出好硯、名硯的。”(作者:江志偉)

(責編:董子龍、魯婧)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