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博制圖
從1990年開始排名的全球藝術收藏家排行榜,其實全都是超級富豪,在最初的十年,基本上被歐美人佔據,到了21世紀,俄羅斯和中東的富豪開始嶄露頭角,到了2010年以后,中國富豪們也終於擠進了這個揮金如土的排行榜上。
11月5日,萬達集團大手筆以1.72億元在倫敦佳士得[微博]秋拍拍得畢加索一幅名作《兩個小孩》。被批“土豪燒金”。其實,非獨萬達,但凡富豪,多有收藏癖,但是大多數富豪的收藏,都太小氣了,他們或者為了提高身價,或者為了保護財富,其實都不過是掩飾他們心裡的惶恐,唯恐“土豪”的真面目露出來,因此總要找許多借口和理由,假扮風雅,裝作識貨。
“鍍金時代”
洛克菲勒、卡內基等等許多當今美國許多最著名的巨頭,都在那個年代起家。
1873年,馬克·吐溫寫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這個詞出自莎士比亞的戲劇《約翰王》,約翰王是12、13世紀之交的英國君主,他是典型的暴君代表,橫征暴斂、窮兵黷武,屢戰屢敗,最后被貴族逼迫,簽下城下之盟,也就是著名的《大憲章》。
在約翰王失敗600年后,美國人進入了工業大發展的時代,如同馬克思說的,資本的骯臟和血腥在短短幾十年裡表現得淋漓盡致,群魔亂舞,百鬼夜行,弱肉強食,達爾文主義盛行,官員、企業家、投資分子三位一體,大肆掠奪財富,官員們假公濟私,中飽私囊,企業家們貪婪無度,拼命壓榨,洛克菲勒、卡內基等等許多當今美國許多最著名的巨頭,都在此時起家,在那個時代,叫做“鍍金時代”,那個時代裡鍍上金的人們,他們的別名叫做“強盜大亨”。然而,當這些富豪們到達財富大廈的頂端后,他們的身份忽然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是投機分子、不再是吸血鬼,而變成了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收藏家,甚至著書立說,開始了第二次鍍金。
不僅僅是美國,俄羅斯的寡頭們也干過同樣的事,這些靠出賣國家財產發家的巨鱷,在賣掉他們的祖國之后,開始玩兒收藏,在全世界撒錢買藝術品,隻買最貴,不買最好。中東的石油大亨們當然也難免“風雅”,當了一回歐洲藝術品市場的“上帝”。《ARTnews》雜志從1990年開始排名全球藝術收藏家,這個排行榜的人,雖然名為“藝術收藏家”,其實全都是超級富豪,在最初的十年,排行榜的人基本上被歐美佔據,但是到了21世紀,俄羅斯和中東的富豪開始嶄露頭角。到了2010年以后,在30年間聚集了億萬財富的中國富豪們,也終於擠進了這個揮金如土的排行榜上。
孔子說:“國不以利為利,國以義為利”,反照到人身上,“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但實際上,不論古今中外,真正“喻於義”而不肯“喻於利”的人,百年難得一出,何況,小人也在進化,盡管他們骨子裡都是“唯利是圖”的,但表面上,總要做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總要假裝“文質彬彬”的君子。
在21世紀的網絡時代,有一句話被人們廣泛地認可,“寧肯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或者“寧肯喜歡真小人,也不喜歡偽君子”,但實際上,全都錯了。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規則,這些規則是社會的基礎,或者稱之為道德亦可,道德的最大特點,在於利人。偽君子的特點,在於他們明明不在乎道德,但表面上還要做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真小人則不然,他們連表面的功夫都不肯做,他們是徹頭徹尾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主義的奉行者,他們絕不肯利人,反而最喜歡害人。偽君子也害人,但總要假裝遵守規則,假裝按照規則,真小人害人,無所不用其極。“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仇,一天到晚”。對於旁人來說,得罪偽君子,尚有十年可活,得罪真小人,倒霉就在頃刻。
傳統遺風
140年前,美國大亨們大發不義之財之后,隨即大玩變身,140年后,中國富豪們開始走上了同樣的道路。
140年前,美國大亨們大發不義之財之后,隨即大玩變身,他們盡管仍舊不肯放棄不義之財,但至少,表面上開始大談公義,大講慈善,開始掏出錢來扶危濟困,講來講去,幾十年間,不僅騙過了別人,也騙過了自己,偽君子當得太久,反而有點兒“忘本”,有點兒變成真君子的意思。美國人把這幾十年叫做“進步時代”,從真小人“進步”成偽君子的時代。后來者固然不會忘記他們曾經的罪惡,但是也絕不願意他們重新變回赤裸裸的小人。
140年后,中國大發“不義之財”的富豪們開始走上了同樣的道路。人們仇恨富豪,根本其實是仇恨不義,這種仇恨至少要遠遠大於仇恨賭博,就好像沒有人仇恨買彩票發財的人一樣。
仇恨不義,自然連帶著仇恨不義之人的一切,包括他們假裝的“附庸風雅”,假裝的“文質彬彬”,因為我們決不能容忍那些依靠不義發財的人,依靠侵害普通人發財的人,反而成為君子,變得正大光明,變得理所當然。
但是反過來想,我們固然不能原諒不義,不能放棄懲罰不義的追求。但實際上,小老百姓總是沒有這樣的能力的。所以,在無力追責不義的時候,努力讓真小人們都變成偽君子,也不失為一種辦法。140年前的美國人無法追責不義的富豪,於是他們發動“進步運動”,敦促真小人“進步”成偽君子,鼓勵他們附庸風雅,鼓勵他們假裝好人。更遠的時間裡,330年前,英國人無法追責不義的皇帝,於是他們發動光榮革命,不讓皇帝下台,反而把皇帝高高塑起,變成國家的象征。他們的聰明,並非遺忘仇恨,而是在不能報仇雪恨的時候,盡可能地讓壞蛋變得好一點,至少表面上變好,給禽獸戴上手套和牙套,使他們不那麼容易露出爪牙。
傳統的中國文人,往往喜歡鄙視富人,這是農業國家的特點,是數千年的重農抑商所致。但向往財富是人之本性,清朝的漲潮說:“文人每好鄙薄富人,然於詩文之佳者,往往以金玉珠璣錦繡譽之”,反過來說,富人同樣也喜歡鄙薄文人,但自己卻往往附庸風雅。文章以金玉為贊譽,固然是一種鍍金,富人以風雅做裝點,何嘗不是一種鍍金。中國的富豪喜歡收藏,喜歡假裝斯文,既是傳統遺風,也是社會的規則使然。於外人看來,如果無力懲罰不義,那麼讓不義鍍金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鍍金固非真金,但至少一片金光燦爛,總比鏽跡斑斑的一塊廢鐵要好看得多。何況,鍍金既久,或許也會變成真金呢。(周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