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藝術收藏>>最新資訊

王西京為大會堂創作巨幅畫作《黃河,母親河》

王西京為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創作巨幅畫作《黃河,母親河》座談會

2013年11月20日08:1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黃河史詩 時代精神

王西京簡介

王西京,1946年8月生於陝西西安,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陝西美術家協會主席、西安中國畫院院長、西安美術家協會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學、雲南大學、西安美術學院教授,一級美術師,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榮獲“中國時代先鋒人物”、“第四屆中國改革十大最具影響力新銳人物”、“陝西省紅旗人物”、“陝西省行業領軍人物”、“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專家”、“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

四十多年來,他曾在國內外報刊、雜志發表作品五千余幅,先后出版作品集、論文集等60余種。

曾先后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英國、法國、泰國、韓國及香港、台灣、澳門、深圳、大連、北京、廣州、鄭州、合肥等國家和地區及城市成功地舉辦畫展三十多次,被新加坡南洋美術學院、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泰國東方書院聘為客座教授。

王西京在2000年榮獲日本政府“國際阿卡得密獎”和“教育文化勛章”﹔2002年榮獲漢城國際書畫大展“國際貢獻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奧林匹克運動”特奧金質獎﹔2003年獲日、中、韓“國際美術節大展”金獎和“中國北京國際美術節”特等獎﹔2005年獲“法國國際美術沙龍展”特別獎,是我國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藝術家。

應權威部門邀請,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畫家王西京歷時九個多月創作的巨幅主題山水畫《黃河,母親河》(3.72m×18m),於8月底完成,9月初運送抵京,陳列於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引起了強烈反響,成為社會各界密集關注的文化熱點。10月19日上午9點,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等部門主辦的王西京為人民大會堂創作的巨幅作品《黃河,母親河》捐贈儀式暨座談會於在人民大會堂陝西廳舉行。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本次座談會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名譽主席邵大箴和《美術》雜志主編尚輝主持。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發來賀信,對座談會的舉行表示熱烈祝賀。嚴沛局長為王西京頒發了作品收藏証書。四十多位文化部門領導、著名美術理論家和畫家,五十多家主流媒體出席了座談會。與會專家就《黃河,母親河》的主題意蘊、時代氣息、切入方式、突破創新等多個層面進行了深入評析和熱烈討論,一致認為該作品既是主題山水畫力作,同時也是當代廳堂繪畫和環境藝術創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代表著王西京藝術探索的新階段和新風貌。

民族氣派 時代風骨

——王西京新作《黃河 母親河》觀后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出差西安與青年畫家王西京相識。多年來我一直關注他的創作,他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畫家。今天在人民大會堂看到他為金色大廳量身定做的巨幅山水畫《黃河 母親河》,其豐富而深刻的象征性內涵,震撼心靈的精神力量,臻於完美的與內容高度和諧的藝術形式,著實讓我激賞不已。

多年來,當代畫壇經常在呼喚時代的精品力作,呼喚時代經典,呼喚與泱泱大國相稱的民族氣派,呼喚崇高、正能量與精神性。王西京以他這幅黃鐘大呂般的鴻幅巨構,給人民、時代呈交了令人滿意的合格答卷。

王西京承繼了宋人的格物精神,以造化為師,細致、深入的觀察、體悟黃河,特別是壺口的山形、地貌、水紋特征及其規律性,抓住其奔涌爭流、噴薄澎湃、排山倒海、卷起千堆雪的驚險氣勢,把握住狂濤洶涌,浪花飛濺,水氣氤氳,似雲若霧的壯觀景象,給予身臨其境的、致廣大盡又精微的意象性表達。

王西京畫黃河以壺口的形神為魂,以自身的生命體驗為根,以物我冥合的意象為本,畫出母親河的恢宏寬厚,博大深邃,能量無窮,感恩母親河的澤被萬物,繁衍生息,孕育出中華民族的文化光輝與堅韌不屈的民族性格。黃河的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騰躍雄姿,召喚著中華的崛起與騰飛,激勵著中華兒女歷盡艱辛與磨難為夢想的實現而奮斗不息的意志。巨大而豐富的象征性內涵的感性形象顯現,體現出畫家運用寫實性與寫意性相結合藝術方法的爐火純青。

繪畫要靠視覺形象說話。畫家嘔心瀝血,幾經推敲,結構出空間分割得當、氣脈連貫、經得起分析的宏偉構圖。

任何畫面空間都是有限的,畫家的本事表現在他能畫出咫尺千裡之勢,他能化有限為無限。這幅畫要求具有崇高感、輝煌感,以與金色大廳的環境相適應。因此,畫家選擇3x72x18m的巨大規格。但幅度大的本身未必就能產生相應的藝術效果。王西京匠心獨運,採用大虛大實、大開大合、虛實互生、遠近對比、剛柔互濟、墨色互補等形式因素,特別是在水天之際,那條虛處理的地平線更能見出匠心。前景佔據絕大部分畫面空間,遠景地平線僅僅留出依稀模糊的一條縫隙,可是四兩能撥千斤,這幽渺遠逝的狹窄空間,卻讓人遐想無窮: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是玄遠無際的浩渺太空,畫家把有限的畫面空間轉化成想象馳騁的無限思域。平線的視覺心理感應是寧靜感,與前景的騰挪飛蕩,恰恰構成強烈的動靜對比。動與靜、強與弱、氣與勢、黑與白、團塊與平面、直線與曲線等諸多形式語言元素,在矛盾對立中構成偉大的和諧,形成高度的統一性、完整性。巨大的體量與威猛的氣勢,讓人頓覺自我的渺小,雄渾之美、崇高之感油然而生,整體繪畫意象充盈著動人的精神光輝,與大廳的環境交相輝映。

“文以氣為主”(曹丕), “書畫之藝,皆須意氣而成”(張彥遠)。“吾之所畫,總需一塊元氣團結而成”(鄭板橋),“氣”構成中華美學的民族特色。王西京的《黃河 母親河》畫得氣勢磅礡,氣象恢宏,氣吞萬裡,氣貫長虹,創造出氣盛之美的審美新境界,使人的生命活力受到激發,讓人在精神共振中受到陶冶與升華。

這幅畫懸挂於金色大廳,猶如宏大的視覺交響樂,有序曲前奏,有千弦萬管、笙鼓齊鳴的高潮,有鮮明強烈的節奏,有余音繞梁的回響,更有渺遠的“大音希聲”、“歸根曰靜”(老子)。

面對這蘊蓄著多義性內涵的畫境,讓人由激動而進入沉思,深沉的歷史感、生命感、宇宙感,引發哲思。逝者如斯夫的浩嘆,中華奮起的精神鼓動,母親的偉大召喚,盡在不言中。 文/夏碩琦

2013年10月於北京

天道酬勤書屋

(責編:魯婧、赫英海)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